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22-130
元代拓展利用海洋的重要举措就是实行粮食海运,而为祈求海道安全,蒙古人寻求神灵世界的帮助,天妃作为汉地传统的航海保护神为元朝所继承。官方的天妃祭祀服务于帝国海运的安全,不仅元朝皇帝时时遣使致祭,司职海运的官员亦积极建庙祭祀天妃以确保帝国生命线的畅通,其天妃祭祀仪式在继承传统礼制的基础上,力求凸显元代皇帝受命于天的权威以及族群和谐的政治秩序。天妃信仰对于沿海承担海运任务的民众起到一定安抚人心的作用,不过吏治腐败和始终奉行的族群分离政策使得海运秩序最终崩溃,元官方奉行的天妃信仰在两浙沿海航海民众中影响有限,留给世人"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周代山川祭祀的民本精神与政治功能张怀通山川祭祀是宗教活动,然而在周代由于民本思想的兴起和王权政治的加强,山川祭祀表现出以下与商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浓郁的民本精神与突出的政治功能。对此,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以就教大方。一、周代山川祭祀有浓郁的民本精神周代的...  相似文献   

3.
北宋大臣王安礼著《王魏公集》中,收录了作者所撰写的大量宋代国家祭祀大典的祭文.这些祭文体式多样 ,内容丰富 ,祀神广泛 ,反映出宋代社会宗教祭祀仪式频繁举行的真实状况,显示其特有的济物利人的社会生活功能,体现出宋代宗教祭祀文化和谐共生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4.
廖小东  丰凤 《东南学术》2012,(2):239-247
民族地区的祭祀仪式曾在民族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整合共同体、建构民族传统权威等重要功能。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其面临信仰的合法性基础流失,功能趋于衰减的现实困境,一些民族村寨亦因此步入凋敝。由于重建民族地区新的精神象征体系并不容易,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还将长期存在,但民族地区民众的焦虑心理该如何缓解,民族村寨该如何重新发展等深层次问题却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5.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海 《西域研究》2007,3(1):88-95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活动最早始于乾隆时统一新疆的过程中,按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临时性祭告和制度性岁祭。官主山川祭祀的出现既是满族统治者本民族信仰在新疆地区的自然表达,又与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祭祀仪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是清政府意在将新疆纳入王朝统治秩序中去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6.
阴阳在宗教祭祀文化中的动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蕴华 《人文杂志》2006,(4):116-118
“阴阳”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思想体系,不仅表现为一个庞大的静止对应系列或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种运动状态,具有文化生殖功能,即通过其内部相对因素的组合、消长与变化等运动过程而产生多种新的文化观念或类型。此外,它还可以使已有的但不完备或缺乏说服力的文化观念或类型纳入自身的范式,通过部分的增损或改易,使那些文化观念或类型存在的合理性得到充分的阐释和证明的文化重建功能。这两种动态文化功能交相作用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之中,拓展了祭祀文化的表现空间,增加了祭祀文化的涵量,进而使中国古代的宗教表现出鲜明的哲学化、伦理化、现实化等特征,同时还蕴含着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明初,朱元璋取法宋代的钦先孝思殿,在宫内设立奉先殿祭祀祖先,创立起明朝的内庙祭祀制度。设于两京宫中以奉先殿为核心的内庙,实为明朝皇帝的家庙。其在设置、渊源及祭祀礼仪上,都有一些不同于宗庙的特点,是明朝皇帝祖先祭祀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以"用事延年"为主旨的齐地"八神"祭祀与方仙信仰紧密联系,具有浓重的民间性、地域性特点。秦及西汉时期方仙思想兴盛,"八神"祭祀逐渐发展为国家宗教祭祀的中心;东汉以后,随着儒教地位的逐步提高和佛教的渐趋传入,方仙信仰日渐衰落,"八神"祭祀逐渐远离历史舞台。但依然有民间祭祀的承续,孔望山杯盘刻石即是其祭祀遗迹的历史实物。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元上都郊野祭祀考元代皇帝每驾幸上都都要在郊野举行祭洒马奶以祭,这个祭祀又称之为“洒马奶子”。据《元史·祭祀六·国俗旧礼》载:“每岁驾幸上都以八月二十四日祭祀谓洒马奶子,”祭祀顺序为“拜告天又呼成吉思御名而祝之曰:托天皇帝福荫年年祭赛者”。这可能指的是...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诗经》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沛霖 《学术研究》2002,(5):111-114
《诗经》祭祀诗中以祭祀祖先的诗歌为多 ,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和武王的诗歌为多。这是因为 ,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初 ,祖先崇拜在维系内部团结 ,强化本族统治 ,排斥和贬抑殷人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文王、武王作为周代商的实践者也是天命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祭祀他们就是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 ,也就是肯定和强化变化了的现实。祭祀文王、武王的这种现实意义是祭祀其他列祖列宗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3.
