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选·报任少卿书》曰:“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似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文中“佴”,李善《文选注》①云:“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胜②:“佴(er),次,指罪居李陵之次(依王先谦说)。”杨金鼎先生《古文观止全译》“佴”下注③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同。郭锡良先生等编《古代汉语》注④:“佴(er),相次,等于说随后。”《辞海》、《辞源》亦将“佴”洲作居次,随后,所引例证曾为《报征少卿书》中这段文字。这样释“佴”极不妥。《古今汉语实用饲典》及《新编汉语实用词典》皆…  相似文献   

2.
就古汉语教材、常用工具书及古代文学作品个别字词的词义重新注解释义与方家提出商榷意见 ,对古汉语及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稍有裨益。与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等教材及工具书所作释义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1.“无恙”。课本注为“祝愿语。无疾病”。笔者认为不尽准确。《说文解宇》注:“羔,忧也。从心羊声,余亮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恙,忧。无恙,平安无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咸知家门无恙’”。是故,“恙”注“忧”为妥;无恙,问候语。就是无忧愁,平安无事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是一九七九年九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我国现行比较通俗的古汉语工具书。这部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二百八十九个,并在书后附列了二千七百九十一字的《难字表》。它在收字范围上,以常用字为准则;对字义的解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附例句,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章句。它的问世,确实为广大古汉语爱好者阅读古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条件,它已成为我们古汉语初学者所必备的工具书。但《字典》虽然有其独特的长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字典》在释义中存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耰”是古汉语常用字,散见于古籍文献中,如《管子·小匡》:“深耕、均种、疾耰。”《论语·微子》:“耰而不辍。”《孟子·告子上》:“播种而耰之。”《汉书·吾丘寿王传》:“民以耰鉏箠梃相挞击。”这些“耰”字,不外乎两个含义:(一)摩田器也,用以击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 (二)覆种也,用耰平土、掩盖种子。 然而,对于“耰”字还有第三种解释,就是说它是锄头把。《史记·秦始皇本纪》:“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史记索隐引孟康注:“耰为鉏柄。”《汉书·陈胜项籍传》:叫巳耰棘矜,不敌于钩戟长铩。”服虔注:“耰,鉏柄也。”吴楚材等《古文观止·过秦论》注:“耰、鉏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注:“耰,鉏柄”(修订本  相似文献   

6.
人称代词“你、您” 的时代特征和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这个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其鲜明的社会性。仅就汉语第二人称“你、您”来看,这两个称谓词的演变和运用,也反映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体现着时代的风貌。 古汉语中没有第二人称代词“你”及其敬称“您”,当代一些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都没有收“你”字。在文言文中,与“你”相当的第二人称代词是“尔、汝、而、乃”等,例如,“尔作言选语,妄称文武。”(《庄子·监跖》)“汝心之固,固不可微”。(《例子·汤向》)“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本)释义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一部由著名语言学家编写的颇具权威性的字典,在学术界、辞书界、教育界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但它虽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为免贻误广大读者,特将其释义方面的失误提出来作了讨论。当然,这种研讨对古代汉语的词义诠释也具有普遍意义,可供其他字典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若之何”、“若·X·何”解邹晓丽“若之何”、“若·X·何”,这个《左传》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格式(注),是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士文伯让(责备)之(指郑子产)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是收列汉字最多的字典,“不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汉语大字典》前言)。然而《汉语大字典》收列的义项尚有拾遗补缺的必要。本文以古代科技名著《考工记》为材料,以清季朴学大师孙诒让精当的考辨疏证为主要依据(《周礼正义》卷七十四至八十六),对《汉语大字典》的义项漏略再作检讨。  相似文献   

