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翻译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每次翻译高潮的到来,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应矢志不渝地继承和发扬。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阶段、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翻译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及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传统翻译理论以及实践的影响,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以脱离具体语境的、缺乏真实性的范例操练为主要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往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实践的影响很大。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翻译教学在翻译主体、翻译素材和翻译教学方法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应以学生和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平等对待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同等注重文学翻译和实务翻译。翻译教学应借鉴或采用"脑风暴法",也叫"工作坊法",以解决翻译教学中"谁在参与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以什么为素材"以及"如何进行翻译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翻译工作,特别是对于翻译理论与翻译的实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领域的探讨和研究,也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需要对当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关注影响翻译的诸多文化因素,作为其中因素之一的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反叛,这也体现在对切斯特曼提出的基本翻译伦理上.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分析,阐述了其对翻译伦理的反叛及原因,从而证明女性翻译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对先验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实践理性的提倡使我们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的很多标准进行反思和质疑。其中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可使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理性的提倡使翻译观念能随社会、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使翻译研究奠基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和汲纳可使译者注重翻译的社会影响,使译者在其无意识向意识的翻译过程中注重社会规范的遵从。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并使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反思与传统对话。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以来的不可译理论强调不同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形式的差异而产生了翻译障碍,从而否定不同语言之间完备翻译的可能性.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中以生活实践为立足点,阐明了其语义外在论观点,从中可窥见其对不同语言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同时做出完备翻译的不可能性的部分认同,但其出发点却与传统不可译理论大相径庭,结论则是翻译的开放性而非翻译的不可能性.文章试图超越纯粹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语义外在论的视角来讨论不同语言之间翻译的可能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翻译课教学中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因而,我们应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理论是有差异的,翻译理论要合理而有效地渗透到翻译实践之中,从而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经浩先生认为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中存在厚外薄中、主次颠倒的现象,并认为外国的翻译理论并不比中国的翻译理论优越,因此中国学者应该以研究中国的翻译理论为主。张先生关于“主次颠倒”的论断缺乏充分的根据。研究外国的翻译理论是有意义的。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该以研究当代中、西方翻译理论和当今翻译实践的规律为主要任务;以研究早期的中外翻译理论和实践为次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便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与国内文艺理论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介绍和深入研究相比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明显滞后 ,与当前国内深入讨论的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情形也无法相提并论 ,实质性的深入研究更是罕见。尝试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全面地介绍 ,以便能引起国内译学界的重视 ,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