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 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2.
做思想家是痛苦的。东汉政治思想家仲长统就痛苦了一生。他生于公元179年的山阳郡高平(今鲁西南),少年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二十多岁,外出游学,渐露才华,“与交友者多异之”,人称狂生,又赞其“才章足继”贾谊等人。可他生不逢时。他主要活动在灵献两朝,正是汉之运祚将尽之际,社会矛盾和弊病已达极端,其家乡及其活动区是黄巾起义活跃处,又是军阀混战之所。这使他有条件清醒地认  相似文献   

3.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他出身贵族,但因使酒尚侠,喜谈世事,不屑谄媚权贵,一直没得高位郁郁不得志。晚年隐居苏、常二州,终于常州僧舍。他是北宋词坛上一位“豪爽精悍”的词人。清人陈廷焯在《白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必然有他的文学思想。但是,屈原只留下诗歌,没有文学理论著作。他的诗歌中虽然有一些涉及文学思想的诗句,诸如“受命诏以昭诗”(《惜往日》),“发愤以抒情”“重著以自明”(《惜诵》),“窃赋诗之所明”(《悲回风》),“道诗作颂”(《抽思》)等,为数也很少。同时,诗句是精炼语言,很简短,难以和盘托出自己的文学思想。单独依靠这些诗句来  相似文献   

5.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赛典赤赡思丁,一名鸟马儿,回回人,别菴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命之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关于赛典赤赡思丁的家世及出身,《元史》所载,仅此寥寥数语。据众多学者考证,其为西域布哈拉人,故“西域附元”说似乎已成定论。据《蒙兀儿史记》、《多桑蒙古史》、波斯拉施特《史集》、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及日本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等书所言,绝无赛典赤赡思丁于西域附元后即被重用之事,上述史籍均大同小异地记载了成吉思汗军队1220年春攻克花刺子模不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诗论     
元好问(1190—1275),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杰出的一位大诗人。在文学批评方面,当时南方有严羽,是以佛学论诗出名的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在北方有元好问,主要是以儒学论诗的杰出诗论家,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     
陶渊明,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公元365),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是晋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字元亮,晋亡之后,改名潜,字渊明。因为他做过一篇《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所以又被称为“五柳先生”。东晋末年刘裕专政时曾经征他为“著作郎”,他拒绝了,诗人颜延之作《陶征士诔》说:“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后人又称他为“陶靖节”、“陶征士”“陶征君”;还因为他最后做过八十几天的“彭泽令”然  相似文献   

8.
唐甄(1630——1704),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进步思想家。 他“上观天道,下察人事,远正古迹,近度今宜”(《潜书·潜存》,以下引),《潜书》只注篇名三十年呕心沥血,为文  相似文献   

9.
贵州之名,始于宋代,是时为一羁縻小州,其地在今贵阳。元置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州,控扼黔中、黔南及思、播、亦溪不薛(意即水西),地位日渐显著。明洪武中,更置贵州宣慰司,又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于是,“贵州”便成为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域的名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列为全国十三布政司之一,贵州省名自此确立,相沿不改。  相似文献   

10.
笔者的话: 茨威格所写的大量名人传记带给他的世界声誉,并不下于他的小说。久闻他的《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神文笔,可惜除《巴尔扎克》外,迟迟未见其余两大师的译本出现。今读茨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译稿(约七万字),深深为一位文豪潜入另一位大师的心灵深处为他作的评传所折服。前所未闻的独到之见、博大精深的学识、生动确切的比喻、优美悦人的文采,真令人叫绝。当然,茨氏此作也并非臻善臻美:观点难以全部苟同,文章也略嫌冗长噜吵。但又并不妨害它是一部稀世的评传之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分十个部分。各部分要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省南县)人。他是唐代中叶与房玄龄、姚崇等齐名的唐代贤相,世人称他为“时之英杰”之一武则天称帝时,非常宠爱权臣张易之、张宗昌。此二人,恃势横行,陷害忠良,无恶不作。张易之想除掉耿直敢言的御史大夫魏元忠,说他想背  相似文献   

