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过玉门,我从铺位上怅然而起,脑子里充满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望着车窗外的荒滩戈壁,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到乌鲁术齐一下火车,未曾谋面的朋友在站台上等,我当即抹去脸上的愁  相似文献   

2.
风起了,花落了,心便似一道梦一般,随着弦音滑入那抹不去的雨丝中。忘记是谁说的,少游的词,总离不了一个愁字,而看到这里,这一个愁字却无端地凝重起来,在平淡中随着雨落浸透土壤,慢慢地化成一种情绪,立也愁、坐也愁,而偏偏这样的愁和闲交织到了一起,浓得化也化不开。化不开也好,纠缠进了一种缠绵,随着那一个愁字逐渐滋生出来,最终成就了一个永远。——《春梦何处》美丽彩虹  相似文献   

3.
少年愁     
辛弃疾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我们这些已跨入新世纪的少年,却早就品尝着愁滋味。”这不是“强说”而是“实说”的少年愁。刚刚说要“减负”,没想到加在我们身上的负担却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可怜我们这些嫩胳膊嫩腿的莘莘学子!有人戏称我们是“没有思想的作业机器”,但“机器”也需要保养啊!“十·一”放长假,我们却成了永不停转的车轮。不信,请看看我在放假期间做的几道:“习题。”1、已知:数学试卷3张,语文试卷2张,化学试卷4张,政治试卷1张。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完成?解:不能…  相似文献   

4.
在现存的李清照词作中 ,写“愁”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认为 :李词之“愁”,南渡前以“闺愁”、“闲愁”为主 ,南渡后以“家愁”、“乡愁”为重。其后期词作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较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5.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  相似文献   

6.
徐世富 《新天地》2011,(6):60-60
星期四,该上作文课了,尽管窗外杨柳依依,阳光温暖的抚摸着大地,可我心中却如萧瑟的晚秋,课堂上,同学们又该愁着脸苦思冥想,恨不能把脑袋敲破来东拼西凑地完成习作了,我也该皱着眉头“享受”同学们的习作带给我的“乐趣”了。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的写作呢?  相似文献   

7.
莫愁女在我国古代是影响很大的文学故事人物,然而正是在此著名的人物身上,古往今来却产生许多讹传和误解,我们曾为此撰文加以辨析。前不久,又出现了一种“石城莫愁并非女子”之说。此说见于广东中山大学编辑出版的《历史大观园》一篇题为《“石城莫愁”并非女子》文章。(载该刊1989年第五期,作者黄飞英)中。文中提到古今三莫愁,即洛阳莫愁、金陵莫愁和石城莫愁(按:即湖北钟祥石城莫愁,我们称之为“钟祥莫愁”;但由于钟祥县古属竟陵郡  相似文献   

8.
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当花季少女绰约的丰姿跃入你的视野,飘舞的衣裙模糊了你的视线之后,你或许不会注意到,在这茫茫人海之中,有着一个拥有太多平凡的我。我没有那清纯可人的亮丽外貌,没有那婀娜多姿的苗条身材,也没有那秋水般的明目,自然也不会顾盼生姿,更不会“回眸一笑百媚生”。我的笑容虽被人恭维过,但我深知那只不过是同“病”相怜的好友的善意安慰而已。然而正因为我平凡,我便少了漂亮女孩那过分的矫揉造作,却多了一份平易近人的随和与发自内心的真诚。靓女们整日生活在我辈视为樊篱的别人的包围里,一颦一笑都备受关注,不免活得很…  相似文献   

9.
这七八年来,对于我,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睡觉。说得更确切些,是从我爬上床到失去知觉之间那漫长的两个多小时。在四肢困乏,连呼吸都吃力的凌晨3点,我的思维却比上午10点钟还要活跃。脑袋里一遍又一遍“顺歌词”。那一串白天都想不出的复杂绕口令,却在夜里,在一个极度想把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 ,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 ,以手中的笔来诉“愁” ,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 ,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 ,满纸绕“愁” ,写“愁”而不言“愁” ,其中蕴涵着的是“悲” ,是“怨” ,是“愤” ,是“恨” ,谁又能解其中味 ?意境不仅富于意味 ,而且让人咀嚼不尽 ,意蕴尤深 ,在更深层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 ,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相似文献   

