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报告文学领域,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是拥有众多读者和广泛影响的作家.或许是因为职业的原因,黄宗英惯用电影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生活,以抒写颇具电影特点的"人物特写"见长;尤其是她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批报告文学作品,一扫当时报告文学过分政治化而艺术性稍嫌逊色的积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诗人,郑敏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出版过《诗集1942- 1947》,80年代后又出版了《寻觅集》、《心象》、《早晨,我在雨里采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园地春意盎然,气象万千。报告文学的创作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都胜过了以往,出现了一批为众人赞尝、广为传颂的奇葩,例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理由的《扬眉剑出鞘》、郑颜、王政的《有这么一条“龙”……》、茹志鹃的《离不开你》、黄宗英的《大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的王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蒙是一位勇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勇于为文学而献身的杰出的文体革命家和文学革命家。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中,王蒙的小说艺术探索,举其要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方面: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次文体革新使小说艺术摆脱僵硬政治的束缚,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写人的情感世界的“五四”新文学传统;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王蒙发表了《蝴蝶》等小说,又一次发动了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它使中国小说艺术走向现代、开放、自由和多元;3.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王蒙还发表了另类小说《杂色》和《坚硬的稀粥》等,不但使当代小说获得了新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使小说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文化哲学意味;4.上个世纪90年代王蒙的主要小说创作是长篇小说“季节系列”,他在小说叙事学上,在“叙”什么和怎么“叙”上的大胆的成功的实验,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添上了浓彩重墨。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9)
达式常,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影坛是非常有影响的男演员。80年代的《燕归来》等影片使他成功进入了一线演员的行列。1940年生于上海的达式常,  相似文献   

6.
涂途 《中华魂》2008,(2):51-53
1上个世纪50年代到苏联和东欧各国学习的留学生,大约还记得当时在国外阅览过的一份中文小报:《学习生活》。这份"中国留学生的内部刊物",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数千位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留下了一大批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青年学子一段难忘的红彤彤的青春印记。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吴组缃先生是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和教育家,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就发表了《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小说,以纯熟的艺术技巧反映出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图景,奠定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抗战期间,吴先生又创作了《鸭嘴涝》(后改名《山洪》)、《铁闷子》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自20世纪40年代末传入台湾,直到70年代才由欧阳无畏在自宅设帐讲授《现观庄严论》、《中论》、《释量论》、《俱舍论》等,并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才,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藏传佛教研究工作。80年代后期,参与研究的人才越来越多,成果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打倒“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全国范围内思想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报告文学创作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在这块园地上,许多老作家重新拿起了笔,新的作者茁壮成长。无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都超过了过去,出现了一大批为广大群众所称颂的好作品。今年五月,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奖活动中,有三十八名报告文学作者三十篇报告文学作品获奖。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痴情》,黄宗英的《大雁情》、《美丽的眼睛》,张树绅的《正气歌》,扬匡满、郭宝臣的《命运》,柯岩的《船长》、《特邀代表》,刘宾雁的《人妖之间》、《艰难的起飞》、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30年代初,谢六逸发表的《小说创作论.主题小说》可能是中国较早的一篇专门讨论小说主题问题的论文。此后,有关小说主题、包括中国古代小说主题的研究成为一时之热点。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主题  相似文献   

11.
《茹志鹃日记1947-1965》反映了作家茹志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写作、生活与情感的情况。在以往对茹志鹃小说风格已有定论的基础上,《日记》提供了一种对茹志鹃新的阐释意义,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茹志鹃也不可避免地有写作的焦虑,以及焦虑状态中的写作调整,《日记》对此有清晰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相比,我国90年代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也重视动态研究。动态修辞研究于90年代涌现了一批开拓性著作,例如在口语修辞学的探讨方面,有夏中华的《口语修辞学》等,在接受修辞研究方面,有谭学纯、唐跃、朱玲的《接受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小说不是王蒙的独创,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坛上,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一批意识流作家创作出了《尤利西斯》、《到灯塔去》、《喧哗与骚动》等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并且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不仅对西方而且对东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绪言1.1香港漫画发展简史香港最早的漫画,始于清末何剑士与郑磊泉。第一本漫画集乃郑磊泉于1920年出版的《人鉴》。到了40年代末期,一批大陆漫画家来港,张光宇还组建了漫画团体“漫画会”,通过《华侨日报》、《星岛日报》、《文汇报》等发表作品。到了60年代末期,代表作品有《老夫子》、《财叔》、《神笔》等。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香港漫画发展期,此时日本漫画亦开始影响香港的漫画创作。70年代初期,香港式的漫画,内容主要是以黑社会及诡异题材为主,代表作品有《小流民》(《龙虎门》前身)、《猛鬼冤魂》等。由于漫画的内容渲染…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国学热”出现之后,大陆学者探讨保守主义思潮的论著则有喻大华的《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胡逢祥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  相似文献   

16.
<正> 就题材方面来说,黄宗英新时期的报告文学较之她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你追我赶》、《特别的姑娘》、《小丫扛大旗》等)有了根本的变化,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的“音色、音量、音域都有所变化。”(参见(《黄宗英报告文学选》代序,以下引言,凡不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此篇。)作为作家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小丫扛大旗》等虽然也写得真实感人,富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但由于“大跃进”这个时代大气候的影响和作者认识上的局限,作品主要还只是歌颂了农村青年一代改天换地的豪迈志气和她们的不怕累不怕苦的顽强奋斗精神,因而对生活更加深刻复杂的内容和本质内函揭示得不够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她“踏遍大江南北,结缘四宇八方”,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历史反思,使黄宗英找到了她的新的描写对象——长期以来倍受“左”的摧残,“四人帮”专政时期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但仍然矢志不移,献身祖国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并且跟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那种“砸”后余生,壮志犹砺,不顾累累伤痕,执着地攀登科技巅峰的精神,他们的那种象虔诚的“朝佛者”  相似文献   

17.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 70年代 ,在《黄老帛书》出土之后的几年内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及其成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范式作用 ,在帛书文字的考释、文本的考源和思想的梳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据于此 ,80年代的《黄老帛书》研究工作持续展开 ,在上述诸方面均有突破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90年代 ,在黄老学研究视野内 ,《黄老帛书》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文本开始被尝试译成现代汉语 ;本源性探讨方面的多种观点得以整合 ;思想的开掘则在定位与定性原则的指导下显示出宏观性的特征 ,而在一体性的微观方向上的把握尚有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列宁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识论发展的新特点,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总结、概括这一时期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这样,人们常常通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列宁和现代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又以自己对现代认识论的理解来评价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在我国,对《唯批》的评价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唯批》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并以《唯批》为尺度评价物理学革命中的各认识论派别;80年代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现代认识论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开始从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意义和20世纪认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评价《唯批》,指出了《唯批》细节上的不足,标志着《唯批》研究的深化。但是,细节上的研究并不能代替总体上的把握,批评也决不是研究《唯批》的目的,而只是更深入、更客观地评价《唯批》的手段和环节。研究《唯批》的真实目的是联系现代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北京日报》任记者。当时,改革开放开始,文学、文艺界复苏,作家、艺术家劫后重逢.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作为记者,参加了一些会议.采访了文艺界一些人士。下面仅追记几则见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性期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本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女子世界》、《女声》、《妇女评论》、《妇女声》、《新妇女》、《劳动与妇女》、《妇女杂志》等一大批女性期刊的诞生。标志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治范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第二个高潮出现在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中国妇女》为龙头,很多经济文化发达省份也相继创办了地方性女性期刊。由于在很多人心目中,妇女问题已经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