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高职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主体的双元化体制构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打造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实行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案做一些探讨,确定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燕峰 《职业》2018,(26):85-86
高职院校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是重中之重。结合企业数控车床操作岗位技能需求和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数控车床操作工技能培养定位,将企业实际生产零件择优选择为课程教学内容载体、优化改造为课程教学内容情境、细化拆分为课程教学内容任务,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课程教学内容开发的核心任务,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举措,能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内容的开发提供范例样本。  相似文献   

3.
马丽萍 《职业》2020,(1):42-43
中职的校企合作多为企业与招生就业部门的合作。本文提出,教学部门在校企合作中应当发挥教学指导作用,区别于招生就业部门职能与企业独立合作,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齐世杰 《职业》2016,(36):20-21
承德工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形成三位一体、梯次有序、良性互动、体系完整的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该课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中"教学工厂"培养模式为"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邱云 《职业》2011,(6):55-56
一、课程来源与定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从传统的以学科建设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行动体系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齐世杰 《职业》2016,(35):44-45
承德工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三位一体、梯次有序、良性互动、体系完整的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该课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其中"冠名培养"模式为"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徽省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些探索往往是就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双师师资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不够全面、系统。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双师师资为支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紧密融合,形成系统化的工程。若单就其中某个方面进行改革,难免会顾此失彼,难见根本性的成效。鉴于此,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去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企业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齐世杰 《职业》2016,(34):50-51
承德工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主体,以"企业冠名培养"和"校内教学工厂全真实训"为"两翼",形成三位一体、梯次有序、良性互动、体系完整的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侯彦羽 《现代妇女》2014,(4):145-145
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该专业的人才定位,指出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的关键,工学交替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才是高职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卜立新 《职业》2013,(5):20-2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近几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方式有校企互为基地形式,赋予全新理念的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的形式,还有以教学工厂(校办企业)为基地实施的全真培训,以及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留海丽 《职业》2021,(6):69-70
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打破“电子技能实训”校本课程只是通过项目式教学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形式,结合现今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要求,以项目研发为最终目的,将研发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技术标准、工艺规范、职业素养等全部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产业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梁志伟 《职业》2011,(23):31-32
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009年6月,广州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学结合研究课题。通过到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并将相关情况与学校课改联动,以推动学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德臣  郝菊秋 《职业》2016,(3):67-68
本文通过对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市场的调研,对应相应岗位分析了该岗位的能力需求,就如何制定工作任务、建设专业教学项目、重构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高职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的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董娟 《职业》2018,(24):26-27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的开设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应用。通过竞赛,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进一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转化,提升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满足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5.
王志广 《职业》2015,(3):8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拓宽专业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创建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以学校培养为基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工程流体力学作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该课程内容具有较强抽象性,且教学实践难度大,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课程讲解,并融合"互联网+"教学模式,使其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由此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基于此,在充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前提下,针对工程液体力学教学改革展开实践研究,希望可以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7.
蒙诗茜 《职业时空》2012,(8):162-165
主要探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在中级口译课程教学的应用,并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来进行验证。同时,研究者结合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反思,力求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及口译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谢伟  李瑞 《职业时空》2012,(9):44-45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国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双师"教师建设和"双证"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朱朦朦 《职业》2023,(15):62-65
以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本文分析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积极采取引入企业导师、名人工匠,完善实习制度等措施,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及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并且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曹小其 《职业》2014,(9):62-64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导向,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是突出技工院校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厘清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内涵,针对当前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有效的保障体系,如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良好的课程开发机制以及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全方位的质量监控预警系统等,可更好地服务工学一体化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