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福建省范围内,整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求矛盾难以缓解之时,BOT融资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和中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资金解决途径。但因法制的不完善、不健全,运作的不规范及不太理想的投资环境使BOT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通过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市政设施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改善这种状况,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外商和社会资本投资到我国需发展的市政设施和基础产业上来。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采用中外合资、合作和独资建设我国市政设施和基础产业,尤其是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建设-运营-转让”(build operate transfer,BOT)的项目融资方式,实施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本文为此提出了BOT在我国运用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华维 《经营管理者》2013,(22):298-298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水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制于资金实力的限制,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政府除了自身进行水务项目的投资外,采取了对私人企业全面开放水务市场,并通过不断改善投资整体环境来吸引包括私人企业在内各种的社会资金对水务领域进行投资,以"BOT"的投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以解决城市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对BOT模式下水务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水务项目的财务风险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BOT融资模式作为最受欢迎的项目融资模式之一,已在我国公路、火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校后勤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但到目前为止BOT融资模式在核电项目建设领域还没有应用。本文探讨我国核电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BOT融资模式的特点,研究BOT融资模式对我国核电项目发展的意义,并对核电项目采用BOT融资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BOT投资模式的引入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投资是指政府采用特许权协议等形式将习惯上由政府投资经营的基础设施项目交由私有资本或者私有资本参与的项目公司进行融资、建设、经营、收益、维护.并在约定的年限届满后,由投资者将特定项目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的一种系统的投资方式。BOT投资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方式.适应于基础设施规模化、系统化建设的需要.是政府职能与私人资本结合的产物。一般而言,BOT投资项目集中在通过收费获得收入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或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基础建设运营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许经营权模式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近年来,BOT模式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高速公路。BOT模式的应用对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等各阶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了BOT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在运营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受现行公共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的限制,政府作为投资和建设的主体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与“效率”的两大需求。在国外,政府会邀请私人实体参与资本密集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的长期合同协议。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各大城市兴起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使轨道交通建设成为我国各大城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推广实施BOT模式显然极具现实意义。通过对轨道交通属性和BOT模式的分析可见,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用BOT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做审慎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缓解轨道交通这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洪文 《经营管理者》2009,(15):184-185
本文通过介绍了BOT方式在我国的发展背景和优势,分析了BOT方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目的是使BOT方式能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政扫描     
《经营管理者》2013,(10):9-9
国务院发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月下旬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重点加强建设公共交通、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生态园林建设等领域。明确在政府投入基础之上,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业内人士预估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望迎来匕万亿元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