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交易和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生产要素在生产组合过程中呈现出不可分离性、作用非均衡性、部分可替代性、比例变动性等特点;因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了生产和流通,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审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和基本分配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已成为一种弱势要素而知识逐渐成为一种强势要素。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引起贫富差距拉大。为保持社会稳定,兼顾公平,必须实行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并采取相应措施抑制贫富过度分化。  相似文献   

2.
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3,(3):120-127
本文就台湾进士这一地域历史人群之成员总数、名录、佳话、义举、轶事等钩沉索隐、取证考据 ,并就清代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有所介绍和评估。认为 ,台湾进士是一个于今不在、于今不再的人群 ,宜以“地域历史人群”视之 ;台湾幕友、台湾班兵、台湾塾师、台湾教谕等亦各是一“地域历史人群”、各是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张容南 《河北学刊》2013,33(1):122-127
弱势群体是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缺乏平等的公民身份,遭受社会歧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影响,难以满足一些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功能性活动程度较低的群体。关于弱势群体,国内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从经验层面分析其成因和类型,对何谓弱势这一学理问题的解答尚不够令人满意。西方政治哲学从分配正义、承认政治及能力路径等视角对弱势群体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能力路径视角较优,在此视角下可以包容分配正义和承认政治的要求,可对何谓"弱势"给出相对准确和较为全面的分析及认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是什么力量在导引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的良性循环问题,计划决定论者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力量,市场决定论者认为是市场的力量,计划与市场决定论者则认为是计划与市场的共同作用。我认为,上述三者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指出国民经济运行导向的本质。实际上,真正导引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四  相似文献   

5.
<正> 我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一条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但是,客观上存在着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国民经济计划发展规律。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发展为什么说是两条规律而不是一条规律?这两条规律之间、计划发展规律和经济计划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借助行为经济学模型分析,在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体系中,农民处在只能被动接受分配结果而不能参与分配决策的弱势地位,这是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源所在.因而,改善农民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让农民平等地参与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韩志国同志的《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质疑》(《学术研究》1985年第五期)一文,对这两个支配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异议。作者探索真理的精神是可敬的,文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是,作者得出结论说:“这两个‘规律’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必须从根本上予以否定”,却是令人难以同意的。本文仅就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客观存在着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以下简称“计划规律”)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质疑》认为,斯大林所提出的两个规律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其实首先发现计划规律并初步揭示它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即阐明其“理论前提”)的,并不是斯大林,而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准备《共产党宣言》时,恩格斯就指出过,在新的社会制度下,“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提出,在未来社会中,“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深感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论述精辟,现仅就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问题谈些体会。 一、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切社会生产必须遵守的普遍规律,所不同的只是它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化生产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因而,不仅要求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而且要求自觉地调节社会劳动的分配,这种自觉地分配社会劳动,是通过国家制定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实现的。所以,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一种客观必然性,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有了优越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刘华富 《天府新论》2006,(Z1):52-54
一、行政成本评估必要性和可能性行政成本能否进行评估?作者认为,政府的行政成本虽然有其特殊性,不能够像企业的成本那样做到精确计量,但是可以评估的。这种评估可以在事前进行———有利于政府的行政成本控制,也可以在事后进行———可以对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进行衡  相似文献   