10.
“■睆”一词有两义,一是指容貌美丽、好看;二是指声音清和圆转。可是一九七九年版新《辞海》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给“(目见)皖”一词释义时,—只收了指容貌的美丽、好看义,没有收指声音的清和圆转义。这样删“清和圆转”义就显得提出突然了! 我认为,“(目见)皖”的“清和圆转”义亦应收入字典辞书。 “(目见)睆”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凯风》:“(目见)睆黄鸟,载好其音。”对“(目见)睆”一词的解释,历代注疏家存在着分歧。毛传:“(目见)睆,好貌。”郑玄笺:“(目见)睆,以兴颜色悦也。”孔颖达疏:“言黄鸟有(目见)睆之容貌,则又和好其音声,以兴孝子当和其颜色,顺其  相似文献   

11.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一部颇具权威性的字典,也是现今读者学习古汉语常用的工具书,使用相当频繁。虽几经修订,但在释义和体例方面仍有失妥之处。兹就其存在的差错分门别类,例举、分析典型书证,以引起对类似错误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释“直”     
高一语文教材把《伐檀》中的“直”释为“平”,我认为不正确。应释为“不弯曲”才通。试举如下三条理由: 一、从词义史来看. 许慎《说文解字》:“正见也。”《辞海》:“不弯曲”。其他义项也无作“平”讲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与‘曲’相对。”并例举《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同样,其他义项也无作“平”解的。  相似文献   

13.
锦州历史悠久,古称屠何、东屠、徒河(徒阿)或不居何。它是古代少数民族名、方国名、古城名、古水名或姓名。①少数民族名《论语·子罕》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尔雅·释地·九夷疏》:“东方之夷有九。”李巡注:“玄冤(今辽东)、乐浪(古朝鲜)、高抵(古朝鲜)、满饰、岛更(吉夫余)、索家、东屠(古屠何)、倭人(古日本)、天都。”按:此乃指满洲、朝鲜、日本,皆古九夷之地也。《管子·小匡》:“齐桓公救燕,擒狄王,败胡貉.破屠何。”尹之章注:“屠河,东胡之先也。”…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是全国高校通用的经典教材,也是许多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但书中还有若干注释值得商榷,针对《孟子·许行》中的“敷”“或”、《韩非子·五蠹》中的“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求对古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修《辞源》第二册1067页“仿佛”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髣髴.《楚辞》宋玉《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唐李白《李太白诗》中《赠崔郎中之金陵》:‘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列了三个义项,其第二义云:“[仿佛]好像,似乎.杨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又写作‘彷佛’.”准此,“彷佛如旧丘”和“犹仿佛其若梦”两句如何解释?“仿佛”跟“如”和“若”岂不重复了?查《说  相似文献   

16.
“曾参”之“参”读音辨正季文曾参,孔子的弟子,字子舆。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似乎早已成定论,即读“参”为“shēn”。查阅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论语·学而》篇,“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杨伯峻先生的《论语·...  相似文献   

17.
“之字结构”是指古代汉语中“主语 之 谓语”这种语法形式.如:1、季孙之爱我,疾灰也;孟孙之爱我,药石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2、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而不知身之死也.(《荀子·说林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相似文献   

18.
有些古汉语著作在划分古汉语词类时,不设“助词”。全国电大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也是如此。由于不设助词,有的著作称“之”为介词,郭等编《古代汉语》把“之”称作“连词”。古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助词?不设助词是否行得通?这些问题姑且不论。就“之”是连词而论,带来的问题就不少。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状字假借”提到名词做状语的一种比况用法,看其对两例的解释:《孟子·梁惠王上》:庶民子来。——“子来”者,如子之来也。“子”名字。先乎动而成为状字。《孟子·万章下》: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犬马畜伋”者,犹言“畜伋如犬马”也。“犬马”二字名字,置“畜”之先而用如状字。名词的这种用法后来古代汉语语法著作都提到,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词类活用(四):名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五年八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荆贵生教授主编《古代汉语》教材。这部教材一问世,就以其科学、创新、实用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全国著名专家教授的好评,轰动了整个古汉语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海菜研究员说;“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就编写模式言,是带有示范性和方向性的。”(见《古汉语研究》1997年1期)北大博导郭锡良教授、唐作藩教授,武大夏渌教授、南大李开教授等也纷纷撰文或发表谈话,盛赞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是最新的、最好的”,“富于开拓性和实用性”,“重在实用,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古代汉语教材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