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形成的舞蹈形式,藏族民间舞蹈中,颤、懈、绕摆都是常见的基本体态,这是本文提出的动作源头。如今,随着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意识逐渐淡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也在逐步改变。我们在教学、编创以及表演中,即使加入新鲜的元素和想法,藏族舞蹈的动律与风格是不能被扭曲的,因为它已经成为那个民族特定的审美特征,是他们民族舞蹈文化的根源,应该被永久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各领域文化的发展也是丰富多彩。在舞蹈艺术文化中,民族舞是表现中国特色的标志性舞蹈。本文通过对民族舞蹈的概述,进一步探究了其艺术的具体特点与情感表现的种类、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代舞是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是蒙古族的第一舞蹈,是世界舞坛最为著名的民族舞蹈,是流传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一种原生态民族舞蹈,充分展现出蒙古族人粗犷好爽和质朴真实的感情,体现了蒙古人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集乐曲和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体育运动。文章对安代舞的运动特征、历史文化特质和社会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街舞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源自美国,是对从多种街头文化和音乐中产生的不同种类舞蹈的统称。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街舞运动美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街舞。  相似文献   

5.
朝鲜民族有着四千余年的历史和文化,有歌舞民族之称。朝鲜族人民保持着尚白、重礼节、喜洁净的习俗,把"鹤"作为幸福、长寿的象征,他们具有勤劳、纯朴、含蓄、真诚的性格,女性舞蹈有着温柔恬静、优雅而深沉的特点;男性舞蹈有着稳重潇洒而幽默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文化艺术中来,在民间舞蹈艺术方面,形成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特有的风韵。本文主要是围绕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形态特征、节奏特征以及韵律特征进行分析,突出其独特的舞蹈特征。  相似文献   

6.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族群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舞蹈是黑衣壮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黑衣壮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黑衣壮舞蹈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就黑衣壮舞蹈的传承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民族舞蹈是我国各民族群众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是我国舞蹈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民族舞蹈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舞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我国各大院校当前的民族舞蹈教学现状来看,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发正处于薄弱环节,呈现出边缘化与零散化的状态。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对转变民族舞蹈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改变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提供一些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广阔地域,生态环境复杂且多样,于民族风俗文化以及民族艺术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沉积,其民族内涵也处于持续性丰富当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通常产生有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舞蹈文化,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限制与影响,通常产生出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不同的舞蹈艺术特点以及舞蹈艺术技巧等。当前,我国针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以及涉及了地方民俗舞蹈文化的内容,其中重点就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以及其特有的技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旨在分析民族舞蹈技巧中所涵盖的文化艺术及其表达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9.
师晓蕊 《现代妇女》2014,(8):377-377
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数量众多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我国还拥有55个少数民族。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特色,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便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民族特色。将民族舞蹈的特色予以充分表现,这对于表达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具有积极意义。“三道弯”是我国民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类舞蹈形式。由于民族之间“三道弯”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运用、律动、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即便都是“三道弯”,民族舞蹈中傣族舞与胶州秧歌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却也存在着不同的舞蹈形态以及动态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文化向着多元化,多变化的发展,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着独具魅力的特色。在中国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民族体育舞蹈作为秉承着发扬民族精神,民族内含,民族底蕴之一,承载着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是少数民族人民通过集体实践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而对于具有担当担负起未来的青少年而言,是否在高校去学习民族体育舞蹈,传承发扬民族精神,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证多元发展,本文将对民族体育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充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舞蹈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苗族舞蹈中,我们不仅能够窥探到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还能够发现国的文化建设以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将以贵州西江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韵律特征进行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苗族舞蹈的美,从而将其不断继承与创新下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这些都赋予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以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的舞蹈创作者们,把民间舞创作的视野扩大到更多的民族当中,在创作中努力追求表现各民族独有的传统风格和民族文化精神,不断强化作品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气息”.本文尝试归纳当代民族民间舞创作的一些特点,并结合舞蹈《花腰花》做粗浅阐述.  相似文献   

13.
额瑜婷 《现代交际》2010,(4):56-56,55
滇中杂居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融对社会机制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对云南省文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能促进云南省的安定团结及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滇中及云南省舞蹈文化及舞蹈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个民族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发展的轨迹。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是一个少舞蹈的民族,其民间秧歌舞可算是迄今仍然活在民间的汉民族舞蹈的代表。所以,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就艺术发展而言,现代审美意识,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现代追求。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人是艺术的中心,人是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是人类生命最璀璨的花朵。人从与自然一体的混沌中苏醒,恰如人从黑暗的专制之下觉醒,所以说,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这寻根的逆向追求,是最具艺术的现代意义。通过对汉族秧歌舞蹈所具有的现代审美意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加深对这种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舞蹈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这篇文章即通过舞蹈这种方式来说文化——多元文化是如何互动的,以及是怎样通过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使舞蹈进行对话的。本文按照文化的传播,舞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以及舞蹈对话的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16.
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文化传承,在随着民族传统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其与汉族文化不断融合变迁过程中,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也随之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生活在白山黑水地区的朝鲜族人民群众也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长鼓作为朝鲜族舞蹈中重要的打击乐器,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彰显了朝鲜族舞蹈的特色性和鲜明性,受到朝鲜族群众的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了长鼓舞的历史起源及其风格特点,重点对长鼓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文化有了积淀,民族民间舞蹈就是这种文化积淀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可以将其看作一种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眼帘,因为它是滋养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文化形式,在当下,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舞蹈,已经成为大众的基本共识。不可否认,当前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仍然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相应解决,进而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形式的创新发展,让其服务更多的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8.
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舞蹈特征,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朝鲜族舞蹈形成的背景出发,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对如何传承和保护朝鲜族舞蹈加以论述,希望能对未来的朝鲜舞蹈文化保护和研究工作提出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舞蹈啦啦操创编融入民族舞蹈,为舞蹈啦啦操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传承传统民族舞蹈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舞蹈体现了民族特色、民间民俗特色,主要表现在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藏族、苗族等。舞蹈啦啦操创编可根据主题融入民族舞蹈的动作元素、音乐元素、服装元素、技术元素、风格元素等,并且要合理融入,做到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郭青 《现代妇女》2014,(12):372-373
民族艺术是各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各个民族审关的精髓之所在。我国丰厚的丈化底蕴为民族舞蹈走向市场带来强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只有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才能使民族舞蹈在走向市场时赢得众人的关注。当然,就任何一种文化而言,最重的不只是它的继承性,还包含有它的创造性。危在旦夕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的遗传,而是创造文化新形式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讨论研究中国民族舞蹈走向市场时既重视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更强调文化新形式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