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乡镇基层政府必须正确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增强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干涉,尊重农民主体的意愿。农民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必然存在自我的利益表达,这些自发的利益诉求必须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很好地保障和落实。基层政府意志与农民主体意志可能存在冲突和博弈,正确认识两种意志的本质、特征和局限,是处理好基层政府和农民主体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进行的访谈和对400份面向农民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从基层农民的视角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主体、主题和主导的问题,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谐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和市场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的地方政府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地方政府是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同时也是制度政府。  相似文献   

4.
意志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 :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意志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主体意志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意志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单独拓展对主体意志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论意志自由     
意志自由是观念领域内进行的建构理想客体的活动 ,是主体与客体在观念形态里真、善、美达到统一的过程。意志自由意味着自我决定 ,主体意志自由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中的主体,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者和推动者.政府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地位,广泛吸收农民建设新农村.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使农民有机会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靠农民来完成。农民的文化素质、法治意识、劳动技能、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农民素质的现状,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育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当前我国农民由于受到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采取措施,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前的重大课题,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湖州模式"立足于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和基本权利,重视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三者之间互补合作的良好格局,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全新发展思路,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借鉴"湖州模式"建设经验,本文提出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政治文化观现状是农村村情民意的重要表现,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一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从自己所具有的知识优势、角色优势、身份优势、智力优势出发,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心,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视角审视,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民间主体力量兴起的标志。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现代化,深层底蕴是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公民社会。农民中等收入者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占有资源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从目标实现诉求与时间推进跨度两个层面分析,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一致,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法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长期过分关注经济发展,而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农村私性文化滋生。本文以农民主体性为视角,分析了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关联;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述了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实现的因素,着重强调农民的自我意识与农民身份认同转型的重要作用;然后在政府与农民两个层面继续探索促进农民主体性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农民组织化重建乡村主体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主流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具有浓厚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乡村不是作为独立的发展主体,而是作为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从属和依附于城市,乡村的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 乡村的去主体性还表现在农民的去组织化,村社共同体逐渐解体,乡村社会丧失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以农民的组织化重建乡村的主体性,以乡村为主体吸纳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重塑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居民不合理收入差距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由此,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来增加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环境,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治体制的改革必将使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发生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中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出了严峻考验。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开发企业和村集体与农民总是采取各种措施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利益目标,从而影响规划核心目标与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她们或外出打工,或返乡在农村独当一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许多女性农民工在城乡流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改变了她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入了新的血液。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农村妇女在城乡流动中所面临的困惑、无奈和牺牲。因此,应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努力为农村妇女营造更为公正的城乡流动环境,以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而大学生拥有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农村有他们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基础,正确地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扎根基层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和生力军,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九叶诗派是我国一个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其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坚守和对生命意志的探询及其超越作出了富于智性的沉思,表现出智性与感性相交织的思维方法和审美特征。九叶诗派坚持诗歌是艺术,是生命意志的表达的精神立场。这正显示了九叶诗派的伟大,显示了他们对生命意志的坚守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中农民主体角色缺位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干部队伍的建设,造成了新农村中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从思想观念、选人用人、机制和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