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学术史回眸我们拥有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等著。55万字。中华书局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顾青。长期以来,古典文学界专注于研究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却忽视了古典文学学术史的反思。80年代初,西学及新方法的冲击,曾引发对古代文论...  相似文献   

2.
东汉二百年间的文学思想的发展,走过了由政教附庸到独立自足的艰难历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新旧文学思想交错推衍,纠结前行,到东汉后期,文学终于坚定地走向了它自身。东汉文学发展史中的几个趋新的文学现象——理论阐述的文学思想与同时期文学创作倾向不完全同步,谶纬思潮对文学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中越来越重视个人情志的抒发,以及逞才游艺的文学创作倾向,尤具重要的文学思想史意义。它们不仅是东汉文学思想史的重要理论内涵,也对整个中国文学思想史具有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易》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及文学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这种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一是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一是平行类比的个案研究。前者是以《周易》为理论基础,就文学理论的重大问题追根溯源,从《周易》中寻找文学思想的哲学根源;后者是从作家本人的易学著作出发,把其易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看成趋势一致的两条平行线,研究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鉴于这已公认的真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都认为“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应的产物”,都注重了对某一文学作品或一定时期的文学的繁荣与萧条与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生活、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却没有或很少有意识地思考过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也很少在这方面进行美学探讨。这样,就使我们很难透视到中国古典文学样式演化的内在联系性和丰富性。音乐存在于文学之中。古典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离不开音乐的辅助。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是根源于劳动生活的需要。它直接产生于劳动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典文学与精神史研究的问题,我想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立足于精神史研究的立场,从古典文学这一领域出发来研究精神史;另一个是立足于古典文学研究的立场,将精神史研究作为研究古典文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谫论中岛敦对中国题材的撷取和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对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都曾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甚大,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日本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以中国古典文学为源的文学创作现象,也出现过许多亲近中国古典文学又极具汉学渊源的作家。他们中有的将中国古典文学“拿来”,融会贯通使其成为日本文学的骨髓和血液,如松尾芭蕉、森鸥外等;也有的将中国古典文学“拿来”,“生吞活剥”使其成为日本文学的框架及内容,如芥川龙之介、井上靖等;还有些作家将中国古典文学“拿来”后,改造、消化、生发开去,赋予原型以新意,如中岛敦等。…  相似文献   

7.
杨华丽 《文史哲》2011,(1):109-115
冯沅君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又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对这两重身份的解读,目前学界还存在太多缺失,而对《淘沙》这篇重要作品的忽略,就是其表征之一。《淘沙》这篇杂感共三部分,分三次登载于1924年的《晨报附刊》。从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生涯来看,1924年是一个过渡期,而《淘沙》中的《郑振铎君中国文学者生卒考》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洞察力以及重文献、言必有据的治学方式等,一方面体现了冯先生前期所受学术训练的成果,同时也预示了冯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品格、气象与格局。从冯沅君的新文学创作历程来看,1924年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淘沙》中的《郭沫若君的十字架》体现了冯沅君对浪漫抒情派的文学主张的认同,也为我们读解冯先生自身体验与其小说中所描述的悲剧性情感冲突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入口。从《淘沙》的第三部分《朱谦之杨没累两君的荷心》可以看出,冯沅君对书信体之于展现主观个性、营造抒情氛围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在此期的小说创作中多有实践。所以说,《淘沙》是我们深入探讨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尚永亮 《云梦学刊》2003,24(1):126-128
回首上个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文学史料学的研究和建构却相对滞后,其间虽出版过潘树广的《中国文学史料学》(黄山书社,1992),徐有富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这两本大著都是通论性质的,而具体涉及某一时期的文学史料学专著却未能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九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和时任总编的傅璇琮倡议策划,拟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由傅任主编,邀约国内各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头撰稿,以期尽快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是文学宝库中十分珍贵的遗产,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历代对爱情诗的评价却极低,多数被斥为“艳诗”“淫辞”而打入冷宫。就是建国三十多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者也未给予应有的评价。本文试图从爱情诗的发展,历代的评论和今人估价中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一己之见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艾略特影响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思想,主要是诗的非个性论和形式论。这两个文学思想的来源,可以通过济慈的文学思想而追溯到康德美学的形式论。此外,这两个文学思想还受过其他诗人和文论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熊曲 《船山学刊》2010,(1):152-154
