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不仅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还特别需要通  相似文献   

2.
现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已经取得了共同认识。由党中央提出建议,并经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主要原则。在第一条原则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不仅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并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诸如,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企业中实行转换经营机制时改革,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这些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主干;邓小平在一系列谈话和讲话中,对中国式的现代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十三大报告将这一理论概括为十二条,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是探索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的前提条件 ;根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方法论的逻辑起点 ;坚持实践优先的原则 ,一切着眼于现实的实践 ,是方法论的基础 ;用辩证否定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 ,是科学地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看待计划和市场相互关系的正确途径 ;“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 ,是一条最具时代特色的方法论原则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也是一条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的原则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是从治国安帮、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所提出的一条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方法论原则。上述方法论原则 ,构成了一个递次推进、相互紧密联系的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5.
最近,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在四川省委机关党校举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研讨会。来自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委第二党校、省委机关党校等单位的部分理论工作者,围绕七中全会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进行了研讨。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基本原则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从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由于坚持了这一根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原则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过去那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体制,毫无疑义要进行改革。十年来,我们在实行计划指导的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效果。”这是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理  相似文献   

7.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科学纲领,也是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新的计划管理形式、搞好计划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在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解上形成了若干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一是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看成是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因而根本忽视以至排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二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的集中统一与灵活多样对立起来,导致所有制形式日趋单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手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甚至“谈市变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多种多样,千变万…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并以这一理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实行“股份制社会主义”的特有推力中国从计划经济转上“股份制社会主义”,除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股份制这一根本原因外,还因为中国存在一些具体的经济一政治推力。(1)中国大陆计划经济绩效远远低于实行市场经济股份制的香港和台湾。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相当强烈的刻骨铭心的刺激。邓小平同志多次说及这一对比,表示决心要“杀出一条血路”。与这一对比相呼应,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因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制度而解体。相反地,被看成垂死腐朽的西方股份制经济却在二战以后获得大发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是开创我国未来十年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提出了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的基本任务,勾画了宏伟的建设蓝图,而且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十二条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和贯彻《建议》阐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基本原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文选》中,贯串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思想。中共中央在《关于全党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着重学习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872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很有必要从哲学上进行探讨和思考。一、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是“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列宁全集》第17卷,第22  相似文献   

13.
走自己的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自己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从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已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4.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我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是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计划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在各个经济部门都是要坚持的,统一的;但作为体现计划经济的经济计划,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和不同的经济形式中,其计划形式和计划要求,则应是有所不同。因此,对我国计划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分别对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进行具体的探讨。本文仅想就农业如何坚持计划经济,即农业须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很清楚,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作出的又一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指导我国计划体制改革的根本思想。因此,弄清楚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促进计划体制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平同志南巡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一划时代的论述标志着计划经济制度理论的终结。 计划经济制度理论的立论依据有两条:一是生产的社会化提出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二是为企业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前一条是产品经济的理解,后一条非社会主义所特有,两条都不能成立,所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后,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改革开放十几年间,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这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任何时候,任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我们认为,没有唯物辩证法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只有掌握辩证的思维,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这条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本文拟从国情和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文明和民主、一国两制等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改革生活方式莫忘“总要求”。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红线,就是《决定》开头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这是根据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出的科学总结,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问题。由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革,当然也必须按照这个“总要求”、总原则。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的方式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反而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影响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
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吴凤舞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①这是被历史证明的一个真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指出:“我们党要充分发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