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的新趋势--E-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特殊背景下,实施E-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E-治理与传统公司治理手段的差异以及给公司治理效率、治理过程带来的变化,并通过E-治理与传统治理中股东等参与情况进行了比较,对E-治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28日,国美股东特别大会结果揭晓.至此,国美控制权之争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层的小胜而暂告一段落.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来看,"陈黄大战"是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转型中,职业经理层与大股东控制权之争的标志性事件,是阳光下公司治理较量的一个典型案例,凸显了外部治理环境改善、治理风险防范、股权结构优化以及和谐治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 ,设置了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模型。在对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的基础上 ,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将使公司在未来具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性、有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投资者愿意为治理状况好的公司支付溢价;控股股东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董事会治理状况尚有待改善 ,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事会治理水平对公司治理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我国经理层治理的总体水平较低 ,激励约束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公司治理水平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东东 《决策》2008,(9):86-87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不断深化,董事会决策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完善基础、规范程序、强化监督三个方面,就商业银行董事会增强决策能力,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优化结构,明确职责,为董事会有效决策奠定基础——建立良好的股权结构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的安排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防止一股独大原则。吸收的股东要相对分散,避免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二是股权相对集中原则,形成相对核心股东,避免股东责任缺失。三是股权结构多元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界定企业中最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要素所有者之间分配由要素结合带来的收益以及解决由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和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治理机构的设置等。解决一股独大、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等,都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分别研究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双重代理关系下,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掏空-自利博弈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证明了:1)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因素为公司成长性、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成长性越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择设备获得方式的可折旧设备在线租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截止到2011年底高管所持股票已过禁售期的90家创业板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高管减持和股权结构对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机制对成长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管理者减持对公司成长性的负面影响显著,初始股权结构是影响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创业板公司在严格的监管制度下形成被动合规,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其他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弱化,治理的有效性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嵌入企业生命周期变量后发现,随着公司的发展,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逐渐凸显;加强对核心管理者减持行为的监管和优化股权结构有利于提升公司成长性,而创业板公司治理的高起点、高合规性在未来能够成为创业板公司真正实现高成长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上市公司以其股东和股份的分散性,实现了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风险的分散,却又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我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般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掠夺”。“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股权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的机制与绩效——案例分析与制度反思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借助案例分析的方法或是“讲故事”的形式 ,通过解剖两个上市公司治理的真实故事来透视故事背后的公司治理“玄机”。两个行业相近、股权结构相似且都发生过股权转让的中外合资上市公司上演的却是两出反差极大的“悲喜剧” ,背后的原因和问题错综复杂而又值得深思。本文重点就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董事会 (特别是独立董事 )与监事会的制度安排、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发现 ,从健全公司治理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长远考虑 ,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与大股东相对控制型公司治理机制应该可以作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优选方向;应该逐渐采取以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为主的监督制衡模式 ,摒弃低效的监事会制度;机构投资者执行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已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治理及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荣  曾勇  邓建平 《管理学报》2007,4(3):363-372,378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股东的出现可以解决股东分散带来的搭便车问题,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同时,大股东的出现又带来了另一个代理问题: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股权集中的现状、大股东出现的原因、大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大股东治理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领域内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2.
严也舟 《管理评论》2012,(4):28-35,44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控股股东与管理者合谋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正相关,而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控股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负相关;集团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程度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股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与控股大股东的资金占用正相关;地区法治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也对控股股东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越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细分出公司中与终极控制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三类股东并将其界定为上级股东的基础上,集中考察了上级股东在降低第一类代理问题方面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更高的代理冲突下,公司对上级股东的参与有着更高的需求,而上级股东的介入也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上级股东的上述监督行为符合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框架。并且,如果按传统股权制衡研究的范式将所有非第一大股东视为一个整体,并不能观测到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4.
