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利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合集《逃离》是其代表作,2004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青睐。《逃离》主要是描写加拿大小镇女性的日常生活与生存状态,这其中彰显出了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在:在父权制二元论思维模式的社会中,女性与自然同处弱势地位;女性由于在经济和情感上依附男性而无法逃离其悲剧的命运;女性对新的精神信仰的追求在传统的宗教制度下最终瓦解。门罗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社会的二元论思想,倡导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京华烟云》两个译本为范本从选择文本、解读原文、决定翻译方法及决定表达方式和应用翻译技巧四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进而揭示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爱丽丝·门罗是当代加拿大文坛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并且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故事集中于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普通女性的生活经验,并探讨了这些女性的心理和情感世界。通过门罗的冷静与细腻的叙述,读者获得了心灵的震撼。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她的作品《逃离》这部小说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获得领悟和生命中的正能量,最后总结出文学伦理学的实际意义,并且让人们对文学伦理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语用文体学特指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文学文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长足发展。本文采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探讨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中人物的交际意图、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以期展现该理论在解读文学作品时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有了很好的解释,他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上课时都应当注意情感教育。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  相似文献   

6.
哥特小说是英语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传统,加拿大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小说被称作是南部安大略女性哥特式写作。论文从女性哥特的视角,通过文本细读解析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哥特风格:南安大略小镇女性的禁锢与等待生存状态、惶惑和恐惧心理、反抗和逃离行为。  相似文献   

7.
杨春辉 《职业时空》2008,4(7):129-130
诗是文学的精华,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能突出表现作品自身价值的文学体裁。诗歌的语言高度精炼,内涵丰富深刻,是作者最具个性化、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世界,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与传统文体学相比,传统文体学对诗歌的分析是以语音和格律为着眼点,辅以作者介绍和诗歌的背景,通过分析诗歌的布局、行数、比喻的用法、句式、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其文章有着鲜明的特征。本文以门罗的短篇小说《忘情》为切入点,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立意思想等几个方面对门罗的写作特点进行的简短的解析。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语言之间的变异,并能够通过科学的变异获得良好的文学效果,否则容易降低其文学价值,也会增加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探讨莎剧《哈姆雷特》的变异语言,分析其艺术效果,结合文学文体学的指导功能,指出语言变异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家喻户晓的美国情景剧《老友记》为语料,重点分析了打断现象的语用功能。通过对《老友记》中打断现象的分析,我们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此作品中打断的原因及功能,而且也使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打断是怎样进行的以及人们在会话交际中运用打断的原因等问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学科交叉的当今时代,从语言学理论切入分析文学作品的手段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逐步成为一种学术潮流。学界对舒婷《致橡树》赏析和评价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数从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整体把握诗歌脉络和意境,对诗歌语言关注甚少。笔者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着眼于诗歌语言本身的及物性语篇分析,旨在从新的解读视角为读者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阐释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主题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一生大部分作品都以其故乡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小镇为背景。她以朴素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巧妙的叙事,深刻的主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门罗风格”。《荒野小站》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收录于199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小说问世之后,得到过国内外学者的相当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这个故事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对《荒野小站》的讨论大多聚焦门罗的叙事艺术,对于故事文本中的“荒野”本身关注较少。笔者认为故事中的荒野,并不仅仅只具有故事背景的功能,而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存在,值得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音乐电影《悲惨世界》中的合唱分析入手,分别对合唱的气氛渲染、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功能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合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电影音乐中的特殊表现力和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新闻英语是新闻英语的次语体,具有特殊的情景语境因素和独特的文体特征。从功能文体学理论视角,利用系统功能语法对China Daily和USA Today官网上的新闻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围绕三大语言元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探讨两种新闻媒体的词汇语法层面的及物性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Martin的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为理论基础,着力探讨麦克尤恩中篇小说《水泥花园》中的评价资源及其体现方式。运用情感系统审视文中叙述者对主人公情感的评价,同时参照判断和鉴赏系统,分析人物判断和场景描写如何体现叙述者的态度,以求在叙事的词汇和语法层面谋得解读这部经典叙事的新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凸显了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即从以语言为中心的交流方式转向以网络表情符号为交流媒介的方式,并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习惯。个性鲜明、多样的表情符号从诞生起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满足了现代人情感表达的基本需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表情符号慢慢渗透到现代人的实际生活当中。从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展开,进一步研究其特有的视觉、消遣娱乐、经济、文化上的功能,并从该功能上分析表情符号传播对现代社会影响的利弊,以此来引导人们更好地使用网络表情符号,促进视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永生 《现代妇女》2010,(10):17-18
本文以吴尔夫和劳拉为例,通过对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主人公隐秘的同性情感的解读,探讨同性恋这种亚文化是如何在作者作品中延伸的。  相似文献   

18.
从先秦《尚书·尧典》、《论语》到汉代《诗大序》、《诗谱序》。它们对于诗的起源、本质、社会作用等方面都进行深入探讨。不同时代对于"诗"的发展变化,既有创新,也有深化与补充。先秦两汉时期的批评家对于诗经的解读既有相同观点与前后继承的部分,同时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无论是诗乐关系、还是诗歌本质、还是社会功能的探讨,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的诗论观。尤其是儒家的正统文学观念,对后世批评产生巨大影响。秦汉视野下的文学规律认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方法论的总结,不仅是当时的诗论的极大补充,同时也为后世者提出很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难,诗歌翻译则更难。诗词的意象、诗歌的韵律、诗人的情感等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因素,即所谓的"对等"。上世纪60年代末,翻译学家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奈达的"功能对等"应用于赏析诗歌翻译中,以汪榕培和宇文所安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译本为例,分析两位翻译家在译文中如何实现"功能对等"论。  相似文献   

20.
在《英雄》之前,张艺谋电影主要是以批判国民劣根性为主旨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菊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对农村中的家长式权威、封建社会下的家庭暴力,以及夫权社会下的一夫多妻制等国民劣根性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张艺谋电影主题在深层意义上的内涵以及电影本身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