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50年”中日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孙震海1995年9月25日至26日,“战后日本50年”中日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讨论会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新构想研究会共同举办。新构想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11月,是日本总理府认可的政...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的对越外交政策晓光,蒋兢1994年8月底,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问了东南亚4国,其中对越南的访问,被外交界、新闻界称为“本次东南亚之行的最关键一站”。①这次访问表明日本对越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战后初期至50年代,越南国内的政治演变和外国势力的插手...  相似文献   

3.
后冷战以来,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带来 了包括社会舆论和相互认识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与碰撞。同时,舆论也 是体现国家意愿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从社会舆论“三极模式”的分析方法角度,研究 了日本媒体对华舆论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政府决策与公众的倾向,认为日本对华舆论“倾向 化”与日本国民意识变化有相关性,也反应了日本政治在后冷战以来“总体保守化”的基本格 局。因此,本文对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与症结,以及中日双方调整对策提供了量化的材料 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本病”与新重商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管理经济模式下的新重商主义,对于日本战后赶超欧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为了刺激出口并抑制进口,日本对于“外部导向型”部门所实施的新产业发展战略和对“内部依赖型”部门所采取的保护政策,通过“价格—产业—流动”机制引起了“日本病”及“产业空心化”症状  相似文献   

5.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戏剧影响及两国传统戏剧的演出交流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延平日本明治时期,西洋艺术伴着西方文化源源流人日本,对传统戏剧的改革和西方新剧种的介绍、移植,成为日本戏剧界的主要行动。明治5年至20年(1872—1887),歌舞位的“洋化改良”风靡...  相似文献   

7.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1994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战后新文学界的旗手”、战后一代派的代表作家大江健三郎(下简称大江),其主要理由是:通晓西方现代派传统的大江,开拓出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  相似文献   

8.
20 0 5年3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日本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九届国际问题论坛”。中国社科院院直机关及日本所有关负责同志和来自上海、长春等地的专家学者约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着“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及对策”这一议题,从内政、外交、经济、社会舆论及思潮等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分析。值得指出的是,不仅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有较高造诣的资深学者披露了颇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许多年轻学者也发表了富有新意的观点。为了将围绕这一议题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本刊特从与会者提交的会议论文中选出四篇摘要刊出,欢迎相关学者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9.
林昶 《日本学刊》2006,(5):149-160
2005年的中国日本社会文化研究,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亦关注现实研究,一批反映日本社会现实、具有前沿水平的著述面世。“人文日本新书”、“中日文化研究文库”、“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研究丛书”、“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等一系列丛书、书系,在研究深度和  相似文献   

10.
张芙华 《社科纵横》2005,20(5):124-125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式,是对传统的治国方式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的一种创新和升华,它将其三种涵载体,即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社会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基本环节:1.加强与“依法治国”方式的结合,增强社会舆论的强制力;2.加强实际的宣传教育,坚定人们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正确的内心信念;3.冲破传统的治国方式,创立新的具体的德治环节,产生新的“传统习惯”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冯玮 《东西南北》2014,(9):71-72
“编纂会”新炮制的《新历史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称“皇室一脉相承,万世一系,是日本优秀的原因”;兜售“大东亚战争解放论”和“自卫战争论”两大否定侵略战争的理论;继续否定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教科书,文部科学省居然审定为“合格”。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日本华文报刊的考察─—以改革开放后来日中国人发行的报纸为中心日本国立新泻大学段跃中1994年11月18日,日本新闻史上第一次“在日外国人生活信息报刊总编辑演讨会”于东京召开。会上,《留学生新闻》、《新交流时报》等7家外国语报刊的总编辑就各自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90年代日本的对外贸易及其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徐梅战后以来,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其在“贸易立国”基本方针引导下,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日本自始至终贯彻片面追求出口增长的“加工贸易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4.
林昶 《日本学刊》2007,(3):143-156
2006年可谓中国的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丰收之年。不仅研究成果数量繁多,而且论题开阔并具深度。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现实动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批具有新颖观点和前沿水平的优秀著述相继面世。“日本学术文库”、“人文日本新书”、“中日文化研究文库”、“南开日本研究丛书”等丛书,荟萃了日本社会文化研  相似文献   

15.
据1982年4月15日出版的日本《历史学研究》杂志报道,1981年度的日本史研究会于1981年11月14—15日于日本龙谷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的总题目是“转折时期的社会结构与人民统治”。研究会的一个新方针是统一日本“近代史部会”和“现代史部会”,统称为“近现代史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和专家一致认为,目前  相似文献   

16.
“新国防族”的崛起是日本政坛趋向保守化的标志之一。一批年轻的国会议员以日本安全环境趋于恶化为由 ,企图冲破和平宪法的束缚 ,让自卫队更多地在“热点”冲突中披挂上阵 ,加快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新国防族”为日本安全战略新一轮调整推波助澜 ,已成为左右日本政局走向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国防族”目前还不是日本政坛的主流。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国防族”的固有弱点如过于褊狭、僵化的思考、缺乏与日本总体国家战略的整合等将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新奉献──读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刘岳兵千宗室先生是日本茶道奠基人千利休(1522~1591年)居士的后裔,现为日本茶道里千家第15代家元。他重视茶道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倡“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日本金融的“大爆炸”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1996年11月11日桥本首相和三冢藏相会谈,决定改革日本金融体制、金融制度,在2001年前实现金融自由化,并仿效英国①,把这次改革称之为“日本版大爆炸”。从此以后,“大爆炸”成为日本金融改革的热门...  相似文献   

19.
战后政治中的“亚洲意识”[日]若宫启文在冷战结束和亚洲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背景下,现在日本与亚洲的关系正处在重大的转折点,日本政治追求与“新亚洲时代”相适应,本文正是以此为前提,希望能考察一下日本政治如何逐步确立亚洲意识。日本不仅就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亚...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话显得周期过长。十年前,人们关心的是“日本为什么会成功”,而今天谈论更多的话题却是“日本为什么会失败”。似乎沃格尔大声疾呼美国向日本学习、石原慎太郎发誓日本可以说“不”的声音尚未消失时,日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