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像权是我国民法中重点保护的人格权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侵害肖像权的方式越来越变化多端,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明确并细化肖像权的保护原则与合理使用范围,来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入近期修订计划。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树立保障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权利、创造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健康环境、预防和惩处有害于未成年人自然成长的行为的基本思路,祛除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客体化的“塑造论”痕迹。年幼青年与未成年人并无本质之别,也需要法律的特别保护,本次修法宜将““未保法””的保护对象适当延伸至未满22周岁之年幼青年。我国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少年司法法》三法衔接有致的、和谐统一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基本架构,这是修法宜确立的前瞻性思维。“未保法”宜打破单纯的空间式保护法典结构,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与《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现有法律相协调,合理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来,恶搞之风越刮越烈,与此同时,恶搞也成为滋生侵权的温床,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无一幸免。恶搞是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玩过火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保持轻松幽默的同时,恶搞要把握的界限在哪里?恶搞对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侵害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肖像,是指以某一个人为主体,通过某种介质,对人体的外在形象的表现形式。如画像、照片等。肖像权,则是指肖像人对自己的肖像依法享有的制作、使用专有权及利益维护权。所谓名誉权,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名誉,…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及其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的重大进展,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从控制走向尊重,法典精神得到了重大提升;严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正式确立了“政府主导、司法保障、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加强了与国际儿童保护规则的衔接。新法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可操作性问题,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居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中“小宪法”的地位所决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不应与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保护法混同,而应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儿童法(或者称为未成年人法)。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宗旨,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1992年,大中专学生突然多了一门新课程《GATT官贸总协定》,这对文学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文学批评里迅速多了一批新词语,比如“技术复制”和“文化工业”,等等。在社会迅速变革时期,社会秩序、一贯信奉的社会伦理和国人的信仰均被打乱了,对“世界一体化”的追求,使海量的信息泛滥,一时间人们的大脑出现了当机状态,绝大部分人都按照动物自我保护的天性,随着头羊效应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被动地接受令人惊讶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成了中国立法史上惟一一部在三审之后,由于存在巨大争议而向民众征求意见的法律。仅此,足以证明《物权法》的举足重轻。一旦这部法律获准通过,影响到的将是每一个人的财产权利,比如住房、承包地、继承权等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位多年从事《物权法》立法研究工作的教授说,“如果《物权法》得以通过,就宣告了中国开始步入‘私法’时代”。此言描绘了美好的未来,却也折射出新中国长久以来不重视甚至遏制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历史背景。事实上,《物权法》相关制度至今仍是中国现有民法制度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因为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与…  相似文献   

8.
来信     
"物权法就是保护私有财产为主的法,按先个人--再集体--再国家来进行法律保护,这才是物权法。因为,先国家--再集体--再个人,就成了是公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宪法》,《国家征用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才应该适用这样思维。而如果物权法也用了这样的思维,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法"了。非但如此,出台以后,更会为公权侵犯私权提供更大的便利。"品评生存游戏之“吕福山实验”历经5年之久的告状生涯,从一审到二审、陕西省高院裁定、重审、再退回一审,西安三轮车夫吕福山终于从交警部门那里要回了自己被扣去的三轮车。但是为了5年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上的《也谈经济学的“流”和“派”》一文谈到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划分问题,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流行看法即:是否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基本阵营。关于划分标准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参照系,但在参照系的选择中绕不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而现实世界中的人既是新古典世界中的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理性“道德人”。也就是说,经济学既是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又是以伦理和正义(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以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都可视为“主流”。那种“以市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以‘经济人’为研究对象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以公平和正义等为研究对象的就是非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与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采纳了其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提出的"禁止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进行广告代言"的观点。该规定意在通过抑制未成年人劳动权利从而达到对其进行保护的目的,并存在着进一步侵害"童星"权益,与民法若干原则相抵触的弊端。我国《劳动法》虽然提出了"未成年人从事文艺事业"这一概念,但没有建立起配套的法律规范对这一未成年人群体的权益进行专门保护,且在未来的立法路径选择上也存在抑制说和保护说两种竞争。而美国、英国及日本的相关"童星"保护立法中关于申请审核制、工作范围、工作时间及取得报酬权利方面的规定,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童星"保护立法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财产内涵与范围已发生变化,财产不再限于有形物体,也逐渐包括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品,因此,对其所有者权利予以法律上的保护已经势在必行。通过对虚拟财产提出的背景、概念、定性以及保护的必要性的分析,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虚拟财产突破性的规定,认为当下对虚拟财产所有者权利的保护应当更加充分具体,即应当进一步明确立法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所有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能促进和规范新兴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姓名权不仅是民法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姓名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否能够被行政权力所干涉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结合赵C案对姓名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上的性质、特点、地位进行分析,意图对姓名权的模糊概念作出进一步定义,使行政机关明晰其权力和责任,使公民的姓名权得到真正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文化领域,出于对科技的热爱,有些人一边高度肯定科技的正面价值,一边说科技本身是价值中性的,不存在什么“双刃剑”的道理。李醒民教授还写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一篇文章《“科学的负面作用”是“假命题”》(《社会科学报》,2006年9月14日,第5版)。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世界法治发展历程,法国民法典开启了人类法治时代的新阶段。作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民法典也是19世纪资本主义早期民法典的代表,其以先进的思想和立法成果对近代各国民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和法治思想,并确立了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过错责任三大民法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姜鹏 《现代妇女》2014,(6):111-112
胎儿的民法保护一直是学术界激烈讨论的话题,由于我国《民法通则》对胎儿权利能力的否定,致使胎儿失去了民事主体资格,从而造成了我国民法对胎儿保护的缺失。然而,胎儿是人类爱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就胎儿的民法保护进行当前成分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身构想。  相似文献   

16.
王建柱 《老年人》2008,(6):22-23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堪称全国人大立法史上最具争议、酝酿时间最长的法律。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私人财产保护有着最为直接关联的法律,凝聚了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民法三杰”之一的江平的无数心血。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以来,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发起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有力推动下,上海掀起了新一轮的民俗民间文化保护热潮,保护对象逐渐扩大,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功的、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民俗文化保护手段。民俗文化的保护活动也体现出多文化、多渠道的特点。但是,上海与巴黎、纽约、东京、汉城等城市相比,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城市中许多不利于民俗文化保护的因素也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海民俗文化事业的保护与发展。民俗文化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面临被不当收集、泄露、篡改、和利用的局面,在信息社会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是民法学上一个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急需完善民法上的相关立法,建立更加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财产形式,它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的《继承法》并未将其纳入继承范围内,而因虚拟财产引发的争议日益频繁,因此加大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内涵、法律属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继承法范围的构想,旨在为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汇和碰撞,“普世价值”一词在各种场合使用得相当频繁,当然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最近,看到有人为避免“任意解释”的不妥和不安,特意写了《“普世价值”索解》一文,考证起其中“普世”二字的词源来(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