11.
老张和老李几年前就光荣退休了。他们是老同事,又是老棋友。最近,受单位照顾两人幸运地分到了新房,而且是同楼同层门对门。这样的美事本该高兴都来不及,可他俩却都犯了愁。为啥?原来,他们要搬进去的那幢楼,家家都装有电话机,人称“电话楼”。老张和老李愁的就是那小小的电话机。拿他们的话说,既然成了“电话楼”的一员,搬家不装部电话,太掉价啦! 于是,老张兴冲冲地搬家了。搬家那天,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张亲自捧了一台红色电话机进了新居。事后他还眉飞色舞地对老李说:“虽然这电话是自己掏腰包装的,可好歹也没有在‘电话楼’里掉价!”  相似文献   

12.
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花间范式”单一格局;以“耆卿为舆台”分流成两种审美范式,一种被周邦彦发展成清真范式,另一种被苏轼推衍成东坡范式。东坡范式与文人言愁风尚紧密相关,可归结为“东坡愁”。“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呈现三个审美特征:主体立场由“代言”转向“我言”;缘事动情,加强词作的叙事功能;呈现须眉本色及“性情之外不见文字”的美学风貌。苏词从容调度各种表现方法,将各类愁绪审美化,其旨归却指向人生的自由层面,以超然自适的文化人格从各种愁绪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张祜《题金陵渡》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张祜长于官怨诗.然而他的羁愁诗《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却成为绝句名唱,为后代很多选本所收录.诗中的“金陵渡”在何处?“瓜州”指哪里?唐宋已有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争议有增无已.我翻阅了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出版的关于这首诗的十多种注释,计有三说:  相似文献   

15.
女研究生想嫁却嫁不出去,男性想娶却不敢“妄”娶。高知女性无论是“惜嫁”还是“愁嫁”,都是国民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7,(1)
先别管书中写的什么,单看她那一只赤着的脚,单看她那低低的胸,单看她那一脸的静,就让人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怜爱。不免想起了一首吴歌:送郎八月到扬州,长夜孤眠在画楼。女子拆开不成好,秋心合着却成愁。毕竟已到了思春的年龄了,书中或许就有不少撩拨的字眼,少女分明地加入到书中的  相似文献   

17.
一天.要用到录音磁带,却一时找不到,在讲台里翻了个遍也还是无踪影。突然,小雪小声对我说:“老师,那天我看到春丽那边有一盘差不多的磁带。”我看了一眼春丽,她的眼光却故意避开了我,嘴里还在嘀嘀咕咕:“那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我潜意识里觉得她在撒谎。我按照同学们的要求让她下午立刻把家里的那盒磁带带到学校来,让大家看看。  相似文献   

18.
读诗词可以使燥热的心变得宁静,使贫瘠的思想变得丰富,使平庸的人生多姿多彩,因此我喜欢读诗,更喜欢读那些带有凄清、悲凉色彩“、愁”味很浓的诗词。唐代诗人张继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知道身在他乡的游子每当想起故土,是否会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呢?月亮将落而未落,这正是天将明而未明之时。此时,万籁俱寂,大地沉睡,可是诗人却没有睡着。乌啼,打破了沉静,却更加显示出这早晨的冷清。满天的霜雾,深秋时节诗人却还在异乡做客,停泊枫桥,体验那河上的寂寞与冷清。江岸上,枫树依稀,隐约可见,江水朦胧,渔…  相似文献   

19.
从1950年到1959年,从8岁到17岁,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最疼我”的也许的确是母亲,可是我却并无那一个“最”字横亘心中。  相似文献   

20.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7,(7):46-47
谁的爸爸最强壮维尔和比尔在争吵,谁的爸爸是更强壮的一个。维尔说:“你知道太平洋吗?那个坑是我爸爸挖的。”比尔不屑地说:“那没什么。你知道死海吗?那是我爸爸打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