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科 《职业时空》2013,(10):117-120
运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重庆6所高校4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级、性别和专业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校性质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差异不显著;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且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因子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包华 《职业时空》2008,4(11):168-168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困难首先来自于“不一致的信息”。信息的个体内部冲突与“犹豫不决”是导致职业决策困难的直接原因。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存在的“信息焦虑”使大学生延缓进入决策、决策质量下降或做出错误决策.信息焦虑造成的注意力贫乏强化了依赖等待和消极完美主义等负性情绪。文章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澄清职业价值观、减少对信息的依赖、增强专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赵亚波  宋轶凡  施俊琦 《职业》2012,(34):118-119
职业决策的概念最早由Jepsen等在1974年提出。他们认为决策者会收集来自自我和外部环境的有关职业的信息,然后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前景进行评估,进而做出职业选择。职业决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不同的个体做决策的方式会有差异,因此研究者提出了职业决策风格(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这一概念(Arroba,1977)。Harren认为,职业决策风格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反映的是个体在做决策时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模式。一、Harren的ACDM职业决策风格的分类并不是单一的。Harren根据决策者对自己和工作环境在认识水平上的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生命控制感现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学校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学生生命控制感问卷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控制感总体水平较高;(2)不同专业及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命控制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3)女生在生命控制感总分及生活盈实,变化接纳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去自我关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大四学生在生活盈实和宽容程度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4)大学生的生命控制感水平可正向预测其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地预测其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某大学70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实验室实验法,采用2(两种情绪状态:愉悦/悲伤)×2(两种框架:获益框架/受损框架)的混合设计,探讨了大学生在进行风险决策是不同的情绪状态和框架对其所起的所用。研究结果表明:(1)情绪状态对风险决策不具有影响;(2)获益框架和损失框架对风险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易红英 《职业》2014,(6):108-109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职业决策作为就业环节中关键的一环颇受关注。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在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在职业决策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尝试从国家、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对专业调剂、专业认同感及学习适应性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共4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在高认同感水平上,调剂生与非调剂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不显著,说明调剂生可以通过自我认知的调节,提高专业认同感,进而建立良好的学习适应性;(2)专业认同感可以很好地预测学习适应性,调剂没有显著影响学习认同感对和学习适应性关系的方向或强弱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主观职业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作者通过对165名大学生进行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心理弹性问卷以及大五人格简式量表调查发现,心理弹性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和主观职业障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和主观职业障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的效果,作者以西安外国语大学大一至大三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实验组接受8次共16小时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员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差异显著,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有效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个纬度的差异,并探讨了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文科学生在职业信息收集的自我效能上弱于理工科学生;独生子女学生在制定规划的自我效能上强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自我效能上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影响因素方面,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评价,在职业方面获得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在职业方面是否有学习的榜样,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65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份,通过分析了解他们的职前主观职业障碍及其发展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前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型以及家庭来源的显著差异,但有部分因子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从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感知到的主观职业障碍呈上升趋势,到大四明显感知到更多的职业障碍。  相似文献   

12.
潘子彦 《职业时空》2012,(3):162-164
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量表对442名工科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工科大学生总体的职业兴趣倾向为SEI,即社会型、经营型、研究型,这与专业发展要求有些偏离。其职业兴趣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营运驾驶员驾驶决策风格的特点及其对交通违规的影响,研究采用一般驾驶决策风格量表(GDMS)对199名营运驾驶员进行测量。通过对GDMS的三个维度的经人口统计学分析、交通违规次数的相关分析以及相关因子的回归分析发现,相比直觉—冲动型驾驶决策风格,理智型决策风格的驾驶员驾驶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夏俊 《职业时空》2012,(6):159-161
通过对2011级高职学生解释风格的调查研究,希望帮助悲观解释风格的学生经过针对性学习训练后转向乐观解释风格,同时通过研究帮助高职校园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准确了解2011级高职学生的解释风格,采用塞里格曼的归因风格问卷对2097名2011级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有54.4%的高职学生为悲观解释风格;(2)高职男生的解释风格总体比高职女生乐观;(3)高职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趋向乐观;(4)单亲家庭对高职学生的解释风格影响显著(p=0.048);(5)高职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解释风格显著相关(p=0.007)。  相似文献   

15.
采用儿童虐待量表和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对790名中学生调查儿童期的虐待经历对其归因风格的影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儿童虐待现象,且儿童虐待与家庭氛围和家庭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2)儿童虐待与归因风格是有显著相关的。其中,儿童虐待的情感忽视维度与归因风格的内归因是显著负相关,与归因风格的外归因呈现显著正相关;儿童虐待会预测其归因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李涛 《现代交际》2015,(3):134-135
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武汉三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维度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专业认同感问卷和学业拖延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与学业拖延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普遍偏高,而专业认同感则为中低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即专业认同感得分越低,学业拖延分数越高.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决策是存在风险的,每个决策者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倾向。风险决策这个词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生活中。即使对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了解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心理效应机制,对于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24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所得的数据研究了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子依恋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亲子依恋显著高于男生,且进一步分析得出女生在母子信任、母子沟通和父子信任方面显著多于男生,在母子疏离方面,男生显著多于女生;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家庭主观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大学生亲子依恋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亲子依恋水平对生活满意度有一定预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程度,发现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30名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控制认知变量、咨询经历及人口学变量(性别、人口来源等),分析认知因素与大学生求询心态和意向间的关系。结果:认知因素在年级、院系因素上无明显差异,在性别、户籍因素上存在差异。结论: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足,存在偏差;认知因素对求助意向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