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范瑞娟 《公关世界》2022,(14):34-36
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青少年遵循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负责任、敢担当、能创新的群体,国家的未来就充满了希望。青少年时期是培育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社会各界要重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主要通过德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家庭、家风建设、探索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活动途径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发展对我国青少年提出的新挑战,是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长中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强其爱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最终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优秀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契合性。以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少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觉,鼓励青少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物质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认同与践行。青少年的价值观认同与践行,也深受物质生活的影响。面对"资本逻辑"的冲击、市场经济中利益原则的挑战和青少年自身的物质生活经历,既要避免忽视物质生活使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陷入空洞的说教,又要避免青少年价值观出现物质化倾向。为此,一要正视物质生活的影响,夯实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物质基础;二要以正确的物质观念引领青少年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三要引领青少年在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战乱年代,领导根据地的民众艰苦奋斗坚持抗战形成了延安精神。作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依旧可以武装我们的大脑。因此,新时代的青少年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切实发挥延安精神的积极作用,借助延安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东亚文化是东亚地区青少年设计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东亚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其鲜明特点,深深影响着东亚教育观、教师观、家庭观以及价值观。文化创新是青少年设计创造力培养的推动剂,加强东亚文化创新建设,应采用树立鼓励创造的教育观、培养热爱创新教育的教师、营造非权威的家庭环境、内化青少年创新价值观等创新策略,有效促进青少年设计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90后"一代正处于15-24岁的青少年时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要人群。对上海、武汉和天津三地"90后"青少年的诚信观与友善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对"友善"的认同显著高于对"诚信"的认同;随年级升高,诚信观趋向消极;女生对"诚信"和"友善"的认同均高于男生。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生活安全感、亲子关系、同学关系、上网时间及青少年自我评价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认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作用,大力推进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塑造,为他们的行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中学共青团在学校中承担着育人职责,随着国家发展,中学共青团在思想引领工作方面遇到了许多难题。在时代背景下,关注青少年身心变化与社会变迁,是中学共青团完成本职工作,也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历来就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教育一定要符合教育观的教育特点、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和日常化等形式,不断引导青少年学生在笃实、明辨、修德、勤学上下工夫,让少年儿童学会反思、行动、模仿和学习,并且帮助广大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感,只有这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践效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本文主要认为应从青少年抓起,教育学生重视明辨、笃实、修德、勤学;教育应该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日常化出发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历来就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的教育一定要符合教育观的教育特点、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和日常化等形式,不断引导青少年学生在笃实、明辨、修德、勤学上下工夫,让少年儿童学会反思、行动、模仿和学习,并且帮助广大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感,只有这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践效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本文主要从青少年抓起,教育学生重视明辨、笃实、修德、勤学;教育应该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日常化出发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理想信念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青少年的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于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培养与坚定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以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是青少年主体性实践的重要领域。网络暴力游戏通过娱乐化、暴力合理化、低成本快速成功化以及游戏意识内化等策略消解青少年的主体性,阻碍了青少年的主体性发展。破解这一难题要从教育引导入手,通过游戏教育、思政教育和生活教育等方式培养青少年的主体性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熔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于网络游戏之中,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网游产品,改善网游产业生态,优化青少年的娱乐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教育和管理体系完备、形式和途径多样、社会适应性强等特点.考察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同类工作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该走政党主导、政府管理的道路;其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再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必须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后,扩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参与面,不留任何真空.  相似文献   

15.
刘宸辰 《现代交际》2014,(9):167-167
理想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信念是灵魂和基础,是人生的坐标和航向,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对青少年而言,树立崇高的理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对价值观正值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本文结合当代青少年受媒介的影响且自身媒介素养不足以及价值观嬗变的现状,多角度的探索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树立其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大众传媒环境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遗憾事     
《中外书摘》2014,(5):109-109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爱国卷》、凤凰出版社《语文早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世界古代文明史教程》等90种为质量不合格图书。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加强对青少年"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培养青少年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认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是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运用了全国未成年犯调查资料,对未成年犯和中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良的媒介偏好、偶像崇拜、闲暇意愿以及不正确的成功取向、交友倾向等方面的比例均是未成年犯明显高于中学生。研究认为应积极应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深层渗透,重视同伴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在飞速的发展,青少年也因祖国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在不断地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教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大学生有科学的爱国观念,更加深入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爱国信念。以下将主要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