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是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认为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调节力度小、调节累退性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深化税制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消费税和房产税改革、开征社会保障税和遗产赠与税等税种。  相似文献   

2.
付霞 《现代妇女》2011,(1):49-52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个人收入差距的加大,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作用备受质疑,社会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将从税收公平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平原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能有效促进公平,而个人所得税在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最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鉴于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无论在立法理念还是实际执行中都离不开公平原则的引导,本文从个人所得税修改的得失和个人所得税中公平原则的体现浅析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功能表现为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日益提升,然而伴随的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状况除了能加大国家财政收入外,宏观调控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的调节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功能表现为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日益提升,然而伴随的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状况除了能加大国家财政收入外,宏观调控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的调节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2019年开始实施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在原有的免税额基础上,增加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此举有利于实现减税降费目标、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但是由于缺少经验,现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政策制定比较粗糙,因此在政策方向上需要以专项附加扣除的据实扣除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  相似文献   

7.
魏若男 《现代妇女》2014,(8):143-143
个人所得税在聚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起步晚、时间短,该制度在税制模式、税率结构、费用扣除、征管方式四个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改革税制模式,调整税率结构,重新设计费用扣除标准,改进征管方式,文章对这些关键问题及相应的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谢甜 《现代交际》2014,(11):6-6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个人所得税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在实施个人所得税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个人所得税法》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个人所得税是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税种,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面对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个人所得税收入占GDP、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偏低的现状,我国必须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改革要分步骤推进,目前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和提升征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个人所得税所具有的功能出发,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公平功能不足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课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使用2002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的数据,全面评估了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政府对社会保障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强,居民的社会保障收入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增长。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且再分配作用在这一时期是不断增强的。其中,社会保障收入,特别是养老金收入,发挥主要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社会保险缴费仍是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本文研究还发现,2018年,社会保障项目对城镇居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要明显大于农村居民。分地区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能明显缩小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而社会保障对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弱。分人群组来看,社会保障收入对高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率是最高的,而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率是较低的。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仍有待提高,且中国社会保障的统筹程度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个人所得税模式有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分类综合所得税制三种类型。我国现行税制采取分类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分类所得税制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模式不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也很难做到公平税负,其调节力度还远远不够。根据我国目前对税源控管难度大、征管手段相对落后、公平纳税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未来个人所得税制的修改、制定中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目前,应加强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而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国华 《科学发展》2012,(4):101-108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引发我们对美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关注。我国应学习借鉴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在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加强机制的顶层设计,着力在一次分配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与经济基本同步增长、不同行业收入分配有效调节的机制等;在二次分配上,建立健全为中低收入者减支增收机制、财富分配调节机制等;在三次分配上,大力发展慈善和公益事业,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红 《现代妇女》2013,(12):151-152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教育的不公平是造成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政府应从收入起点上的教育公平入手,制定教育公平政策,构建教育公平机制,提高其获取收入的能力,打破贫穷落后的代际传递,逐渐缩小和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转轨也进行了20多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社会财富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但是,以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为代表的社会公平和效率问题仍然在大范围内存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为切实缩小贫富差距而努力。如何使居民收入分配趋向更加合理化,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所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教育公平对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普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及缺失。无论是招生就业制度还是高校学费制度、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以及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都存在严重的漏洞及缺失。完善和改革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工资与政治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会议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等改革目标作为这一次工资调整的重中之重.工资新政,拉开了新的一轮改革征程.  相似文献   

18.
工资与政治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问题。会议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等改革目标作为这一次工资调整的重中之重。工资新政,拉开了新的一轮改革征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度分析后产生的。该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构想,最终通过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方式,旨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每个个体全面、自由、公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收入分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马克思分配正义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将基于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该理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体系,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平公正的社会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分配政策为深化煤炭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