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哲学困境、人类命运和终极关怀的自觉思考,使价值哲学脱颖而出。哲学要生存下去,必须以价值为中心重构哲学。人类要生存下去,更需要价值论为支撑以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2.
保罗·蒂里希是德裔美国生存主义思想家。他提出的终极关怀受到人文科学界的极大关注。终极关怀是人对自身生存价值的思考,是整体的、无限的、普遍的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与偶像崇拜相对立。偶像崇拜是人们将权威、金钱、名誉当作最高价值加以无限追求的现象。面对生活中的“有限性”和“无意义”,终极关怀表现为存在的勇气。一、终极关怀何谓终极关怀?蒂里希对此有过许多阐述和解释。在《系统神学》中,蒂里希把终极关怀当作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意义。‘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终极…  相似文献   

3.
置身神界看人界——史铁生创作视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身遭遇的不幸 ,史铁生的创作特别关注人生、命运等关乎人的生存的一系列问题。他关注的视点不在物界和人界 ,而在神界 (或“天界” :上帝、苍天、宇宙等 ) ,即一切现象的最后根源 ,一切存在的终极处。这一视点体现了他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极大热忱 ,使他获得了许多不同于常规思路的极为新鲜、独特、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鸿雁 《兰州学刊》2009,(10):191-193
中国西部,作为一批作家充盈内部生命的自然品质,亦作为阐释人类生存活动的飞跃形式和广阔的写作空间,一直存在着超越地域之上的文学魅力,并无私地赋予作家既柔顺又暴力的尺度。西部少数民族散文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白玛娜珍的散文创作立足本土,辐射大千世界,以或轻灵舒展,或凝重深邃的笔调,传达出她们对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内涵及独特感知,繁衍出坚韧而厚重的生命力量,展示了哈萨克及藏族人民生命的激情和努力,发掘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性格的灵魂。通过对人性及生命的叩问,生存的终极关怀与形而上的思辨,力图在不同文明的参差对照中反思民族文化心理基石并进而张扬主体精神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5.
"生存"是人类生命的永恒主题,而人作为生存主体则赋予了生存以全新的涵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生存和超越就是人类生命的基底和耸峰相伴而行,它开拓了更广阔的生存可能.同时,人的主体性、生存超越性也在促使人类对自身的终极关怀.因此,对于人类整体而言,生存的阐释和探析,能够使人类正视自己的生存,从而引导人们的超越性,走向人类本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王了一的散文创作集中在1940年代,实录了当时大后方中国社会的世相人情与政治黑暗.他把幽默融入小品文的隐讽技巧,实现对人之生存的深挚关怀和严肃思考,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批判精神.这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那个特殊时代的学者以散文为载体,融个人生命体验与社会关怀为一体、寓讽谕之旨于世俗常态的独特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朱子思想的终极关怀及其现代启示进行了初步探索。朱子提出 ,一物各具一太极 ,圣人是己与天为一 ,从而建立了自己独步千古的形上学 ,表现了深邃独到的终极关怀。在当今人类应对空前严峻的生存挑战之时 ,朱子思想的终极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扎西达娃在《骚动的香巴拉》中运用魔幻、荒诞、隐喻和反讽等叙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生活在"香巴拉"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骚动的灵魂。他将独特的个体存在体验与感受诉诸于笔端,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存在的荒诞,表达了对人性、生存、命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思考。扎西达娃的创作不仅是对民族命运的叙写,更是对整个人类困境的哲性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9.
两种解构——当前中国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最朴素简捷的说法,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文化与文明是人文精神的核心。终极关怀是它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的关怀,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怀。人文精神的形而下具体操作层面,即是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实践的关注,对人类进步的关注。本文重点谈谈有关当前对“人文精神”进行解构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0.
