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丽江市纳西族地区的放鹰活动的形式和起源进行研究调查,得出纳西族的放鹰活动起源于源于历史机缘、生产劳动、休闲娱乐。运动形式过程分为捕鹰、训鹰、放鹰。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以其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而受世界瞩目。但真正为纳西族蒙上凄伤哀艳且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的,则是其"殉情文化"。殉情,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都存在着,但真正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的,在这世上可能只有纳西族。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殉情现象虽已不复存在,但就其与纳西族各方面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内含的民族心理原因,掀开其神秘面纱,以促进人们对殉情文化以及纳西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谚语的翻译,首先要了解其文化内涵,了解谚语都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浓厚的民族持色。其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  相似文献   

4.
回望白水台     
何昴  黎舟 《女性大世界》2006,(7):148-151
早已知道云南有个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个旅游胜地。但真要动身前还闹了个笑话。为确定行车路线,打开云南地图,想当然的就在纳西族聚居地丽江,比划半天没找到,后来才发现,白水台所在地三坝乡不在丽江而是在香格里拉县东南。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丽江地区农村图书室如何围绕纳西族节庆文化开展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智慧,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大损失,尽管目前世界上仍有6000多种语言,但是其中的许多语言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纳西族语言在广大农村和山区仍然是日常用语,但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及近郊却处于萎缩状态,约有70%的纳西族小学生已不会说母语,年轻人说纳西话也是掺着一半汉语。此外,随着东巴祭司的不断减少,能释读东巴古籍的人已是寥若星辰。因此,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已是刻不容缓,所以希望本文能为纳西东巴文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对东巴教的信仰而进行的祭天活动,到今天旅游业中商业表演性质的祭天仪式,纳西族祭天仪式的变化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本文透过这一变化,得出文化变迁必然性的结论,进而提出记录文化原貌,顺应自然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丁昊鸾 《现代妇女》2014,(4):298-298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内容并且普遍存在着,影响着个体的知、情、意等一切心理活动。本文以在田野调查时纳西族和普米族的一些文化现象为例,探讨原型的外现及其对个体、族群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舞蹈诗画《香格里拉》来自香格里拉的圣地——云南迪庆。演员都是当地的居民,所呈现的舞蹈都是他们最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服装也都是由当地居民自己制作;道具更是将劳动中的工具直接搬上了舞台。这些表现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的舞蹈充满了原始的古朴气息。这种未经雕琢,自然呈现出来的质朴背后,是香格里拉人民的勃勃生机,是最自然和原生态的与生俱来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0.
鹰笛是塔吉克族古老的气鸣乐器,因用鹰的吉克族的手鼓也成对使用。鹰笛和手鼓可以成,两男子吹笛,两女子打手鼓。鹰笛和 翅膀骨制成而得名。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而塔独奏、合奏或者为歌舞伴奏。伴奏乐队通常由4人组手鼓演奏的著名民间乐曲有《塔里要吾里》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XX门"族词被人们快速地复制、传播和使用,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之中。以"XX门"族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内涵、语义使用范围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了"XX门"族词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对"XX门"族词进行了语言认同分析,进而得出了笔者对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那是1994年10月,当时我在云南省的一支汽车测量普查小分队工作,在滇西北地区普查找矿。工作车是由一台63汽车改装的,车厢为封闭式,测量仪器固定在车内,接收器放在车厢顶上。我们小分队一共八个人:一名司机,三名技术人员、四名武装警卫战士,武警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和一支手枪。10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们离开了纳西族聚集的秀美小城丽江,向我们普查任务的最后一站、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所在地——保和镇进发。一位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捡到一只小鸟,就将这只小鸟带回家里,给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将小鸟与小鸡一块饲养.慢慢地,小鸟长大了,人们才发现,这只小鸟原来是一只鹰.虽然这只鹰和鸡群相处得很好,但总有人家里丢鸡,人们就怀疑是这只鹰吃了鸡,强烈要求主人将这只鹰处死.这家主人舍不得,但迫于大家的压力,他决定放生这只鹰.但是,不管主人将它放到什么地方,它总能回到村里来.有一个人说他有办法.他将鹰带到了一个悬崖边上,然后将鹰向深渊里扔去,一开始,那只鹰就像是一块石头掉下悬崖,直直地向下坠落,眼看就要到崖底了,鹰突然展开了翅膀,竟然奇迹般地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4.
智慧小故事     
《老人世界》2020,(5):70-70
1.有一个人捡到只小鸟,就将这只小鸟带回家里,给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将小鸟与小鸡一块饲养。慢慢地,小鸟长大了,人们才发现,这只小鸟原来是一只鹰。虽然这只鹰和鸡群相处得很好,但总有人家里丢鸡,人们就怀疑是这只鹰吃了鸡,强烈要求主人将这只鹰处死。这家主人舍不得,但迫于大家的压力,他决定放生这只鹰。但是,不管主人将它放到什么地方,它总能回到村里来。  相似文献   

15.
名扬天下的丽江纳西古乐遭遇了空前的信誉危机,为了各自的信念和职责,人们甚至在法庭上“刀来剑往”,互不相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纷争之后,很多人都开始关心纳西古乐的命运,不知道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  相似文献   

16.
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民族文化繁荣的直接体现。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朝鲜族的热切愿望。通化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以满足朝鲜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发挥文艺骨干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富有民族特点又有时代气息的朝鲜族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朝鲜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族称、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学界关于达斡尔族的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涉及到达斡尔族族源、社会组织、经济、宗教、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而达斡尔族族源及族称问题历来争议较多,至今尚未定论。本文试就近年来关于达斡尔族族源及族称的研究加以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8.
《鹰之恋》是刘文金为竹笛所作的笛子协奏曲,乐曲融合了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与哈萨克族的音乐风格,本文主要分析该曲的重要演奏技巧,将演奏技法与地域风格相结合,详细介绍竹笛如何把该曲风格通过演奏技巧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维族及塔吉克族调式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深入分析演奏技法与风格特征的关系,对乐曲中二者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职业化内涵探析——兼论职业化研究的几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厚本 《职业时空》2010,6(7):121-122
现有研究对"职业化"内涵界定的差异,实际上源自研究对象的不同。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有关职业化的研究实际上形成了关注人的职业发展、关注特定职业的"职业发展"、关注特定活动的"职业形成"以及关注特定组织或行业的管理转型等四个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常所说的老鹰,是鸟类的一科,指属鹰科的各种鸟类.鹰上嘴呈钩形,足趾有长而锐利的钩爪,性凶猛,多栖息山林,捕食野兔和其他鸟类.自古以来,世界上很多民族,尤其是阿拉伯民族就有驯鹰打猎的习俗. 阿拉伯人十分推崇那搏击长空、机智勇敢的雄鹰,喜欢把它视作本民族性格的象征.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不少阿拉伯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上为什么标有雄鹰的图案.他们对雄鹰的赞赏,在他们的诗歌、小说、绘画、雕刻等文艺作品中有充分的反映.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