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舞者的表演要注重情舞交融,魂在其中,这样才能使舞蹈艺术的魅力自然和谐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审美的中的一个议题。景与情的相互配合,往往可以表达作者的一种心境,表达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内涵。景中含情,情中抒景,意境是情与景的一种高度糅合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一哪种景色不是为了抒情而设置的,同时,抒情的同时也刻画了景色场面。这一点对于戏曲创作以及戏曲欣赏特别的重要,因为戏曲是一种舞台文学,它需要表达作者的心境,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情景才可以让观众看懂,才可以表达戏曲主题。而演员的表演可以深化当时的布景。所以,把意境与戏曲一起研究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文坛泰斗,国学大师。先生学贯古今,对中国文学贡献巨大,其《人间词话》一部更是对我国古代诗词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文中取其中一点境界说,谈在诗词方面的一点小见解。从诗词的情与景的关系入手,论述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既定的意境标准入手,谈优秀诗词的情景交融。总论优秀的诗词揭示由情入境、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学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都有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但是受影响于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传统以儒家学派"物感说"的影响,意境说还是有所偏重的,偏重于主观、偏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本文浅析了曹顺庆教授《中西比较诗学》中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创作受到中国古老哲学思想的影响,言与意、情与境的营设展现中国人对诗歌美的追求,其中古今诗歌之中出现一种以物观物的思考造就的凝神的静美,这个审美感受超越语言的层面,直达诗歌的言外之意、言内之境.  相似文献   

6.
杨春 《现代妇女》2014,(1):224-224
如何深入的分析歌词作品,形成准确、鲜明的情感体验,使歌唱者在演唱时能很好的表现出歌词作品内容的情、景、境。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情感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作用。天文学家哥白尼也曾说过,他对  相似文献   

8.
对于情感而言,“知”与“意”——自由意志和生存意志是原因,是推动力,“情”则只是“知”与“意”的结果而已,而就“情”只是“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命令肉体做出的物理准备而言,贝Ⅱ说明“情”只是“意”和“知”的奴仆而已,那么,它怎么可以与“知”、“意”并列而构成什么“情、知、意三位一体”呢?“情”、“知”、“意”被错误地并列在一起而创建什么心理学的基础,这足以说明古往今来的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们并不了解什么是“情”、什么是“意”、什么是“知”。而这些“不了解”统统说明的一点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人本身。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在人文学科领域里唯西方人的马首是瞻呢!  相似文献   

9.
险奇幽秀猿王洞,你去了没有? 千古奇洞,西羌一绝!登上天梯度假羌情园,过情人桥观光云雾景.嬉戏灵猴,逮逐野猪,后山氧吧任尔游!乘缆车,坐滑道,走钢丝,过溜索,激情飞扬,潇洒泻意!咂酒、沙朗与篝火,羌歌、羌舞、羌族情!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心理,选用切合学情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鹄 《老年人》2003,(10):43-44
时下有的诗没有诗味,或诗味不足,我以为症结在于缺乏意境。缺乏意境就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什么是意境?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作过概括:“所谓意境,即诗人主观的美好之‘意’和现实生活鲜明之‘境’在艺术形象中的水乳交融、辩证统一。”是的,意境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概念,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诗美的最高体现。诗歌一旦具有意境,就会有诗味、诗情、诗意、诗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例如元祯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相似文献   

12.
物象指物之本象,说穿了就是文章中人、物、事的写实,是尽量地不融入主观色彩的客观描述。意象是象与意的合体。外在物象,一经诗人注目留心,就注入无尽情意,所谓“即景会心”(王夫之)。而意境则是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触发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幻想,进一步深刻领悟那些超以象外的丰富内涵,切实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人吕温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出"造境"说。他提出"情"与"象"两个概念,强调通过"研情比象",以有形的"象"表现无形的"情",达到情景(象)交融,最终获得了诗"境",诗歌便具有了深广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成为混融自然的艺术整体。吕温的理论符合当时诗歌创作的整体趋势,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实践了这一理论,受到后代文学批评家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蒋锡仁 《职业》2017,(6):115-116
基于《荷塘月色》一文"情随景迁,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教材将其教学知识点定位在了"情"与"景".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尚未摆脱"美文美教"的教学定势,也没有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新教材就《荷塘月色》教学知识点的定位做仔细的分析,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有的陶醉于"品味文本深邃美学价值"的高度,凌节而施,满堂一言;有的拘泥于"品析文本语言表达特色"的深度,练就了皮毛,失却了灵魂.为了打破上述教学定势,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笔者以杭州市中职语文届首创的"一点一问一活动"教学模式为指引,合理运用"图解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赏图——画图——辨图"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和思辨中去解读文本,去品悟"情"与"景"丰富的互生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广东划出南海、番禹、新会、东莞四县的沿海地区,建立香山县。澳门属香山县范围,旧称香山澳、濠境澳。 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南宋军民凭借澳门妈阁山和路凼高地击退元军。从此,澳门逐渐有人居住。  相似文献   

16.
王文生 《职业》2011,(6):54-54
很多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政治课?原因在于,其内容枯燥且与实际严重脱离。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进行政治课教学改革,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精致和谐”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教学探索和一种成功的教学范例,是政治课教学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7.
善藏     
中国人,讲究含蓄。意不直叙、情不表露,于内敛中体现智慧,在婉曲中揣摩心意;又推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留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含蓄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也是一种藏的境界。藏,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书画中的“留白、飞白”,音乐里的“弦凝声歇”,戏曲中的“水袖遮面”,建筑里的“禅房花木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园林小品对于融汇和营造园林意境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设计者们运用组织、组合、布局等的艺术手段,通过对园林小品精心布局,把空间环境和景致融合起来,赋予了园林空间脱俗的魅力,园林意境也在园林景观"景到随机,不拘一格"的灵活性中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20.
康得安 《职业》2011,(8):109-109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之魂。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所必需的,也是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合拍、与学生成长特点相符合的。探索变革政治课的教学模式,解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于增强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