终极关怀是一立体结构,人类生存的理由、生存的根据、生存的目标、生存展开的方式,以及相应的精神模式和体验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汇聚于终极关怀问题,通过终极关怀问题反映出来。所以,终极关怀问题实际上触及人类存在命运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古希腊终极关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杨彦 《河北学刊》2014,(2):233-236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从不同侧面描写和讴歌19世纪末美国西部开拓者顽强的创业精神的同时,从人类生态文化意识层面展示了她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共同体文明所作的哲学审视与独特的文化伦理思考。其中,后期作品中所呈现的地域现代主义特色更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生态主题引向人类生存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思想。他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的批判 ,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 ;他对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 ,显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他对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批判 ,并不是要否定人性的内容和人道的精神 ,而是要将其纳入唯物史观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东西小说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其浓郁的荒诞色彩。从小说主题、情节和语言等的荒诞性来看,这种荒诞性其实有着真实的一面,彰显了东西对于当今人类真实的生存困境以及存在本质的关注。东西对于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充满着终极关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精神向度以及独特的叙事伦理和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关注,是对人类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属于人的终极关怀.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突现与否而展开,尤其对民生的关怀.天人合一的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文学的人文色彩.中和是中国古典文学精神的根本,其既是艺术辨证法,又是艺术和谐观,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发射出人文精神的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5.
从苏格拉底之死到哲学乌托邦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以他的死为他自己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终极关怀 ,也为以后的哲学与宗教埋下了一粒更为迷人的、难以言说的乌托邦梦想的种子。他通过自身走向死亡这一过程 ,对作为人类美好家园的乌托邦 ,作出了最真诚和最经典、最不可模仿、最具创造力的表露、言说。没有苏格拉底死亡火焰的烘托 ,就不会有柏拉图理想国的生成 ,苏格拉底正是以自己的死 ,敲响了人类个体试图超越有限生命而到达永恒世界的钟声 ,这钟声时时伴随哲学发展的脚步并与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息息相联  相似文献   

16.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坛里一位“个性”凸显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与小说创作齐名。尤其在他晚年的散文里 ,更加集中地展示了他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 ,在他身上映射着多变的时代投影。但无论在何种年代 ,他都能保持自己的天然本色 ,“不看洛阳纸贵之书 ,不信喧嚣一时之论” ,甘于主流文化的边缘 ,固守着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既有农民的质朴 ,又有知识分子的“小资”情调 ;既能关注下层社会普罗大众的生存状况 ,又能以艺术的眼光去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美质。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7.
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仰、宗教、哲学、终极关怀之间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信仰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超越性,因而信仰表征着人类的终极关怀。宗教是信仰表征人类终极关怀的“非理性”形式,哲学则是其“理性”的形式,宗教和哲学依赖信仰实现自己的“终极关怀”的本质功能。合理的信仰应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终极关怀,合理的终极关怀应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属于深度关注"人"的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除了表现"人性"的主题外,对生命本质意蕴的思考,对人的生存之痛的感受与言说,构成了其重要的创作旨向.正是由于他们创作中透射出的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追问,以及追问中所呈示的浓郁的悲剧性倾向,使得沈从文与张爱玲表层相去甚远的作品有着深层的契合,也使两位作家在对人的存在本质意义的揭示上有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理想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基上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渴求,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理性追求,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并据此形成认识和评价尺度,来构建人类的理想世界,这种终极关怀就构成了本体论。本体论源于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与人类独特的生存状况或生存样式联系在一起,它体现的是人类对万物本源的终极追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追求作为世界终极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讯问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它们构成了人类理想超越性追求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沃尔夫在他的《天使,望故乡》中通过浪漫主义的文学表现形式,以高度象征化的手段,在主人公自我意识的探寻中,注入了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在描写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普通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中,既展示了生命个体对时间、命运、死亡和空虚等具有本体意义的焦虑,又以艺术家超越境遇的孤独追求和独特的生命艺术观表现了超越生存时空的勇气和理想。在描写艺术家自我追寻的心路历程中,倾注了作家对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终极价值理想的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