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交际》2007,(9):37-37
第一个在战场上死亡的德国军人,杀死他的是日本人(中国,1937)。第一个在战场上死亡的美国人,杀死他的是苏联人(芬兰,1940)。美国战争阵亡名单中除了巴克利中将外,军衔最高的是莱斯利麦克奈尔少将,杀死他的是美国陆军航空队。  相似文献   

2.
孙超  阿友 《炎黄世界》2011,(1):34-36
27块当年日本侵略军的炮弹碎片,捧在手里整整一捧,它们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位老英雄在烽火连天抗日战场上浴血战斗的惨烈见证,老英雄带着这27块弹片整整走过了70年。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人讲过如下一句不凡的话:“平凡的生活中,一抹微笑就是一道阳光,它不仅能照亮自我阴暗的心空,还能温暖周围潮湿的心灵。”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时时萦绕于我心灵的天际,带给我无尽的遐想。每念及此,日本历史上一位久负盛名的保险推销员原一平的形象,便不由自主地从记忆深处悄然向我走来。 原一平,日本的一名保险推销员,他身高虽然只有1.53米,但面对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保险业市场,却一如既往、矢  相似文献   

4.
他曾经在战场为战士们演奏手风琴;他在法国国际艺术节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他曾是毛泽东等领导人联谊会上的首席乐手;耄耋之年,他又热心公益事业,倾心为社区居民服务;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手风琴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著名作家,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喜欢表现女性的内在。《伊豆的舞女》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十分成功,其中熏子的形象最富有代表性。小说以清新悲惋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相似文献   

7.
圆子信箱     
《现代妇女》2005,(9):58-59
婚姻战场结婚好几年了,越来越发现他原来那些令我欣赏甚至崇拜的优点荡然无存,反而生出了许多令我无法忍受的坏毛病,比如不思进取。他说是我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温柔不再脾气见长。真是气人。而且,他对我工作上的成就不屑一顾。我看他是嫉妒。我不明白,是我的标准变了,还是当初根本看错了人?河北喜果一些女人的毛病,是她们会为那个微不足道的家伙兴奋,然后嫁给他。当婚姻的杠杆开始向你倾斜,就是你对他的崇拜欣赏用完的时候——如果你在成长,而他停滞不前的话。婚姻其实是两个人对峙的战场,只要一方实力不足,就很容易被对方打败,成为对方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23岁的华裔男孩,奔着美国梦而去,却奔到了伊拉克战场。在这地狱般的世界里.他目睹战友牺牲、逃跑和自杀。他将所经历的事记录在网络日记上,可是有一天,他的日记再也没更新过……  相似文献   

9.
燕喃 《当代老年》2009,(5):30-31
胡素梅是新蔡县河坞乡河坞村的一名普通妇女,今年59岁。1947年,她的父亲胡洁生还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新蔡县城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当时的村民李梅氏将他从战场上背了出来,并请来郎中给他疗伤。在李梅氏的悉心照料下,胡洁生很快康复,他决心要报答这位“再生母亲”。  相似文献   

10.
余玮 《职业》2003,(6):36-39
对患者,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仁者;对同事.他是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者;对病魔,他是一位奋勇拼杀的勇士。74岁高龄的他冲上“抗非”最前线,被感染后更是奋不顾身,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积累经验。他就是“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无畏战士——  相似文献   

11.
孟根仓 《老年世界》2007,(15):17-17
1945年,在欧洲的反法西斯战场传来胜利的消息,以苏联战胜德国而结束了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对峙。在我们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日本侵略者已是穷途末路,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张树德 《中外书摘》2008,(12):63-66
在赞颂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功绩的时候,舆论界对中国抗日战争中所进行的“百团大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然而,这次战役的主要组织者彭德怀却因本应无可争议的问题,在后来受到不明不白的批判和攻击。  相似文献   

13.
李兴国 《公关世界》2016,(21):15-18
争夺人心是战场 普天之下,莫非记者.率土之滨,皆有网民.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出版社的时代,得网络者得天下.当今的战场已经从兵器转变为传播,形象传播像是一场战争,我们应当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4.
文彦 《老人天地》2010,(11):33-33
谢冰莹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四次从家中逃婚,两次东渡日本,并在日本的狱中饱受皮肉之苦,两次参军奔赴战场。  相似文献   

15.
刘绍堂 《老年世界》2013,(20):26-27
曾在朝鲜战场上以442发子弹毙敌214名,被称为狙击之神的张桃芳已与世长辞多年了。这位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的老英雄生前多次给青少年作传统报告,对在朝鲜战场上军长皮定均为他送皮暖靴的故事熟记在心。现加以整理,意在让光荣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也以此表达对这位老英雄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6.
一位在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老兵引领纽约巨人队获得超级碗橄榄球赛的冠军,而不曾涉足橄榄球场,他是一位真正的幕后英雄。格雷格·盖德森是勇上跃进旅(WTB)的一名陆军上校,更是一位在烽火硝烟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天然  相似文献   

17.
《炎黄世界》2013,(5):66-67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悍然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一次次战斗中,美国人亲自“领略”了日军拼死顽抗的“战斗精神”,他们不太明白日军为何在战场上不惧死亡?于是,美国开始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1945年,美国陆军部下令拍摄了一部名为《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的影片。  相似文献   

18.
郭晓霞 《职业时空》2008,4(10):82-82
缅旬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远东太平洋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援华的主要通道,又是美国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补充,同时,对保卫印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面对日本对缅甸的占领,中美英三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作战;同时为了各自利益,又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成家 《金色年华》2011,(6):52-52
在中国古代战场上,一名士兵被敌人的小箭射中,战友们赶过去救他,发现中箭的士兵没有死,伤势也不重。更离奇的是,他的伤口并不是很痛,也没有流很多血。战友把箭拔出,送他回后方疗养。过了一段时问,发现他原先患的某些疾病在这次箭伤之后居然慢慢改善了。  相似文献   

20.
陈勇 《老年世界》2013,(10):29-29
一位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十分痛心,向主祈祷:“要是我能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