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大城市现有交通问题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正在逐步凸显,在意识到快速小汽车机动化与城市空间的不兼容之后,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采用多种规划手段和政策工具进行交通治理。其中,深圳市作为首批部市合作"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在应对交通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和政策调整的探索,包括建立公交专用道、小汽车限购政策、互联网公交供给模式等。这些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问题?如何对这些规划和政策工具开展合理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完善?为此,剖析了深圳超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多维度属性,进而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理解各种规划或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完善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石坚 《城市》2007,(7):38-40
在近三十年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推进市场经济的结果.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活跃、也是居住最集中的城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政府领导者、开发者与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利益(包括自然资源、城市中的公众权益等)的被掠夺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引发了拆迁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问题.公众利益在城市建设决策中往往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3.
侯勇军  沈锐 《城市》2007,(9):33-36
在人类的物质财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地域不断扩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区域的发展集中体现于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越畅通,城市经济就越有活力.然而,现代城市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变化,人类经历了从以兽力或人力交通为主阶段→机动化的公交交通阶段→机动化的私人交通阶段.各个国家在不同阶段对待交通问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选择和确定主导城市交通方式,并通过政策和规划引导促进合理的城市交通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交通规划应该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 一个城市的交通取向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城市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因此,可持续的交通规划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就如上海与其他世界各地主要城市,新加坡面临的挑战是满足人民的交通需求,同时维持我们城市环境的可居住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演变,我们一定要不断检讨我们的陆路交通政策.  相似文献   

7.
陈桂生 《城市观察》2012,(3):112-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交通拥挤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机动车快速增加、道路建设滞后、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了市民出行,也制约了城市治理及其经济发展。借鉴域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市政路网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建设,可以逐渐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维新 《城市》2012,(6):18-20
在中国的交通建设中,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是近几年的建设热点,也有人称之为"大跃进".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的建设,以及这些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和科学论证的.  相似文献   

9.
由16位美国公交专家组成的“学习团”考察了维也纳等6个西欧城市,并指出:完美的公交设施与重点发展电气交通等的英明政策使这些城市跻于世界最可安居城市之列。  相似文献   

10.
于晓萍  程建润 《城市》2011,(9):71-74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表面上看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吸引了人口在城市的集中,进而导致交通需求旺盛而造成交通拥堵。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新建、扩建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布雷斯悖论”表明,道路扩建并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反而增加出行者的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11.
出行难、行路难、交通时间成本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为全国诸多城市居民所抱怨,抱怨背后的现实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近年来已加速发展,但较之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仍是“杯水车薪”。建设部一位官员曾对此发出警告说,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使用合理调控,某些城市的交通陷入瘫痪将指日可待。正因如此,南昌城市交通中的种种“软肋”也不断凸显:候车时间过长,车辆久侯不来或者扎推到站,站台拥挤时车辆在远处上下客,高峰时刻车厢拥挤不堪,偏远路线时挤时空,路线设置不够科学,部分车况脏旧乱,超载超车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基层执法人员作为行政执法类的基层公务员,许多政策的最终落实都依赖基层执法人员的政策执行力,其执法过程就是政策执行的过程.近年来,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其政策执行力的缺乏,不但引起了社会强烈的民怨和民愤,成为媒体频繁曝光的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的公众形象,激化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本文尝试对基层执法人员政策执行力进行界定,认为应从执行的意志力、执行的能力和执行的效力三个方面来考察基层执法人员政策执行力,以期能为解决基层执法人员政策执行力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建  张琼文 《社会学研究》2015,(3):23-45,242,243
在中国,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消极执行的问题,同时也常常出现运动式执行的情况。二者的交替出现使得公共政策表现出波动式执行的特征。对此,本文通过对一个政策执行案例动态过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这种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有关。政策适用性低与执行压力变化是导致消极执行与运动式执行的根源。而且,这种波动式的政策执行往往在基层社会积累和引发矛盾,造成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玲 《城市》2012,(12):57-61
欧洲是城市化、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欧洲曾经历了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大幅增长的过程,导致了严重的交通拥挤。欧洲的公共交通管理随之经历了由以供给为导向的扩大道路容量向以需求为导向的流动性管理的转变。欧盟委员会不断推出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规划,欧洲各国也通过各项措施促进城市公共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据估计,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亿辆,这些车辆将主要集中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随着汽车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特区等城市经验表明,对土地开发比较成熟、道路交通矛盾突出的地区实行停车需求管理是缓减停车及交通矛盾的有效手段。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强化动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庞玉萍 《城市》2012,(5):73-75
一、前言 交通拥挤是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都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挤,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已有所缓解.进入21世纪,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现象逐步显现并日趋加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已下降到17千米/小时以下,部分市中心路段仅有5千米/小时.为治理交通拥挤,各城市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如北京2005年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方针,并重点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之后实行车号限行、提高停车收费、摇号购车等政策,但收效不大.据调查,80%的出行者没有感觉到拥挤有所缓解.那么,为什么我国城市的交通拥挤难以治理,甚至越来越严重呢?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正在逐步改善,然而城市交通矛盾却越来越突出,部分特大城市交通问题严重恶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问题,甚至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城市交通制约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严峻的挑战。破解大城市交通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重新分配路权"的基础上构建公交车、自行车和行人等多元化绿色交通体系。一、从路权分配高度创新交通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8.
乡土建筑     
正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消耗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大量农业人口奔向城市,使农村许多用房闲置破败;另一方面,城市型的聚落结构及住屋形式也在不断侵蚀传统的村落,削弱了村落原有的特色。交通优先的策略在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私家车牌照拍卖是否合法,无论是对上海还是对全国其他城市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这一政策违法,那上海就必须结束非法政策的实施;如果这一政策合法,那上海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从而成为破解交通问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同时,城市形态、结构和功能也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间的人流、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等规模大且日益频繁。因此,迫切需要高质量、高速度和多层次的交通出行方式连结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了解和研究城乡结合部交通发展机制,有机疏散城市交通压力,保证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