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丽艳  李卉 《现代交际》2010,(12):32-32,31
行政程序法治化是我国行政法研究领域探讨已久的问题,我国是否要制定一部行政法典,如何看待当前行政程序法的发展状态,本文将从行政程序法发展走向的判定,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进一步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不仅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而且对我国的司法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我国同样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体制,但与WTO的要求相比,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构建与WTO协议和规则相一致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予以完善. 中国加入WTO后.不仅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上要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而且在国内法律的制定和政府行政行为的运作上也要受到WTO规则的影响.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司法审查制度。而其主要宗旨是通过消除各种国际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既是中国遵守和执行WTO规则应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中国的经贸活动和政府行为真正走向法治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案例是指在法律上应经被完全终结或者作为案件事实被封存的案例.行政法案例的研究对行政法治实践起到了参照作用,有助于厘清行政法关系,选择行政立法进路等.笔者在本文中就行政法案例的范畴与价值研究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信赖保护原则在当今世界已被许多国家所确立,并且很多国家将其作为了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从产生、发展到趋于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在我国,由于引入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时间较晚,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立法、司法、实践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信赖保护原则在维护法律安定性、建设诚信政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得到更好适用,必须建立信赖保护原则的完善机制。首先,立法方面应作为先导,制定《行政程序法》,将信赖保护原则规定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完善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其次,在行政方面,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拓宽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最后,在司法方面,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和规制,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对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通过各方面的完善机制以实现对公民的存续保护,保护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5.
乔薇 《现代妇女》2014,(6):96-98
近些年来,我国行政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体系己初步成形。遗憾的是,行政补偿作为现代行政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其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行政补偿制度的健全与否,与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的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徐金金 《现代妇女》2014,(8):117-117
行政裁量在行政法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对行政裁量研究的深入,出现了“行政裁量基准”制度。本文首先从现实情况入手,介绍了行政裁量基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由此引出行政裁量基准存在的现实争议,再具体到我国行政裁量基准存在的问题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在本文中,笔者就主要针对行政裁量基准的完善做了一个抛砖引玉的分析,从而使行政裁量基准发挥更好的作用,以此限制行政裁量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何奇  李晓容 《现代妇女》2014,(6):173-173
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是指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度或者深度,它体现了法院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与制约的力度和程度,实质上是行政机关和法院之间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确立灵活的审查标准;确立正当程序的审查标准;确立合法性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8.
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产生特殊的效力,实践中,部分行政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存在瑕疵,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尚未出台,轻微瑕疵行政行为的相关问题在学理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应对都不够系统、全面。行政行为的轻微瑕疵包括程序轻微瑕疵和实体轻微瑕疵,程序轻微瑕疵自2015年《行政诉讼法》就纳入了确认违法判决的适用范围,显示出了对程序瑕疵零容忍的态度,但司法实践中对程序轻微瑕疵的具体适用仍表现出不一致。直到2018年,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对程序轻微瑕疵作出限制性解释,更加强调程序合法性的地位,使程序轻微瑕疵绝处逢生,更不涉及瑕疵治愈问题。实体瑕疵的命运却与程序轻微截然不同,说明理由不完善、登记轻微瑕疵、技术性瑕疵、前行政行为的瑕疵等情形,并不少见,司法机关大多认可实体轻微瑕疵存在治愈的可能。本文主要将行政行为实体上存在轻微瑕疵并予以治愈的案件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商标法》的修改成功确立了声音商标的注册性,将非传统声音商标纳入法律的保护范畴。由于声音标志具有抽象性、动态性等特点,我国在声音商标注册领域程序要件尚不明确,对商标的注册审查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借鉴各国已有立法,为我国声音商标注册程序审查标准的设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佳珍 《公关世界》2022,(12):69-70
随着新时代发展和进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好促进了学校发展。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平稳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教育质量,高校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已是必然趋势。高校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改善高校行政工作体制,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协调工作中的矛盾。然而,高校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信息技术冲击大、缺乏系统化管理、在认知上存在误区,管理缺乏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旨在为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行政征收作为一项必要的权力,关涉公民基本权利,为其划定明确的边界,才能保证其正当合法行使,针对我国的征收权失范现状,学界主张或从实体角度对“公共利益”概念予以明确界定,或从程序角度给行政权以限定,但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思考,保障公民的参与权既能实现我国宪法价值规范的必要要求,也符合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关于证据能力规则的规定,呈现“七零八乱”的现象,同时也没有规定对其独立审查的程序。在证据裁判原则的指导下,完善证据规则、设立独立审查程序、注重证据层级性,对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有法可依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立法来解决,而有法不依将严重破坏法律制度.笔者认为,当事人在房屋权属发生争议时,应通过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的方式处理.因为行政诉讼无法解决房屋权属争议.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是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和职权等方面,而不是审查抽象行政行为,更不是审查有关原告的事实,行政诉讼无权对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财产归属这一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做出认定.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信访工作中发现,因行政裁量不当引起群众上访或向上级申请复议及行政诉讼的事件特别多,影响了社会稳定。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审查,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涉及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这就导致占具体行政行为相当比  相似文献   

15.
没有规定管辖权、对外国法院判决缺乏程序公正的要求。仍以互惠作为审查外国法院的判决的标准之一这是我国民诉法中关于外国法院判决承认和执行的不足,文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是保护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其核心内容是行政权。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它们的设定原本是为了促进行政法的有效行使,维护社会秩序,但是在实际行使的过程中,常出现合理性与合法性背道而驰的情况,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本文从目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行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及有效行使这两种原则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发展为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也给行政管理工作增加了相应的难度,既能快速准确地收集个人信息,而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外泄也成了行政法所重点关注对象。数字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工作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快捷且高效化地实现对于公民相关信息的收集、使用以及监管;但同时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造成了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或者贩卖的弊端,这给公民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极大不安全,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此,本文从探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工作的意义出发,分析现如今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工作存在的困境,提出有效的发展路径来做好数字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由有关国家机构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行为等进行审查,并就其是否违宪做出裁决的法律制度,它是防止政府侵犯人民宪法权利的方式,是真正奉行宪政的重要标志.但在我国一直都没有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直到2003年轰动全国的"孙志刚案"和"李慧娟案"的发生才引起全国对违宪审查制度的普遍关注.一时间,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似乎变得刻不容缓了.但是,我国真的能那么快就能建立起这种执行性很强的违宪制度吗?  相似文献   

19.
逮捕是五项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影响都非常大,虽然这项措施有利于打击犯罪行为,但是也侵犯了人权。而且,我国的逮捕工作存在缺乏制度保障、司法缺乏独立性和超时羁押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司法公正。因此,必须对逮捕工作的实施进行审查,实现逮捕过程中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现行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的证据使用。但在学界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的讨论从没有平息过,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救济手段的现实缺乏,无法在程序或实体对交管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救济。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并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济,防止公权力的寻租空间呢?笔者以为,目前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司法审查阶段应当充分展示其之所以形成的一切材料,这样才能使该证据的真实、合法、有效的"三性"得到真正有效地举证、质证。同时,要求交管部门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过程中,依法对事故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当事人在对行政处罚提起行政处罚行政诉讼过程中,可一并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合法性问题要求进行司法审查;另外,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使得交通事故认定书真正地纳入司法监督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