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实践一再证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必须遵循的一个客观经济规律.要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量按劳分配中的劳动.本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讨论.(一)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首先是劳动数量的计量问题.我们认为,计量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必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是说,计量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要看劳动者所化费的劳动是不是在社会正常即平均生产条件下所化费的劳动,是不是具有平均简单劳动、平均  相似文献   

2.
<正> 按劳分配,需要计量劳动者在劳动中所耗费的劳动力数量或劳动的数量,并以此作为分配生活消费品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劳动的计量还无法直接使用“时间”这一尺度。每个劳动者持续劳动一小时所耗费的劳动力,一般都不是作为一小时平均劳动在起作  相似文献   

3.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这一分配原则的实行在人类社会分配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向社会领取的工资和奖金,是对劳动者在直接和间接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谁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愈多,质量愈高,他从社会分配中所获得的报酬就愈多。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就没有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超额劳动获得超额奖赏,不劳动者(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过程者)不得食,这是按劳分配所应包含的基本内容,是我们认识奖金的性质和正确使用奖金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本出发点,当然也是我们衡量和评价奖金发放是否合理的根本依据。这里,超额劳动对奖金的评定和发放尤其显得重要,超额劳动是发放奖金的前提和尺度,奖金是超额劳动的报酬。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这是关于按劳分配的讨论中有必要弄清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按劳分配的实质,在于按劳动、即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而不是按照任何其它因素分配个人消费品.劳动是取得个人消费数量多寡的唯一尺度.在这里,劳动量和个人收入之间是存在着劳动者本人可以感觉到的、直接的联系的.这是一个经济事实.这个事实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当然就产生人们把报酬和劳动相联系的思想.一些同志因此就说按劳分配"助长"了资产阶级思想,理由是这里还"斤斤计较";还有的同志则说按劳分配产生"个人主义",理由是这里还讲"个人利益".两种说法表面上不同,而内容大体一致,无非认为按劳分配产生的那种把劳动和报酬相联系的思想,是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材中,普遍认为按劳分配的局限性在于形式上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的观点是: 1.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也是事实上的平等。平等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竞争条件的均等。按劳分配是一种机会均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只要是为社会劳动,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进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就要求社会侧重的应是效率和竞争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按劳分配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平等,是实实在在的平等,而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和荆州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理论研讨会”于5月底在古城荆州举行。本文拟就会议所探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主要观点作一述评。一、关于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1.现实的按劳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实现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中,马恩并没有直接提出过“按劳分配”这一名词,只是设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要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后来斯大林才把这一设  相似文献   

7.
一八七五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的谬论,科学地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按劳分配规律.他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11页)按照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数量给予劳动者相应的报酬,实行“同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这就是按劳分配规律.马克思还说,按劳分配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法权的狭隘界限,社会才能在自己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这里,马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基本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极高的发展,消除了社会成员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差别,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只存在劳动者劳动能力差别的产品经济的社会为前提条件的。在这样的社会中,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具  相似文献   

9.
管理是社会共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马克思对管理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曾作过明确的说明:“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并以乐队为例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页).  相似文献   

10.
试析市场经济机制对按劳分配的调节和影响赵玺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以对会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同一水平,由社会中心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直接把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这一设想,是以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11.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以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先用小商品生产者的尺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然后又拿发达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尺度来衡量小商品生产,通过这样曲折的道路就找到了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之间的同一性.马克思在衡量按劳分配时,所使用的是自由劳动的尺度,也即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角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的.当然,关于什么是自由劳动,以前也只是一些特征设想,而缺少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按劳分配的经济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朵光芒四射的“奇葩”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中 ,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观马克思指出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只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结果。”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以劳动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科学的按劳分配学说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 ,对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思想进行了革命改造而创立的 ,是在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事实上它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分配原则或基本特征。我认为,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什么是按劳分配呢?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基本规定性就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计量劳动的量。众所周知,马克思设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种产品经济模式。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劳动者的劳动直接就是社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和原则,它既反映了劳动者之间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但怎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尚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急待解决. 近些年来,对按劳分配中的“劳”的理解,经济学界开展了热烈讨论,究竟是指过去的物化了的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还是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调节理论是马、恩在论述未来社会生产时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生产时指出:“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恩格斯也说过:“当人们按照今天的生产力终于被认识了的本性来对待这种生产力的时候,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和各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从马、恩的论述来看,计划调节就是社会中心通过事先制定的计划把社会总劳动即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也包括它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调节社会生产的唯一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日是经济学的一对概念。对这一对概念提出讨论的根据是:一般地说,基本理论的研究常常涉及对主要概念的辨析;具体地说,在商品经济理论与按劳分配理论的讨论中,学术界对于如何认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日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日有相同之处:两者都是劳动,都是抽象劳动,都是抽象劳动的一定量。两者作为抽象劳动的公认的量,又都是计量的尺度。再拿与这两者直接联系的按劳分配中与商品交换中通行的原则来说,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等量劳动相交换,交换的都是劳动,都是抽象劳动,等量的抽象劳动。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量价值相交换,也是等量的抽象劳动。如果只注意到有这样多的相同之处,就会把劳动日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的实现,取决于对劳动的汁量,计量的关键是选择计量标准,计量标准的选择又由特定的计量对象决定,所以,正确论证的确定计量对象,是建立计量标准,进而实现按劳分配的客观前提。一、直接耗费劳动不能作计量对象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工资形式——计时工资,以对劳动直接计量理论为根据,以劳动的自然时间为计量标准,由此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其原因是: 1.对劳动的直接计量是不可能的。劳动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或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从理论上分析,计量之目的是要测定这一“过程”中,作为劳动这一行为主体——人的能力的消费。而这种消费  相似文献   

18.
论消费需要     
(一)消费需要的内容 马克思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消费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首先须弄清什么是消费需要?社会需要与消费需要的内容是什么? 消费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把它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从消费需要满足的途径来说,可以分为个人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需要。个人消费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按劳分配所得到的收入而实现的需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社会个人,是指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人,是现实活动中的个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活动着的个人.这种个人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实际生活已经表明的情况,作全面的考察和理解.社会个人既包括劳动者,也包括非劳动者.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中,有物质生产者,有精神生产者,还有其他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者中,有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也有属于“总体工人”(总体生产者)只是以一定职能和方式参与物质生产的.在精神生产者中,有的活动和成果同物质生产的关系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间接和疏远,属于不同的思想文化领域.但是,无论是劳动人口或非劳动人口,也无论社会分工和阶级划分如何,他们都是社会的经济因素,都必然同社会经济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差别是报酬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劳动差别这一基础上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个人劳动,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表现为社会劳动,而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劳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刚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三大差别还严重存在,因此,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性质的表现还是极不充分,特别是在集体经济内部,这种社会性质的范围还是很小的。所以,在计量劳动时,还不能仅仅用劳动的天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且还要用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成果(通常用价值、价格和货币来表现)来计量。这里就产生了计量劳动的二重性方法,即对劳动时间的计量和劳动成果的计量。计量劳动的二重性方法又决定了计量劳动报酬的二重性方法:既按劳动时间计酬,又按劳动成果计酬,并且使按劳动时间计酬和按劳动成果计酬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