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词语的语义特点等方面来分析"看起来"和"看上去"的语义特点和类型,同时伴有举例说明。主要是从这两个词在作为语气副词时的评价意义和推测意义来以及"看起来"和"看上去"这两个词能否相互替换这两个方面来讲述的。对这两个词的研究有助于研究汉语为母语的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积极意义。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扩大其交际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兰娟 《现代妇女》2014,(4):239-239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见或在书报中看见"老师""教师""师傅""师父"这几个词语。初看时似乎意思差不太远,细想之下却又有细微区别。那么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有相似意义词语之间的联系,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能够熟练运用这几个词语,本文将对这几个词语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英文的"face"和中文的"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实际上两个词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来讲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词字面和社会含义差别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字面上来讲,两词使用的范围、词性和词义搭配都有所不同;从其社会学含义上来讲,两词一个注重交往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一个注重交往中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含义差异的背后蕴含着文化起源、文化导向与价值观的差异,理解这层差异之后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升沟通理解能力,促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自古盛行,中国的汉字也传到日本并得到广泛使用。因此,日语中有很多和汉语相同的汉字以及发音相近的词。作为称谓语的"先生"便是如此。日本从中国引入书籍之时,这一词语便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虽然双方都在使用,但出自同源的同一个词在两个国家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本文从历史入手,对汉语的"先生"和日语的"センセイ"用法以及翻译时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前后"一词作为中日同形类义语,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含义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细微的不同之处。更准确的说,词语的含义虽然相同,但和部分词语组合在一起使用时或者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这一词语在两国语言中的用法和意义也有所差别。文章将对从"前后"一词中日两语的定义方面入手,以「中日対訳コーバス」中日两国文学作品中该词语的实例及译文为分析资料,进而对中日"前后"一词中日两语的用法的异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这一期杂志做的是关于"选秀"的专题,于是想到"作秀"。"作秀"一词源自英语单词"show"的音译,原为展示的意思。我一直以为,这是英译汉里为数不多的十分精妙的翻译,除了保持原汁原味的读音外,其词语含义也极为精准。人类之间各种沟通语法确实有某种契合相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现学术界基本公认"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结构是与"表示处所的词语+有+名词性词语"并列的一类存在句的下位句式。基于此,探究"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结构被归为存在句的合理性问题,提出该结构中的"是"仍然为判断动词。该句式具有存在和判断双层语义结构,可归为"是"字判断句下位的一个构式,对应"有位于该处的某样东西存在,这个东西是……"的句式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慧平 《现代交际》2014,(10):34-34
"新鲜"一词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用法虽然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细微的不同之处。更准确地说,词语的含义虽然相同,但和部分词语组合在一起使用时或者根据使用场合不同的情况下,这一词语在两国语言中的用法和意义也有所差别。本文将对"新鲜"一词中日两语用法的相同和异同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在脑子里嘀咕了很久的题目。每当看到喜欢的或者不怎么喜欢的文章,都会想到它。中国古代人写文章是很讲究的,现代人好像已经没了那分兴致,有味道的文章于是也就稀罕了。《茶座》之所以受到欢迎,我想可能是它散发的某种“味道”吸引一些人。  相似文献   

10.
朱丽师 《现代妇女》2014,(4):242-242
进来流行的"土豪"一词,当前的语义是"有大量钱财,头脑比较简单,而且备受他人关注的人",它是一个稍微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在构词方法上,属于附加式中的前加式。追溯它的来源,最早使用在南朝。它风靡当下且具有很大发展前景,是与人们的使用心理与社会环境相关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交际用语中常用"二"表示"傻"义,在使用中逐渐被共同语所接受,但语义来源不清晰。通过对《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43个地区方言进行考察,"二"表示"傻"主要分布在官话区,统计分析各方言中单字"二"的含义,用"二"表示"傻"的语义来源可能是由"二百五"简化而来。与"傻"相比,"二"的"傻"义贬义程度低。  相似文献   

12.
闫磊 《职业》2012,(23):115-116
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向学生灌输运动技术,但是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平时体育活动相差甚远。因此,也就出现了"学生喜爱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走进学生热火朝天的体育活动,无论是健身运动、健美运动、休闲娱乐运动,还是竞技运动,哪一项运动不需要技术支撑,其差别只不过是简与繁,难  相似文献   

13.
刘宁 《现代交际》2014,(11):32-33
本文首先考察了"吃"和"喝"两个词语在普通话以及某些方言中的使用特征,进而确定了区分两词的最重要特点。随后本文分析了环境对这两个词使用的影响。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因此今天语言的使用情况是以过去发展为基础的,在第三部分本文简述了两个词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洗"是汉语中常用的基本动词,在词汇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洗"有由单音节动词向单音节构词语素变化的趋势,且构成了许多新词。这些词反映了比喻义产生的三个阶段:并驾齐驱阶段,如"洗手"短语义和比喻义并行;仪式性引申阶段,即比喻义的出现必须有其他语义成分作为背景,如"洗耳~听";虚拟式引申,构词语素的一般义消失,只留下比喻义广泛使用,如"洗脑"。在充分描述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比喻义的生成机制与人们的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傈僳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构成的定中结构有两种不同的语序,即"名+形"式、"形+名"式。这两种语序构成的复合词及短语在语法、语义、语用和语音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将从语序类型学角度,结合语料深入分析它们的语序形式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有"Terrible Two"的说法,意思是"可怕的两岁"。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跟大人作对,凡事都有叛逆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第一青春期"。  相似文献   

17.
众多词语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产生了语义的流变。以网络热词"婊"字为例,分析其经过污名化、泛污名化和自我污名化等阶段所产生的语义流变时发现,在其成为网络热词过程中,男权社会传统对女性的道德规训,资本逻辑下的女性被商品化,现代性风险社会的信任危机,网络技术的病毒式传播方式是推动"婊"字广泛传播、使用并产生语义流变的文化、社会、心理和技术根源。"婊"的语义流变及使用,反映了消费这一网络词语的主力群体——青年,其内在对个人品格重建诚信的呼唤,对人际关系倡导友善的诉求,对市场规则公平正义的匡正愿望。  相似文献   

18.
一、肾虚、肾衰,两"肾"不相同按通常的词义讲,肾虚、肾衰都指肾的虚衰,可是在医学上却不能这样理解,二者绝对不同,更不能混用。肾虚是中医词语,只为中医学所用;肾衰是西医词语,只为西医学所用。在学术与临床上,中西医各自都不会错用。但一些患者既看中医,也看西医,其中有的人因有"肾"方面的问题,接触了肾虚、肾衰之说而产生疑惑。其实肾虚、肾衰虽然都关系到肾,但这两个词语所指的"肾"是很不相同的。原因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通过一种领域内的词汇来描绘另一种领域内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理解、认知新事物。一个词语创造和产生,新意义的扩充压缩增加等,隐喻发挥着巨大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隐喻化新词不断出现,即以一定的语音形式用已存在的概念去表达新事物的词语。这样的新词大量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在网络中突出。这篇文章以网络中出现的新词"X帝"结合语料,对这一新出现的语义特点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已发掘此类词语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并对以后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会学 句型展示:只要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我下课后就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句型特点:这个句子包含有两层内容,一层是“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第二层是“我下课后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两层内容用“只要”和“就”这两个词语联系了起来。前面的内容表示的是条件,后面的内容表示的是在前面的条件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句子关系叫条件关系。表示这种关系的词语还有“只有……,才能……。”“无论……,都……。”“不管……,都……。”等等。我们在谈论或分析问题时经常用到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