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简而言之,博物馆一般都是以物为载体,最终面向的对象是人,来传递某种文化。然而在当代社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多被人们所关注,博物馆的载体也就不再仅仅是实物,也包含了非物质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了当代博物馆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凝聚历史记忆的场域,同时也是文化再现的场所。博物馆利用其独特的藏品、丰富的展示手法,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叙事空间,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文化、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媒介,博物馆通过展示"物",再现"物"之主的个体记忆;营造"场",借由其特殊的"场",塑造并建构社会乃至国家之集体记忆。文章主要以建川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纪录国家、民族之创伤记忆的战争纪念型博物馆,叙写建构创伤与形塑记忆的手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博机构最基层的单位,守护着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文明的保存与探索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诸多地方性博物馆因其经济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滞后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举步维艰。甚至有的地方博物馆珍贵文物在县馆简陋的库房里堆积陈放。但文物藏品不同于现代藏品,因其存在的历史久远,长时间被自然侵蚀,人为损坏,或是长埋地下不见天日,一经出土便"弱不经风",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博物馆保管的难度。对此,每个博物馆收藏部门都应该考虑到如何做好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校博物馆承载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通识教育、高校文化和社会宣导四重功能,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在场馆规模、藏品数量、数字化程度等层面上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中,"双一流"高校博物馆必须厘清自身定位、完善机制构建,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功效和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孙桂岩 《现代交际》2014,(2):122-122
博物馆的典藏品是教育、展示、研究的依据,也是沟通、图证与休闲的媒介。一个博物馆典藏品的精确与否,是衡量博物馆运行是否顺畅的有效资源。本文试图从博物馆典藏品入藏的条件着手,试析典藏品在博物馆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元分析:“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现象自人类存在于社会开始,其进化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实物资料的生产和文化信息的生产。实物资料的生产旨在维系人类自身的繁衍生存,而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在于维系人类社会文化的传递与演进。故此,上述两类生产对人类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缺且相互依存的。一般说来实物资料的生产包括“体能文化”与“物质文化”这两种形状。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包括“社会权能信息”的生产与“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这两个系统质。前者主要是对社会生产起协调、控制和规导的作用,它具有“规范文化”的特征,后者几乎囊括了一切不具特定流动方向的文化信息,如科技、宗教、艺术、哲学等等。因此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创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讨论两项影响当前和日后关于博物馆(尤其是城市博物馆)研究的主题:藏品以及专门陈列藏品的建筑。然后探讨设立城市博物馆的城市(大都市或小城镇)规模的问题。最后,运用档案学、图像学和地图学的资源以及多媒体工具来展现城市在一段历史长河中的更迭,这对于与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受众(如游客、市民、新移民和儿童等)进行交流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在迅速崛起,这也促使了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迅猛发展,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此期间博物馆的不断扩张与自然原生态之间形成激烈的矛盾,文化的民族化、地区化,文化的回归自然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原生态的理念、自然的回归趋势日益明显,这也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的发展新方向。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的理念不仅仅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且无形地应用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0.
孙美芳 《现代妇女》2014,(2):182-182
在国外,一些博物馆不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在国内,由于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都想寻找到能反映博物馆特色和代表博物馆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不少文博景点开始认识到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在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传播功能和提高传播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博物馆管物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1.
空间是建筑艺术的内在的灵魂,也是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不同之处。光与影相互矛盾、共生共灭。于是光影在建筑空间中会产生奇妙的反应。在博物馆中有非凡的藏品与令人叹服的空间设计,将光影结合到博物馆的设计之中可以体现博物馆的艺术气息,体现陈列摆设的美感,感动参观者。本文在对博物馆和藏品作以介绍后,更加充分地展示光影对博物馆空间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珍珍 《公关世界》2022,(2):145-146
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决定着人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离不开自然,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着的自然,与人类社会不断交互作为,自然是人类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与人类应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1]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并决定着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生态自然思想的分析和研究,归纳出了我国学者关于自然概念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一座博物馆可以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座博物馆如何才能与当地市民的生活有关?去博物馆是否能成为和去饭店、咖啡馆一样的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土地词典     
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一、空间和时间·“历史和数目”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舞台,就象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 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首先是自然的产物。人由动物进化为人之后,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历史进程,也仍然离不开相应的自然环境的舞台,而且广义地讲,人类仍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环境仍然是人类生存和演变的第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位于北京的古陶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里件件神秘而又优美的藏品, 诉说着中国悠远的古陶文明。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息息相关。当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以科技和艺术为手段,利用媒体对展示环境进行包装,将先进的展示手法和科技设备运用在陈列设计中,构成了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新元素。本文从设计理念、色调、照明等新元素入手,深入分析博物馆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当代博物馆是社会与国家交流合作的文化纽带,展示国家发展魅力的窗口,表现民族文化精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栖息地,是保存人类文明和城市记忆的场所。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服务,除了体现在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包括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公众服务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更要考虑内部公共活动区域的各种人性化设置,使博物馆为公众服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9.
人既是一个自然存在,又是一个社会存在,作为自然存在,人就要满足必要的物质消费;作为社会存在,人还要满足超生物性的和必要的意义消费。因而,消费活动——包括物质消费活动和意义消费活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是具有先天合理性的。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类的消费活动却呈现出一种异化状态,表现为物质消费的过度和意义消费的错位,本来是人类行为的消费却变成了支配人类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种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的三大基本社会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参观博物馆后更想进一步了解博物馆,想将博物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这就使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需求在生活中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