姜宸英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诗人。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唐宋派复古传统。卓然自成一家,在当时享有盛誉。由于他作品散佚零落,故研究的人较少。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归纳姜宸英的文学思想.展现姜宸英文学思想的独特性,并丰富认识清初文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王志鹏 《兰州学刊》2011,(11):116-122
唐宋两代诗歌的繁荣呈现出两种风格迥异的特性和面貌。一般把宋代诗歌的议论化、散文化的创作倾向归于的科举策试制度。从敦煌佛教歌辞来看,创作主旨十分明确,宗教宣传特征也很突出,其创作思想与唐宋间诗歌主理尚意的文学思想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佛教为了广泛宣扬宗教思想,创作了大量佛教文学作品,同时十分注重对我国民间文学体式的吸收运用。而大量的佛教文学创作实践,一方面对民间文学作品有较大的提升和改造,同时反过来对我国传统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也有较大的启发和影响。研究唐宋文学思想的转变,应当重视佛教和民间通俗文学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象征主义思潮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兴起,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或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古已有之,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戏曲)的主要表现方法之一,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无数运用象征手法的成功例证,更有象李贺、李商隐那样专以象征取胜的诗人。至于近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由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与借鉴外来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道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概括一点说,则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道家代表人物的品格及思想所给予中国历代作家的影响;其二,道家经典作品的文学特质对历代作家产生的影响;其三,道家的审美观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一个作家,当他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之后,这种影响必然会有意无意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在言行中表现出来,在审美情趣中反映出来。当然,由于各个时代有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这种影响有时突出表现在这一方面,有时突出表现在那一方面,这也是很正常的。本文以唐代之前中国文学为观照对象,将这种影响作一简略的回顾。先秦文学中,真正受到道家影响的作品主要是诸子散文与楚国文学。两汉至南北朝,时间长达八百年之久,其间,道家思想时起时伏,在不同阶段,对文学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李未醉 《兰州学刊》2006,(9):66-67,28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诠释等方面都卓有建树。朱熹文学思想流传到越南,对越南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贽的文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开放性思维和“异端”个性是其文学思想的两大支柱 ,而“童心”则是其文学思想的内核。李贽以“童心”为统帅 ,还具体阐释了以“性情”为出发点的文学创作规范和以“化工”为尺度的审美准则。因此 ,在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时代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晚唐重要的诗人李商隐,其大量的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都是与晚唐时代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且体现着时代的文学思想。本文从诗人的咏史诗和他的追求朦胧与幽约的艺术效果两个方面论述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晚唐文学思想及这种思想对他的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晚唐重要的诗人李商隐,其大量的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都是与晚唐时代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且体现着时代的文学思想.本文从诗人的咏史诗和他的追求朦胧与幽约的艺术效果两个方面论述他的诗作所反映的晚唐文学思想及这种思想对他的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创立“说部”,引起士大夫们的格外注意。目前学术界对“说部”的研究多侧重于目录学和文体学的价值,而对其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新变缺乏足够重视。“说部”包含两大类内容:批评与学问。王世贞将此前处于辅助地位的杂考、诗话、札记等成果提高到与诗文创作成果等视的地位,突出“学问—批评”与文学创作关系的重要性,彰显其“文学创作”“学问—批评”双峰并峙以及学问、批评、创作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念,使中国的文学学科思想更具结构的完整性。这一观念是中国古代文集编纂观念和文学思想演变过程的一次异变,对此后中国文学观念与文集编纂思想及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开始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这一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方法论的变革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初年朴学与西学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到“五四”文学革命中考据学和进化论相结合的新方法成为主流,再到“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主义的初步成功,这一切都说明,方法本身似乎是研究的途径和工具,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认识哲学。所以,对”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考察,既是我们认识“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促进21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