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将从精神分析中亲密恐惧症这一心理行为模式的角度来分析《食肉之年》中的主人公,简(Jane)和明子(Akiko)。本文分别探究简和明子的所体现的"亲密恐惧症";作者将自身感情投射到主人公简和明子身上,借此对自己的一种救赎。  相似文献   

2.
1900年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梦的解析》问世,由此也开启了精神分析批评的大门。此后的荣格、拉康和麦茨更是对精神分析批评学说加以完善和扩展。本文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对影片《香草的天空》进行分析,解读影片中梦中梦、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象征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挖掘本部影片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3.
梦的密码     
梦,或飘渺旖旎,或变幻离奇,或诡异恐怖。 自古以来,梦就被人们赋以浓浓的神秘色彩。从古老的《周公解梦》,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从一梦成谶的《红楼梦》到惊心动魄的《盗梦空间》,人类对梦的探究从未终止.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石文典 《现代妇女》2010,(10):50-51
本文分析了张海钟教授的两部女性心理学著作《精神分析学派与女性心理学的发展》和《现代女性心理学导论》的独特学术价值,著作的突出特点是系统论述女性心理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女性心理学本土化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农村女性心理研究的方向,评价了当前流行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在英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运用回忆的写作方式成功地表现出主人公在荒岛上奋斗的历程,极具现实主义元素。本文主要针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龚玥 《现代交际》2014,(4):85-8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小说《野蛮的婚礼》曾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对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矛盾。  相似文献   

8.
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晚年著作《正蒙》囊括了其绝大部分理论思想,研究这部著作,可以窥见张载的哲学思想,这对研究理学思潮有重要意义。《天道篇》是《正蒙》的第三篇,位于《太和篇》《参两篇》之后。该篇从天道运行及性质以及人对天道感悟等方面,将作者"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表现出来;从"气""万物""道""太虚"等概念中,将作者的宇宙观、现世观牵引而出。本文对《天道》篇进行简要分析,来探讨其中所表现出的张载思想。  相似文献   

9.
《推销员之死》通过描述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惨一生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欺骗性,是阿瑟·米勒对"美国梦"深刻的阐释。"中国合伙人"是导演陈可辛以新东方的发展史为题材所拍摄的有关创业传奇的电影,该片通过双线分别描述了两位主人公的"美国梦"的破灭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通过对两部著作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美国梦"和"中国梦"内涵的描述,指出了"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同时揭示了"中国梦"的雄起。  相似文献   

10.
《茫茫藻海》是英国女作家琼·里斯的代表作,人们以往对该作品的研究多围绕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互文性展开,鲜少有研究者注意到女主人公的疯癫和复杂的权力运作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福柯的疯癫与权力理论为视角,分析《茫茫藻海》"权力与疯癫"这一主题,指出女主人公的疯癫是权力社会规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阳明著作中,《大学问》同《传习录》一样,都是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素材,《大学问》是阳明56岁时将征思、田时所授,可谓是阳明晚年之教,被阳明后学誉为“师门之教典”。本文拟通过对《大学问》的背景做一个深入的解读,以期能深入理解阳明《大学问》思想及心学思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宋明理学的发展;二、《大学》对于重构整个宋明理学的重要作用;三、《大学问》的最终成文。  相似文献   

12.
连战 《中外书摘》2006,(6):83-83
祖父一生的著作甚多,诸如《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台湾通史》、《雅堂文集》……,都是大家耳热能详的.但最为祖父所自许而亦最为世所推重者,厥为《台湾通史》一书,殆无可疑。  相似文献   

13.
小说《浮现》讲述的是无名女主人公回到久别的故乡寻找失踪的父亲的故事。通过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鲜明地展示出了对女性与自然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关注,提出了在男性世界中女性和自然都是被征服的受害者,是被排除在男权中心之外的"他者"。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女主人公褚琴的枕边有一本看了一辈子的书——《红楼梦》。也许每个女人的枕边都有一本这样的书,因为在阅读中,她们可以遗忘——忘掉白昼的喧扰,忘掉现实的不甘,还可以寻找——寻找梦中的云霓,寻找此生的未竟。  相似文献   

15.
关于《推销员之死》的传统评论大多是从社会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主要是由于所追求的美国梦的破灭这个外因所致,而鲜有从主人公的潜意识深处探求悲剧原因.本文主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威利?洛曼的自杀动机,运用拉康的主体欲望理论深入探究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历程,论证威利?洛曼如何在欲望的驱动力下一步步走向死亡.通过追求理想他者而寻求理想自我,在滑动的能指链上不停地转换欲望对象,但所指的缺失最终让他的欲望一再被压抑,最终只能通过死亡让压抑已久的欲望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6.
美国梦源于美国殖民时期,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只要他努力奋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丁·伊登》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两篇文章中主人公所渴望的美国梦的异同和美国梦破灭的根本原因,从而来说明拥有平等的机会去创造财富并不意味着是真正的美国梦。只有通过实现地位平等,人格平等以及实现美国真正的民主,美国梦才不会破灭。  相似文献   

17.
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芳于世。依据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品,探究作品悲剧主人公所承载的价值及悲剧成因。研究认为,奥赛罗这一角色因为体现出了善恶喜悲之间的强烈反差,符合悲剧主人公理想人选的标准,即他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而该作品的悲剧成因,一为主人公复杂多元的性格,二为无法被轻易改变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既定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8.
《蛇》作为刘以鬯"故事新编"系列小说中的叙事名篇,具有实验小说理论与艺术形式的创造性.作者另辟蹊径,对《白蛇传》旧故事消解并重构,用现代眼光和艺术理念重新去审视这段经典爱情传说,从而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本文从《蛇》的"新编"创新之处和如何"新编"两大角度切入,具体论述刘以鬯对西方叙事蒙太奇技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当中,晴雯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其性格中包含了很多"真"与"梦"的成分,也正因如此,其才会从一种丫鬟中脱颖而出,"率真"使其性格特点中极为重要的一点,且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够将其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体现出来,让读者真正感受到晴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本文就针对《红楼梦》重晴雯的性格命运做出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王红蕾 《现代交际》2011,(11):73-74
《夜色温柔》是一部带有很强的自传性的小说,探索了一种酷似作者所经历的感情与精神的崩溃过程。本文试图通过精神分析批评法,将书中典型的情节和人物,还原为菲茨杰拉德的个人经历,进而解释作者与小说主人公个人命运走向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