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敬波 《职业》2016,(21):130-130
中华民俗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围绕中华民俗文化传承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专语文教学开展如何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了解景德镇当地文化和遍寻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探寻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主要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入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此外,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加强国内外陶瓷文化交流,也要注重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大量的翻译人员,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张文婧 《现代妇女》2014,(4):313-313
2012年12月8日,作为"瓷器"代名词的景德镇市公布了其城市精神——"大器成景、厚德立镇"。作为城市精神,它是当代景德镇对自身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发展特征的概括与总结。元代是中国疆土与运河极大扩展时期,因此其大国风度和气势便淋漓尽致的映射在陶瓷艺术文化上,文章从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审美入手,探讨元代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当代景德镇城市精神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未来陶瓷产业发展的几大趋势,随后结合景德镇实际提出发展艺术陶瓷的优势。并提出了发展艺术陶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瓷都.它是陶瓷艺术之城,也是陶瓷文化之城。千年的窑火,烧出了精美无比的瓷器,也烧出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娜 《现代交际》2015,(3):69-70
陶瓷,一个具有鲜活形态和浓厚文化意识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由泥土在炉火高温中淬炼自己,形成如衣如玉的外表,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到了现代,具有装饰风格的陶瓷作品更是将生活中对美的感悟和体会融入到了陶瓷艺术中。研究中俄陶瓷文化是为了弄清中俄陶瓷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以景德镇青花瓷和格热利陶瓷为主线,对比其陶瓷的艺术风格及特征,发掘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异同点,分析陶瓷工艺与两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使陶瓷艺术在全球化、经济化发展的今天,在保证自己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成为外国游客探访和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首选。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如何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及其蕴含的文化介绍给外国游客,对译者构成了挑战。在目的论指导下,博物馆陶瓷珍品名称的英译,应采用二元共存的翻译策略,即语言层面的归化策略和文化层面的异化策略,以更好地传播中华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8.
陶器的发现源于饭食文化 我们无法从文字记载知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真实生活,只能从考古学家、史学家、流传至今的文物。民间故事、古老文化中了解历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用泥土说话的艺术,陶瓷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沿袭了中国艺术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目前在景德镇市场上流通的陶瓷雕塑大多延袭传统的设计主体、题材与表现技法,创新的作品较少,导致模仿、抄袭、质量低劣、缺乏创意的"东西"大量涌入市场,对现代陶瓷雕塑的产业化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从景德镇现代陶瓷雕塑的现状、发展要素以及发展模式三方面,分析景德镇现代陶瓷雕塑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千年瓷都,是江西,乃至中国的骄傲。曾几何时,这词却有了另番风味。千年瓷都景德镇,已是遥指千年以前的事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曾如此叹息道。2004年的中国瓷都命名之争,潮州咄咄逼人;东莞、淄博等后起之秀来势汹汹,曾贵为老大哥的景德镇却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步不前。面对行业的转变,进入新千年的景德镇开始放下昔日的光辉,重新审视自我。一场划时代的转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古语云,穷则思变,变则恒通。十年过去,这种转型,景德镇改变了多少?瓷都的称号,能否重焕新彩?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一定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适应小学、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的师资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己任,将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科层次的小学和幼儿园英语教师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先进的国家,与我国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文化一方面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行了自我消化与改进,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的民俗文化,集中地反映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为此,有必要对其民俗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加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扩大其职能,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启动综合整体优势,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成立后,现代陶瓷得到了飞速发展,品种繁多,有茶具、酒具、咖啡具、中西餐具、烟具、文具、玩具等一系列产品,数不胜数。在当今社会,陶瓷已运用于各个产业,陶瓷文化也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文中重点论述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色,以及现代瓷艺的收藏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中拟以洛阳为视点在凝聚社会合力谋求文化资源转化的探讨中一并窥得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 《科学发展》2010,(5):96-104
民俗文化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资源,民俗文化借助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工艺、技术等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与价值认同。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明的特大型城市,民俗文化资源的蕴藏量极为丰富,近年来,上海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已经挖掘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目前已有35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5年度与2007年度),83项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204项被列入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度)。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为当今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上海民俗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创新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民窑瓷绘艺术是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痛并快乐着”的景德镇民窑瓷绘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文中试从景德镇民窑瓷绘艺术进行系统探究,提出技法赣鄱文化内涵。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韦静涛 《职业时空》2009,5(3):97-98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可以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弘扬白裤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倩 《现代交际》2010,(9):89-89
云南人民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感情,把生活中的点滴化作舞蹈,感染他人,促进舞蹈的发展。本文从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学等方面,对舞蹈所表现出的情感、肢体、地域、民俗风情等特点进行了探讨,以及对云南舞蹈艺术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如今,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俗文化典籍出现了英译版本。然而对于一些地区,如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典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典籍的英译,是其走向世界传播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