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珍 《炎黄世界》2011,(5):72-73
雍正从兄弟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端中吸取了教训,在他登极不久就刨建了秘密立储制度,从而改变了我国封建皇朝公开册立皇储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外书摘》2014,(5):77-79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其功能是在政治高压社会网络中为孤立无援的个人提供咨询和帮助。据研究,晚清北方中国活跃的所谓义和拳只是中国民间秘密结社的一个分支,大多属于白莲教系统,其政治起因多是不满意于满洲贵族统治,故而在清朝前期从事“反清复明”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以民间力量为清朝政治统治制造麻烦。  相似文献   

3.
"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源于先秦时期,发展到秦汉时期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在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所保留,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存续发展,拥有强大的社会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一大特色。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亲亲得相首匿"制度被视为传统封建文化的糟粕,被冠以"以礼乱法"的象征,因此在祛除封建糟粕的法律改革中被彻底废除。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在中国现代法律制度中再次出现,也是司法体系的又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标志着在中华大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被资产阶级共和制所取缔!这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变,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程;而且时至今日对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以向百年前的这场伟大革命致敬。  相似文献   

5.
自秦至清,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土地的田赋收入,历来都是封建王朝最基本的财政收入,而封建地主每时每刻都在同国家争夺这种收入.因而,代表封建地主利益的封建王朝,同封建地主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有时也威胁着中央王权.然而封建地主同封建王朝,在对待农民的关系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封建国家为安抚农民,常常运用均田减负的土地管理制度来调节这种矛盾.并以此抑制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中国的封建制度,之所以能维持二千多年,秘密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标志着在中华大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被资产阶级共和制所取缔。这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变,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程;而且时至今日对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以向百年前的这场伟大革命致敬。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做出了新的部署,农村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的突出亮点是让农民享有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而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以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说抓住了推进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关键所在。透视土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理解这一点。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经济的特征是: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清王朝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逐渐走向没落,以满清贵族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此时的西方世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原料掠夺和市场倾销。积贫积弱的中国在这场侵略战争中一败再败,致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不堪屈服的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顽强反抗,激起了各阶级和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的救国狂潮。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最敏感的改革就是钱袋子和枪杆子的改革。中国恐怕要翻过万水千山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财政预算制度的现代化。中国仍处于秘密财政时代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是当今中国财政的突出特征,这种秘密财政制度同时也应是世界上少有的将政府预算报告当成机密的。可以说中国依然处于秘密财政时代,而且照现在的情势观察,前景并不乐观。仅就各级政府公开的预算草案来看,不但公众无从判断某项预算是否合理,就是人大代表即使自己是一流的预算问题专家,面对那些数字也定然会像雾里看花,无可奈何。在民智日开、信息发达的时代,一年…  相似文献   

10.
庹震 《中外书摘》2014,(7):72-73
谈清朝的雍正皇帝,实在是个相当艰难的话题。雍正这个名字,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在野史里,似乎都已很有“知名度”,许多人有“许多”的看法。中国两千年封建史,“大雾弥漫”的日子是不少的,其实,许多的历史之谜就藏在这层层大雾之中。可以这么说,雍正不仅自己身处雾中,而他自己还是造雾者。  相似文献   

11.
正对朱德采取"秘密党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陈独秀的一个创举,为日后中共历史上吸收秘密党员开了先河。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前,由于工作的需要,中共的党员分为两种:一是公开身份的党员;二是不公开身份的秘密党员。秘密党员中知名的如被称为前"龙潭三杰"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后"龙潭三杰"的熊向晖、申健、陈忠经;以及白崇禧身边的机要秘书谢和赓等。这些秘密党员和上级都是单线联系,有的直至病逝或牺牲,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开始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1979年中国正式建立了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辉煌胜利。但是在经历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中国近代的金融业是在晋商手中诞生的。那时候山西人的店铺遍布全国数十座城市,甚至开到了日本、欧洲、东南亚。山西人开的“票号”左右了大清朝200余年的金融市场,连慈禧太后也向晋商借过银子。这些发了财的晋商衣锦还乡,极尽奢华建宅子,于是有了这气势夺人的晋中大院。  相似文献   

14.
严贡生作为乡绅地主集团中的一员,有"能言善辩"的交际能力,但以"说"亮相的严贡生,却展现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优行。通过他的自我演绎,作者呈现出封建优贡制度下的丑相。  相似文献   

15.
"武昌首义",是我国现代历史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古城打响了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第一枪",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这一世界性的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影响,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也体现了湖北武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如此, "首义文化"成为武汉政府公关具有意义重大、内涵深厚的极好素材,而武汉政府也在大打"首义"牌实施政府公关中显示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具体体现为:  相似文献   

16.
刘长江等教授编著的《中国封建司法行政体制运作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封建司法行政体制运作的作品,其明显的特点,如:以时间为主线贯穿全书;板块分明地分析中国封建司法行政体制的多个方面;从真实案例中分析出古代司法行政体制的运作等。不仅向读者全面地展示中国封建司法行政体制运作从战国、秦汉到明清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对中国封建司法研究做出贡献,对当代中国深化司法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纳妾制是"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补充形式。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男权社会初期开始萌芽,到春秋战国时期基本确立,宋朝到明清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废除,但此时又兴起了代孕、包养等纳妾的变化形式。在此制度的沿革过程中,妾的称呼虽然在发生变化,地位却一直低贱,属于被奴役的阶层。如此不平等的制度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有求子、纵欲、男权、封建教育、儒家文化等。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沿袭原因、妾的称呼和地位三个方面来介绍纳妾制。  相似文献   

18.
胡晓春 《职业时空》2008,4(4):114-115
我国是一个具有国家考试传统的国家,古代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社会制度之一,科举考试是选拔从政为官的仕大夫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科举制度不仅成为我国封建皇权统治稳固的重要基石,而且还促成了中国特殊的社会阶层格局,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状态,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可见,国家考试制度在中国是一个地位非常特殊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成功刻画觉新与觉慧的人物形象.觉慧是封建叛逆者,是第一个从封建家庭冲杀出来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向往自由、大胆叛逆,勇于探索和追求是其性格的基本特点,他的生活准则是:"我要做自己的主人."而觉新则是一个懦弱、顺从、委曲求全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生活在新旧两个时代,他既受过长期封建礼教的毒害,也受过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他一再屈从于封建专制,不断地向恶势力妥协退让,使他成了封建家庭的牺牲品,不过他最后毕竟有所觉醒,支持觉慧出走,思想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十八户"农民代表在一份"秘密协议"上摁下了生死手印,分田到户.由此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千百万个乡村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