We study annual general meetings of shareholder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Dutch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shareholdings and large stakes owned by pension funds,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is poo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akeover defenses, such as certificates, which deprive shareholders from their voting rights. An analysis of the minutes of 245 general meetings in the period 1998–2002 reveals that on average 30% of the equity capital is re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All proposals at the meeting are sponsored by the management and only 9 out of 1,583 proposals are rejected or withdrawn. Our analyses show that pension funds are the most active and critical shareholders at the meetings, while certificates effectively restrict shareholder rights. Our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 general meetings do not provide shareholders in the Netherlands an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实物期权模型,我们分析了集中股权结构下,股东异质性所导致的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决策和负债融资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股权结构下的控股股东价值最大化动机会导致过度投资的产生,并显著提高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即控股股东的价值侵占行为不仅影响到大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而且会加重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会产生公司治理的正向激励效应,持股比例的增加会降低过度投资程度、增加企业价值和降低负债融资代理成本。而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则会产生公司治理的负向侵占效应,分离程度的增加会导致更严重的过度投资、更低的企业价值和更高的负债融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the shareholder revolt initiated by a small activist shareholder, which eventually thwarted a takeover bid by Deutsche Boerse for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and forced the resignation of two of its highest profile board members. Primarily the case marks the emergence of the Anglo-American style shareholder rights movement in a country that offers only limited power to the shareholders of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it illustrate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functional converg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imes can occur long before the legal framework catches up. In German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ime requires stakeholder interests to be maximised rather than the sol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This paper chronicles the shareholder actions that forced the takeover bid to be abandoned and seeks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ivations behind the activists’ campaign and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y were able to overcome difficult odds and win their campaign. In this respect, it provides a useful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es used by relatively small investors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to thwart a takeover offer and topple some powerful corporate executives. Furthermore, the case illustrates how a single issue such as the strategic logic or the value creation potential of a takeover bid can rapidly spiral to become a wider campaign over deeply rooted governance concerns at targeted companies. Event study analysis reveals 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 to the activists’ intervention. Thirdly, the case sheds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and shareholders especially when corporate decisions of great strategic import, such as a takeover, are being implemented. The globalisation of stock markets is empowering shareholders to assert their rights and their activism is dri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imes towards greater convergence and recognition of the primacy of shareholder interests. Overall, the case raises a number of important issues regard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ime in Germany,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overseas investor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imes. The case further suggests an additional mechanism by which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can converge functionally towards a common theme even if the form of national regimes remains largely unaltered.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of coercive isomorphism in adopting the shareholder value paradigm by Deutsche Boers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0至2005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政府控制的特殊经济环境下,股权安排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试图从会计契约角度对公司治理有效性做出新的诠析。本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而第二大股东则对控股股东的壕沟防御效应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在政府行政干预力度加大和内部人利益侵害行为加剧的双重推动下,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将进一步被降低。  相似文献   

18.
引入时间偏好不一致,基于实物期权框架构建控制股东谋取私利的动态模型。运用均衡定价方法,得到不同类型控制股东财富价值的显示表达,并在最优股权结构的基础上给出内生化的投资时机、投资规模以及退出时机所满足的代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控制股东持有的最优股权比例大都集中于区间20%-30%,且成熟型控制股东较幼稚型控制股东持有更低的最优股权比例。与无代理冲突情形相比,时间偏好不一致控制股东表现出延迟投资,但投资规模随着时间偏好不一致程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最后,在最优股权结构下分析投资者保护程度对控制股东决策的影响,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引入合谋薪酬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机制,通过数值模拟与规范分析,从收入效应、风险效应以及身份转换效应三个层面阐释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路径,并以我国沪深A股2009年至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回归分析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存在抑制大股东掏空程度的作用;在股权集中度低、控股层级高和两权分离度大,以及市场化程度低、国有性质和集团控股的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成为有助于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治理机制;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方法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研究假设,并且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在滞后两年的抑制效应显著。研究揭示了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及情境差异,这为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提出抑制大股东掏空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股权高度分散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已受到现代经济学的挑战,股权相对集中且存在控股股东是现代股份制度的典型特征.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出发,构建了控股股东和监督股东各自的价值模型,定量地证明了最优股权结构的存在性,并从理论上推演出控股股东和监督股东的最优持股比例,以弥补仅从实证角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