杜鹃 《兰州学刊》2006,(3):60-62
较之于西汉,东汉的祭祀乐舞体系更系统化、规范化。东汉建立乐舞伊始就以复古为总的指导方针,但它是以王莽元始改制时所建立的制度为蓝本。单就体制而言,东汉祭祀乐舞分为郊祀乐舞、祭祖乐舞和其他祭祀乐舞三大类。郊祀乐舞大体与西汉元始时期相同。祭祖乐舞,东汉历代帝王有所兴作。由于东汉提倡节俭,故东汉各皇帝的庙乐制度与西汉大不相同。关于其他祭祀乐舞的记载并不很多,我们只知其有乐舞,不确知为何。从总体来看,东汉祭祀乐舞的建设分为光武帝草创时期和明帝之后的完善期,其中,汉明帝时期是东汉礼乐制度建立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诗经》祭祀诗古今研究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祭祀诗和宗教祭祀诗又称郊庙歌,简称祭歌,是宗教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诗歌。作为一种宗教文学,祭祀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性,同时不同民族的祭祀诗又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所以象情歌、史诗一样,祭祀诗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祭祀诗都包括在《诗经》中,研究这部分诗歌不仅对于认识文学史,而且对于研究宗教思想和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艾红玲 《南方论刊》2008,(9):51-52,54
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具有攘祸、求福、报恩和怀念等功能。民国以来,许多祭祀活动都不再举行,不过,对逝去的亲朋友爱表达怀念和崇敬之情的祭祀活动依然保留。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祭祀之礼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祭奠先烈、祖先等祭祀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而且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正确的祭祀之礼能积极引导现代精神趋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两汉时期国家祭祀制度的研究,前人虽作了些必要的研究,但有扎实的学术专业基础并执著不移取得成果的人不多,以专著论述形式介绍的也很少。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民族学院王柏中博士新作《神灵世界:秩序的构建与仪式的象征—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下简称《神》),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该书共九章,加绪论、结语、参考文献、后记,共计27万字。该书是作者长期研究汉代有关祭祀的结晶,是以汉代祭祀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部理论专著,全书内容涉及汉代的祭祀活动、国家祭祀礼仪和祭祀制度、祭祀活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商王朝对方国的祭祀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商王朝来讲,祭祀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正因为如此,在方国臣服之后,商王朝便通过使方国助祭、到方国举行祭祀活动、任用来自方国的贞人等手段,对方国从精神和意识形态上进行渗透和影响,取得了一定效果。以周方为例,文献及周原卜辞都显示出,在祭祀方面,周受商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的许多诗篇描述了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活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农事指耕耘、播种、管理、收获和贮藏等事宜.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农事是立国之本,祭祀为治国要政,农事和祭祀活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程万里 《学术论坛》2012,35(12):5-9
宗庙作为祖先崇拜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种族兴盛与存亡的象征,是资格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是血缘政治的象征。宗庙制度在周代被通过"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从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都有非常详细和严密的规定。同样的策略也被后代的统治者所沿用,把建立宗庙制度作为礼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彰显国家权力的归属。宗庙祭祀内容包括灵位、祖先的神像、坟墓等。而宋以后,皇家制作用于典礼和祭祀的帝王图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定制,主要表现为卷轴绢本的朝服像,不仅历代沿续,视如一朝一代的典章记录,同时亦作为家国大事,变成宗庙制度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帝王图像被与礼制、宗教、国家祭祀以及皇家帝系象征性地联系起来,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帝王图像的存在是帝王权力世袭合法性的重要见证;其次,帝王图像作为祭祖活动中的媒介,被通过仪式性表演使得帝王权力获取民众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20.
木叶山是契丹祖源地、发祥地,故辽代皇帝频繁前往祭祀。对木叶山的祭祀,包含祭山神、祀天以及祭祀祖先等寓意。辽太宗时期佛教已很盛行,辽太宗遂变革传统祭山仪,将祭拜观音一环增加到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中。辽太宗即位初期,祭太祖庙、祖陵等祭祀祖先活动非常频繁,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基本伴随祭祀祖先的活动进行。从天显八年(933)开始,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次数随着其祭祀祖先活动次数的减少而减少了,且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大多在游猎过程中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