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广南政权的华侨华人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南国时期,大批华侨华人流寓越南南方,他们为南圻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广南国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形势的发展,广南政权对华侨华人的政策经历了从安抚到压迫,从拉拢到排挤的过程,华侨华人也顺应了历史潮流,逐渐融合于当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期,数万中国自由移民陆续进入古巴。受华侨华人人数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古巴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影响,古巴华侨华人经济经历了起伏兴衰。古巴华侨华人经济体现出鲜明特征:一、华侨华人商业高度集中在"衣食"领域;二、华侨华人商业地理分布范围极广;三、华侨华人多从事小商业,资本额不大;四、华侨华人经商者不断增多,但仍以做工为主。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喜不自胜 希腊华侨华人联合会名誉会长李白丁说.中共十六大是新世纪中国的盛事,将是中国发展新的里程碑。 旅英华人高技术商业协会会长张其军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继承,更是符合新时期形势的一种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旅日华人学者、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博士认为,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如同十年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成为当前打破自我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对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 ,由于掠卖华工及逃避政治迫害等原因 ,出国人数大增。海外华侨热爱祖国 ,希望祖国关心他们的疾苦 ,在中国人当中最早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对辛亥革命有巨大贡献 :积极组织革命团体 ,发展革命力量 ;创办报刊 ,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积极组织、参加武装起义 ;为革命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总之 ,华侨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 ,“强有力的支持者”,“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5.
华侨在广州城市近代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领域、多维度地推动了广州城市近代化进程。经济上,投资近代工业、金融、商业等领域,促进了广州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不仅在发展理念、交通变革等方面影响了广州近代城市建设,而且投资房地产,拓展了城市发展地域,推动了广州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在广州近代化历程中,华侨资本大量进入广州,资金回报率高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吸引华侨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国际影响极大。不仅对侨居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祖国的革命和经济建设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有着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一、华侨的出国从华侨的出国史中,可以认识到,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是有其深远根源的。早在秦汉时期,随着我国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陆续有人到海外,据日本大藏长官调查,公元540年(日本钦明天皇元年,中国梁武帝大同六年)日本有“秦民”7,053户,3万多人。日本过去称中国人为“秦民”,因为从秦朝开始有中国人到外国。秦灭亡后,仍称中国人为“秦民”。大约在三世纪,  相似文献   

7.
广南国是越南历史上16~18世纪阮氏封建集团在南方所建立的割据政权。这一王国建立于与北方郑氏分庭抗礼之时,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策略巩固封建统治,扩大疆域。在广南国的发展过程中,华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引发的西山起义则最终灭亡了广南国。  相似文献   

