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译者对原著进行再创造。但作为主体的同时,译者同时还担任着"仆人"的角色。看起来这两个角色是相悖的。一些人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戴着镣铐跳舞的过程。即便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译者的主体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译作里抹去。这种主体性可以轻易的在中国古诗英译中找到。而文章正是基于古诗英译展开了对译者主体性的分析,并附上一些例子以作说明比较。  相似文献   

2.
译者的综合素质素养能力决定译品的优劣.所有的翻译理论与技巧都要通过人,即翻译工作者,才能得到贯彻实施.脱离了对译者的要求,脱离了译者本身应有的素质素养能力来谈翻译理论与技巧显然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对译者角色的认识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理论界不断在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代译学理论中地位日益彰显.本文就新时代译者的素质素养能力讨论,希望翻译者努力培养自身素质素养能力真正形成专家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被忽略。随着翻译的发展,译者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和热点。西方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从阐释学的观点提出翻译分为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文将从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作为理论基础,以张培基先生英译《致蒋经国信》为例,讨论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被忽略的译者主体性是如何发挥的。  相似文献   

4.
赵雯 《现代妇女》2014,(5):276-276
翻译是文化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翻译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侵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译者的重要性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很多无视译者存在和非法挪用译者劳动成果的事件频频出现,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翻译市场无序的一面。本文旨在探讨导致翻译市场无序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翻译市场更加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地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本地化翻译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在推进本地化翻译教学的基础上,译者能力成为又一个影响翻译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本地化行业对翻译的特殊要求着手,结合翻译理论,分析如何提高译者能力以适应新要求,从而为适应本地化翻译提供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评价理论的三大系统之一的态度角度出发,来探讨译者与电影台词翻译,目的语观众之间的关系,通过评价理论来衡量电影台词翻译的译者态度对于翻译实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三个分支的把握有利于电影台词翻译质量的高水平保证,更能促进基于电影平台的文化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翻译生态学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活动,再续原作的生命需要译者来实施,而译者与系统中的其他诸要素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本文从翻译生态学角度出发,探究译者与翻译生态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译者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再续原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朱兰珍 《职业时空》2010,6(5):145-148
目前译者主体性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正确、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翻译成功的关键,也是翻译活动的魅力所在。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并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操作过程的影响,并指出译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和重视。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对培根经典名篇《论读书》的三种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三种译文的异同之处。鼓励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断创作出优良译文,丰富文学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0.
译者能力是译者专业素质和翻译能力的总称,其不仅指译者自身的翻译能力,也包括译者的职业态度、责任等。从译者能力所应具备的能力出发,探讨广东理工学院翻译专业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提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心理学及其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和兴起,翻译心理学已然崛起,但目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无法解决翻译过程中的某些实际应用问题。本文从翻译心理学的实证角度出发,将译者心理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两种,又将外部动机分为政治动机、文化动机和经济动机。外部心理动机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文章引用名家译例阐明翻译外部动机对译者翻译实践的影响,以验证译者外部心理动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翻译事业及研究的繁荣昌盛,翻译主体这个群体对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非被动、机械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者实际上处于能动地位,在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作者—译者—读者的三元关系出发,来考察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的二重性,并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即译者在从事文学翻译时应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再创造,以传神再现原作丰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翻译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也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翻译工具供译者选择。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翻译工具的相关发展,而后描述了计算机翻译工具不同的翻译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比研究了运用不同翻译工具的译文结果质量,以有道翻译和Transmate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工具为例,在一定程度上使译者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翻译和翻译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拥有多重身份和角色,而无论他是读者、作者还是创造者、研究者,始终离不开他的性别身份,这里不仅仅指生理性别,也包括社会性别。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紫色》的两个译本,来分析性别身份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翻译规范理论具有历史性、动态性等特征,通过考察同一作品不同时期译者遵守翻译规范的表现,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同一作品不断被译介,这是时代发展、翻译规范流变的要求,经典重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基于图里和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对比阐释了《快乐王子》不同时期的两个汉译本,以探求翻译规范对译者和译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广义的翻译涉及到原作、译者和读者等多重因素。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体现,本文拟从译文的理解、表达两个方面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在翻译文本前要对所译作品的背景充分了解。本文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着手,简要介绍了翻译与文化的含义及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巧妙运用了交际与语义翻译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此引起译者间的共鸣,使译者对文化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盛行,其对翻译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性主义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对翻译理论有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从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上以及从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展开分析,最后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现代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通过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翻译方法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在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原文异化或归化。本文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有关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说明目的论是如何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起作用的,以及所选的策略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译文效果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位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