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是汉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比较全面遵循了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关中传统民居窗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中传统民居众多的建筑构件中,窗棂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特征。通过实地考察、测绘、现场拍照和访问记录获取一手资料,运用对比、归纳及分析的方法对窗棂的形式、制作方法、结构及其装饰个性进行研究与总结的同时,以其实用功能与装饰特点来阐述窗棂结构和图案在深受宗教文化、民俗民风、地域环境及传统礼制思想影响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其作用是遮挡屋顶端檐椽头,使其不受风雨侵蚀,以延长建筑的寿命;瓦当表面多饰有图案、文字等,故亦美化了建筑,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潮溪古村落的建筑装饰,在构件空间上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以视觉语言将人们美好的意愿刻画在屋宇宅舍之中,表达了先民们心理上的慰藉与信念。生动形象的建筑装饰实用而质朴,既是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巧妙结合,也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充分展现。潮溪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体现了潮溪先人高超的工艺技术、思想境界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相似文献   

5.
对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目前面临的外观、构件、嫁接和"外买"四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价值,认为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认为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要善于提取和加工徽派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进行新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尝试。最后,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装饰雕塑和装饰彩绘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是一种供欣赏的艺术品,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建筑的时代变化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阶级等级的标志。在或规模宏伟或小巧精致的建筑物上,配以各式装饰性雕塑,构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建筑模式。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中的装饰雕塑,无论其形式还是功能,都因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给我们的现代建筑设计及特色城市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产生晚于汉族,发展兴于明代,它有着本民族的艺术思想,但它的催生与发展又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别具大理白族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9.
古代建筑琉璃制作工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陶瓷制作工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侧面或缩影.建筑琉璃构件作为琉璃建筑的基本材料,其自身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特点,同时又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哲学思想、封建礼制、宗教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大量琉璃建筑实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视觉效果,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精妙绝伦的装饰艺术,诠释了建...  相似文献   

10.
砖雕收藏     
在众多的雕品艺术中,有一种既古朴又厚重的雕品——砖雕。所谓砖雕,是在青砖上雕刻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墙面和构件、寺塔、墓室墙面、瓦当等装饰。  相似文献   

11.
格扇门是我国框架式房屋建筑中围护部位的构件,一般为六扇,能全部开关拆卸,安装于堂屋或明间的外部。由于处于房屋的中心位置,占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其装饰特别考究。剑川白族建筑中的格扇门雕,在我省民族建筑艺术中是很突出的。剑川白族格扇门以楸木、樟木、椿木等为底材,施以满雕彩绘。每一单扇的上部多为镂空雕,下部多为浮雕,上中下再错以三块小雕花板(亦称腰头)。其中上部的镂空雕最为人所重视,因它既要起到窗户的作用,又是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家具和建筑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建筑及家具体系中目光聚集的焦点,二者都是独具风姿的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中国传统家具自始就和中国传统建筑相伴而生,一脉相承.以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态和建筑构件的对位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种实例,采用对比的手法,从营造理念、结构体系、造型风格、装饰艺术以及空间关系等方面对二者的共性进行训析.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文字装饰是以意形俱美的文字,以文字的意境介入建筑意境的一种建筑装饰手段.其可以按装饰文字的结构,被装饰的客体加以分类.建筑文字装饰在古代具有显著的特征与功能,在现代扔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闽西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久负盛名,工艺最早来源于广东潮州。客家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从大木构架、小木门窗装修到门楼的建造等都很精致。传统木雕工艺是闽西客家府第式民居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留存有大量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多用于梁、柱、斗棋、飞檐、栏杆、门楣、画版、匾额、门窗、桶扇等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雕刻题材有人物、动物、花草、吉祥图案等,装饰纹样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雕工粗放富有寓意,细致而厚实,刀法流畅。构图饱满,充分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建于明代中叶的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雷坛,是甘青地区明清建筑体系发展时期的珍贵实例。雷坛正殿结构独特,承前启后,集精美的大木工艺、彩画、壁画及悬塑艺术于一体,是甘青地区不可多得却埋没已久的艺术宝库。其梁枋、斗拱上至今完好保存着明代彩画原作,带有官式“旋子彩画”特征,是甘青乃至全国范围内难得的明代彩画实例。  相似文献   

16.
从1840年到1945年,鼓浪屿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殖民时期,形成了它独特的中西折中风格的建筑景观。鼓浪屿建筑的中西折中风格,实际上是两方面的折中——设计思想上的折中与建筑装饰手法上的折中。其建筑中的诸多构件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同关帝庙大殿作为我国现存元代建筑中重要的实例,其精美的平棊藻井,栩栩如生的蟠龙柱,尤其是三座重檐神龛,奇巧精湛,斗拱勾连交错,堪称古建筑中之精品。其结构布局,装饰手法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元代大殿柱饰的重要断代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关中地区淳化县张寨村地坑窑院这一地下民居建筑形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了这一区域地坑院的成因,梳理了地坑窑的建筑形式与结构特征及其建筑构件与装饰,同时依据其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对地坑窑院的分析研究,抢救性地为我国传统窑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收集和保护修缮奠定一些有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建筑装饰是建筑与美术的完美结合,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黑白相间的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中国建筑特有的装饰风.灿烂的装饰艺术诞生于无数未知姓名的工匠之手.  相似文献   

20.
建阳书坊的雕版刻印书籍闻名于世,有“图书之府”的美誉,这里曾聚集了众多经营、编撰、创作、刻版等书坊专业人才,熊大木则是其中的多面手。他既是书坊主,又是著名小说家。从熊大木现存作品尤其是历史演义小说来分析其编创作品在通俗性、实证性、创新性和继承性等方面的特色,揭示出熊大木对建阳刻书和明代通俗小说发展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