10.
很多旨在减少贫困的发展工程最终由于迫使大量人群迁移且没有妥善安置这些人群而增加了贫困。导致迁移的发展工程今后还将继续 ,所以需要对迁移现象作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篇文章肯定经济学在赔偿问题上的贡献 ,但对赔偿的局限性和经济学家在重新安置人口的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不恰当方法提出了批评。文章认为 ,那些被迫迁移的人所经受的物质和非物质贫穷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经济学提出的以赔偿为中心的解决办法所具有的补偿能力。文章简述了被迫迁移所包含的贫困风险 ,指出安置政策的目的和手段不相配 ,并批评了当前在安置中采用的经济和资金评估方法。文章提议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 ,其中心目的是重建被安置者的生活 ,除了对损失做出赔偿外 ,还有必要为此进行发展投资。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必须把迁移造成的贫困化及其原因、结果和解决方法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政计划成为分配和调控社会资源的重要行政手段。行政计划基本原则,确立有助于从法律角度全面规制行政计划活动。这将有助于行政计划成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指导相对人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行政调控手段。行政计划的基本原则: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风险社会中,环境危机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呈现极端分化的收益与支付格局。人为因素相关的危机过程给某些群体带来收益,而给另一些群体带来危害。风险酝酿与爆发的博弈格局极端地有利于强势方,而不利于弱势方,潜藏着巨大的社会与道德问题。在面对与处理当今世界的环境危机中,应该认识这种风险分配的逻辑可能产生的社会危机与道德风险,探索应对这种不平等格局的公共知识与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哥伦比亚亚马孙地区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决心巩固原住民的自治权和传统的环境管理形式 ,从而确保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本文分析了它所依据的假设。对源于这些假设的实践所进行的考察表明了这些项目和计划的矛盾性。这些项目和计划热心地将传统知识置于首要地位 ,结果成为理性认识论和逻辑的提供者。马洛卡人是居住在亚马孙西北地区的传统原住民。巴拉康是随着对橡胶的商业性开发———一种贯穿该地区暴力殖民化的“放纵的资本主义”的范例———而引入的大群落。文章通过引用这两者的历史资料对它们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城市地区与交通、特别是可持续地方交通网的设计和评估的关系。它介绍了与城市环境中交通工程的新理念相关的思想变化的脉络 ,因应公路网建设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情况 ,一些新的理念现今受到决策者的重视 ;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可持续交通方式发展的途径 ;在现代英国的住房模式中 ,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对于街道形态和道路布局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回顾了城市形态以及指导不同设计倾向的理论的历史之后 ,本文评述城市的发展 ,指出低密度发展和死板僵化的交通网———特别是越来越依靠单一的、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的缺陷。英国较近期的城市设计倾向是 :更连续的街道形式 ;更少采用简单的道路分级系统 ;更平等地看待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设计理念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评估交通网的需要。本文最后部分论列了分析交通网的一些技术。在结语中指出 ,通过增加城市的密度和保障街道网的设计采取更有利于环境的方式 ,可以促进可持续的交通系统。为达此目的 ,需要强调对街道网性能的评估。量化的评估技术将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一个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经济学会财经分会国民经济计划组不久前举行了一次学术座谈会,着重讨论了地区综合平衡问题。下面是讨论到的一些问题中的几个问题。地方计划机关要不要、能不能作综合平衡工作有一种意见认为,由于主要物资和大部分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是由中央集中统一计划安排的,所以在国家计划定案之前,地方无法搞综合平衡;而在国家计划(或控制数字)确定后,地方再作综合平衡,又失掉实际意义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生成机制】彭万荣在《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当代流行文化面临两个基本的社会生存环境:一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社会生存环境,一是国际外来文化的社会生存环境。其中,本土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而外来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强势文化更容易同化弱势文化,影响并制约弱势文化的发展;而弱势文化主要表现在对强势文化的顺应,在有限的范围和程度上对强势文化进行反抗。主流文化衍生出来的流行文化也承续了主流文化的规则,即强势文化发展出来的流行文化比弱势文化发展出来的流行文化更容易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赏罚的伦理功能□黄明理余龙进将道德这一高尚的精神生活与赏罚这一似乎卑俗的功利性因素联系起来,并构成———概念———道德赏罚,也许会被认为是对道德精神的亵渎。在伦理学界,依据最权威的观点,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非功利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蒋明提出,按比例发展规律要求社会劳动的分配遵守一定的比例,计划规律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服从统一的计划领导,是两条规律。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仍然有决定比例、调节比例与保证比例实现的作用,因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与流通的一个重要的调节者。同时,价值规律又是制订、修订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贯彻计划、实现计划的有力杠杆之一。在决定、调节国民经济的比例与实现这些比例时,在制订与贯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及盈利的计划时,在进行经济核算时,在规定计划价格与商品流转计划时,以及在制订工资、分配计划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但是财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且财政困难还在加剧,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深入分析财政困难的成因,研究走出财政困境的对策,对顺利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至关重要。一、当前国家财政困难的主要表现财政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主要环节。国家通过筹集和分配使用财政资金,来实现自己的职能,保证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往往超过财政资金供给的可能,财政资金供需之间(收支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杠杆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杠杆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经济杠杆的概念、实质以及主要经济杠杆等问题谈点个人看法.关于经济杠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在《政治经济学辞典》中,"经济杠杆"的概念被概括为:"社会主义国家用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手段."我认为这一定义有以下三点值得商榷.(1)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这有一定的片面性.实际上,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也有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如在我国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越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