12.
束晳文学论     
束晳(公元二六一?——三○○年?)①,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附近)人。他是一位“才学博通”的学者,在历史学、校雠学、博物学诸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相比之下,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倒是其次。可是由于束晳所著的《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等“遇乱亡失”,而《饼赋》、《劝农赋》、《补亡诗》等诗文“得行于世”(《晋书·本传》),于是为束晳次要方面的东西反而成了主要的方面了。从后人辑的《束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诗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好问(1190—1275),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杰出的一位大诗人。在文学批评方面,当时南方有严羽,是以佛学论诗出名的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在北方有元好问,主要是以儒学论诗的杰出诗论家,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论诗》三十首。  相似文献   

14.
赛典赤·欧麦尔·赡思丁是伊斯兰教至先知穆罕默德后裔,中国回族赛义德家族的始祖,是中国元朝(1271-1368)一位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公元问世纪初,他从中亚东来到中国,曾出任元朝中书省首席平章政事,晚年受忽必烈皇帝(1260-1294)派遗行省云南。他治滇六年,政绩卓著,公元1279年献身任上,被追神“咸阳王”。他去世时“百姓巷哭”,至今仍被人民怀念。一、回族政治家赛典赤·赠思西赛典赤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地方高级官吏,回族政治家,在那个时代敢于正视现实、洞察时弊,了解民倩,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根据人民的愿望,针对当时陕…  相似文献   

15.
温子升     
<正> 温子升(495—547),字鹏举,北魏文学家。祖笈太原(今太原市),后迁居济阴冤句(今山东荷泽县西南)为晋大将军温峤之后裔。温子升家世寒素,自幼勤学好读,乃至博览百家,文章请婉,初为广阳王渊贱客,在马房教诸奴子写字,因撰写《侯山祠堂碑文》出名。二十二岁时射策高第,补御史,台中文笔,皆出于子升手。孝庄帝即应,任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孝庄帝认为他是“当世才子”,甚为器重。曾为庄帝谋划杀尔朱荣,可见他还是一位颇有胆识的人物。永熙中(532—534),任待读兼舍人、金紫光禄大夫,迁散常待、中军大将军。东魏末年,高澄引为大将军谘议。武定五年(547),元瑾、刘思逸作乱,高澄疑子升与其谋,下晋阳狱,备受饥  相似文献   

16.
庞籍(988—1063),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进士及第后,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岡)司理参军,因黄州知州夏竦推荐,调到开封府任兵曹参军,迁官大理寺丞,知襄邑县(治所在今河南睢县)。后擢为群牧司判官。再出知秀州(治所在今上海嘉兴县),召为殿中侍御史,徒福建转运使。景祐三年(1036)改刑郎员外郎,判大理寺,进天章阁待制。西夏元吴反宋自立,庞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负责西北防务。由于他“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狄青当时在他手下为将。庞籍在抗御西夏的战斗中有功,而升为枢密副使,后改参知政事,拜工部侍  相似文献   

17.
郭璞(276—324),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他擅长诗赋,写的《游仙诗》和《江赋》都极为有名。因从小酷爱古文奇字,后来又成为一位伟大的训诂学家。在他不算很长的一生中,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外,更重要的是,他以毕生的精力,“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来疏通训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抱不世之雄才伟略,正道直行,竭忠尽智,然,“信而见疑而,忠被谤”,含千古之奇冤,积满腔之忧愤。眼见国事日非,“谗者益章”,无可告语,只好借助手中的一只笔,抽抒撼天抑地之哀怨,“怼世侉之浑浊,颂己身之修能”(《汉文学史纲要》),“自铸伟辞”,“郁为奇文”,挺光彻霄汉之奥采。“气往轹古,辞来切今”,“金相玉质,百世无匹”(《文心雕龙》),“其衣被词人,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语)屈原  相似文献   

19.
徐铉诗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公元916——991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据《全唐诗》和《宋史》介绍,他“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并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他精通小学,爱好李斯小(?),亦擅长隶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订《说文》,又参与编纂《文苑英(?)》,与弟徐锴齐名,时号“大小二徐”徐铉初仕吴国(安徽泗县),做过秘书郎,又仕南唐,当过李(?)父子的文书,曾被贬谪泰州(今江苏六合县)为司户掾,后又因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当巡抚时犯了专杀罪,而被流放到舒州(今安  相似文献   

20.
<正> 萧穆,字敬孚(敬甫、敬父),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4),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终身只是一个秀才。更没有做过官。他自幼好学,长而抄、校书,以全部精力用在读书、校书与搜辑明清史料亦即“网罗文献”上。他30岁左右,见到曾国藩,曾国藩称之为“今之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