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探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须有稳定而强大的平台,语文课堂应一马当先。本文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养丰厚、博大精深,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公共图书馆需要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图书馆推出了"传承传统文化乐享传统节日"系列少儿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王红 《职业》2016,(5):110-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日常教学和生活的践行途径,从实践主体到弘扬渠道、践行形式,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切实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健  潘青 《公关世界》2022,(18):149-150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积淀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浓缩着中华人民千年来的精神基因。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国家倡议,更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使命。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旨在以此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于高校校园中,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力度持续加大。大学生群体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如何在高校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深入讨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推动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在高校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来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和塑造大学生道德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高校党建一直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作风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身典范,对于高校党建尤其是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定位为着眼点,突出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的表现,浅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不可摒弃的时代正能量,重点阐述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运用与创新发展,认识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板,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端正其人生价值观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多角度、多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它的内涵,如此才能进一步阐明它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践行需要我们在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7,(15)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近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2017艺术节在轻工分院开幕.本次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并结合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学风、校风、专业特色,为学生、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支撑,而这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只能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今天依法治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遵循根本方向,坚持正确方针,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必定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评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 护和传承。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活化文化的代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不可或缺,文化强国建设 中,非遗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鞍山的文化强市发展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深厚的软实力,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德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作为一名中国人,坚持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将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到高校领域是适应当代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与课程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本文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应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资源,立足作品品味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借助古诗词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