8.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华侨华人规模较大地移居越南.越南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华侨华人政策,并逐渐细化,使对华侨华人的管理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越南封建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受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华侨对辛亥革命贡献的再认识谭天星关于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问题,人们已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较详尽的研究。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华侨为革命之母”这一名言?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华侨的功绩?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如何通过对华侨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促进整个...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华侨爱国运动史上曾出现两次伟大的高潮。辛亥革命,华侨追随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建立其和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革命之母”,是谓第一次高潮。抗日战争,华侨空前大动员,输财输将,献力献物,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抗日长城”,是谓第二次高潮。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9,(1):21-28
由于越南的地缘特征,相较临近的其他各国侨民,华人移居越南要相对早些。经历了较长的时期,华人遍布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移居到越南北部的华人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官吏和士兵,而商人(除了宪街、升龙的华人)较少,因此越南北部的华人群体通常规模小而且分布零星,没有形成像中部和南部那样大的规模。自17世纪以来,一些商人和官吏在"反清复明"运动失败后逃亡至越南岘港居住,在阮主的支持下去开发南部。华人群体在越南南部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不仅对居住地区变成繁荣的商业都市做出了贡献,而且还为越南今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19世纪,越南南部华人居住的一些都市,如农耐大街(古老街)、美萩大街、河仙港市、堤岸等都是区域内和国际上重要的商业和货物中转中心,这里面就有华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商旅结合做大做强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天津在都市旅游业发展中实施“大都市、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已成为天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天津历史上就是一个重要商埠。近年来天津商业新型业态快速发展,现代物流迅速升温,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势头强劲,商务活动接连不断,为天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天津商业无论从规模档次,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等许多方面,离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呈现愈加多样化特点,满足这种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亦非商业所能单独承受的,这就需要各相关产业或行业协作配合,相互借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经济支援,这是他们对祖国抗战作出的最大贡献.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支援的方式:捐款、购债、侨汇、投资和捐献物资.他们在祖国抗战中能作出如此重大经济贡献的主要原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爱国侨领起了重大作用和国共两党都对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一条孤立的航线和几种大宗商品的海上贸易,它应该是多维的系统。除多线航路系统不论,多边贸易系统亦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即商品并非只有中国的丝瓷、茶叶,商船并非只有中国的帆船,19世纪以来,英、法、美等新殖民帝国取代葡、荷、西等老殖民帝国,在环南海地区扩大了殖民地,加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圈,不仅欧美的服饰、文化、医药、军工产品继踵而来,而且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的鸦片、香料及橡胶、石油等工业原料也逐渐成为大宗商货。海上丝路千帆万船,仆仆于道,但人们的活动远不只经贸那么单纯,相互之间的政治、文化影响也一直相随其中,这就是多元交流系统。为了深入研究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多维系统,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会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同仁,通过“环南海历史地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以1405—1945年间中国人在环南海地区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经营活动及中国文化影响产生的地理景观为切入点,探讨作为这些活动主营力的人口本身的空间移徙、社会组织及其生存发展方式,深入发掘环南海文化圈的底蕴,阐明环南海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形成的空间过程,华侨华人拓殖空间及其与自然、人文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期“环南海历史地理研究”专题特推出三篇论文,对中越宗藩关系影响下的越南疆域与政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移民与经济地理进行深入解剖,比较鸦片战争前后宗藩关系与非宗藩关系体制下的环南海地区政治、经济格局。以往对清代中越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朝贡体系或宗藩体制的国家关系层面,并未深入到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剖析。《越南阮朝初期“京—城”政区体制的内涵与消亡(1802—1832)》一文通过详细的材料分析,指出阮朝建立初期为解决过长的南北领土与有限的控制能力之间的矛盾,借鉴西山朝“三分统治法”创制的“京—城”区块结构,其内部仍叠套有圈层结构政区,并且由于出现诸多弊病,不得不很快中止,仿效宗主国清朝改行督、抚、布、按分权共治的省制,而没有按照其支持势力法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这充分说明宗藩关系体制下中国政治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关于东南亚华人华侨研究,有人曾消极认为“无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依托”“无理论背景分析框架”“无系统经验研究支撑”,而历史地理学恰好就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历史进程和多层面框架,《论清代中国商人入越开发对越南社会的影响》和《英属婆罗洲华人经济开发的进程与意义(1840—1941)》两文就是例证。前者论证清雍正以后开放洋禁,粤、闽籍商人源源不断前往越南,涉足商业、矿业等领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商品流动和货币互通、政治互信,由此可以看出,清代中越两国之间不仅存在政治上的宗藩关系,而且在经济上紧密依存,华商构成了清代中越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维度,见证了清代中国对越南社会的深刻影响。后者论证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年间华人移民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在英属婆罗洲地区进行农、工、商业经济开拓,奠定了当地经济地理格局,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导向。同时也客观指出,华人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华人商业较为封闭与内向,主要依靠外埠华人或欧人公司与其他地区发生经贸联系,华人经济活动格局既与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也是英国殖民政策宏观调控的结果。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素为学界薄弱环节,为了推动中国历史地理学走出国门,我们愿抛引玉之砖,作一尝试,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修建了横跨国土东西大部的中央大铁路。在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华工承受了大量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非人待遇,他们为美国大铁路的完成乃至美国的迅速发展,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铁路的修筑在客观上也为美国华侨华人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有必要针对华工修建铁路对其自身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分析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对美国华侨历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掀起规模巨大的爱国运动,为祖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史学工作者撰文进行研讨和宣传,这对我们了解华侨在抗日战争的作用,帮助甚大.但是,华侨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从政治上的支持和以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的援助,在这些文章中,或则语焉不详,或则仅限于某一角度,均末足窥其全貌.笔者不揣谫陋,拟就华侨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推行积极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政策,越南在外贸、吸引外资和争取外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越南制订了一系列旨在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首先,加快立法步伐,颁布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规。其次,改革进出  相似文献   

18.
陈嘉庚是南洋华侨的杰出领袖,对支持祖国抗战的特殊作用与贡献在于:一、为南洋华侨抗日救亡团体的成立和发展起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二、领导和组织南洋华侨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鼎力支持祖国抗战;三、充分发挥其华侨领袖的崇高威望与特殊作用,为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论述了定居中亚、西亚华侨的历史与现状。作者分析了华人移居中亚和西亚的历史因素,着重指出了华侨在开发这两个亚州地区的巨大历史功绩,论证了华人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演变的发展规律,文章还强调了中亚西亚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与促进祖国与这两地区诸国在文化、经济、政治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在服务商界、帮助引导本地商业发展、捍卫商界权益、提升商界素质等方面都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本地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商业文化建设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