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思政的主阵地,旨在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的校园服务,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易班"要明确自身定位,即构建高校网络学习的新平台、学生网络互动的新社区以及新型的网络宣传阵地。克服互联网后发的用户热度低,网络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发挥"易班"校园服务优势,线上线下联合,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打造寓教于乐的网络学习平台,使高校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雪俏 《现代交际》2015,(4):226-227
易班,区别于人人网、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是专门面向高校注册学生的网络互动社区。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上海高校分三批进行试点,成为了上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网络思政的主阵地。上海市易班工作试点第二批主要集中于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两所民办大学。其中上海建桥学院自2010年5月开始开展易班建设,推出了"十项工作进易班",做出了易班品牌化。如何结合民办学校、学生特点,将易班与学生社团建设相融合,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推进民办高校易班学生社团开展建设的科学化、艺术化,从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到学校"十项工作进易班"之"校园文化进易班"。  相似文献   

3.
李金韦 《现代交际》2014,(6):232-23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文化逐渐渗透到了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高校丰富的办学资源也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有力依托,校园网络文化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大力地推进大学文化的各项建设;尤其是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需要有与之相符的先进的大学文化。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影响角度,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从而推动适应高水平大学的大学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相比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①网络文化在与传统校园文化的碰撞、融合后,形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即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QQ群、手机短信等为载体,以发送和接收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等自组织特性。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通过易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关于"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重要举措。上海建桥学院是上海市第二批易班试点高校,2010年5月开始开展易班建设。作为民办高校,如何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将易班与班级建设相融合,发挥易班区别于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站的独特优势,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海建桥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消费日益呈现出新业态,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新媒体时代我国公民网络文化消费活动既存在个性化、大众化、共享化等特点,也存在非理性、娱乐化、无序化等问题,急需找到正确的引导途径。应该针对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网络文化消费活动的特点,开展网络文化产品内容建设和消费引导,实现网络文化消费与传统文化消费的优势互补、合理共存,让网络文化消费走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7.
易班是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二级学院易班工作站成立的初衷就是在当前网络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利用易班这一平台,实现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把易班打造成"听取学生真声音、了解学生真关切、解决学生真困难、把握学生真动态、助力学生真发展"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9.
闫丽 《现代交际》2010,(12):57-57,56
建设良好的阅读文化是高校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网络与设备,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并建立巨大规模的网络数据库,为阅读文化建设提供高速、快捷、方便的网上信息服务与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是一项关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高校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有助于建设绿色校园。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影响及问题,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一些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网络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对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易班为研究对象,对易班的特点进行概述,结合当下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基于易班现有功能为高校学风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并构思轻应用的开发和使用方式,为高校学风建设增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谢艳霜 《公关世界》2024,(3):133-135
融媒体视野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若是继续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与方式,必然很难满足教育需求。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易班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已有不少高校加强该平台的利用,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易班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对易班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指出高校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话剧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面临较大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及校园话剧的发展和现状,以广西师范大学校园话剧的发展为例,探索高校共青团如何通过借力校园话剧,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精神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6.
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包括文化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两方面,这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素质、社会稳定和增强城市软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关键在于树立都市文化消费品牌,发展文化消费价值链或集聚带,提升文化内涵和形象;重点是抓好"三网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大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培育原创文化,吸引文化人才,建立文化高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符号是地域、民族或国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文化符号对象化的结构性机制可以反观人类整体结构、总体精神的发展,也可以使人反观自我个性的状态和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传承传统文化符号是青年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维度。当前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符号消费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异化表达,后现代虚无主义文化下对文化符号的碎片化解读,全球化下文化冲突对本土文化符号的挑战等情况不同程度地造成文化符号记忆断裂,影响高校青年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为此,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传统文化符号的现当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进高校青年文化身份认同感;运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培养青年群体传承文化符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陶冶作用更是如此。在目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下,大学校园比较注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而部分学校忽视了精神文化发展。目前,这方面存在对教风、学风、校风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精神文化活动开展不足、网络文化建设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及学校周边环境冲击了这方面的建设,大学生自身发展特征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有:优化大学的精神文化环境,开展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注重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直接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准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设计师把握产品受众和设计出为市场接受和欢迎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了几种主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试分析其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民文化需求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何芳 《科学发展》2012,(6):108-113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渠道和文化载体的出现,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上海市民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由于文化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文化消费时间不足、文化产品价格较高、优质文化产品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市民实现文化需求存在一定的障碍。上海应积极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与体制,切实保障市民基本的文化权利,以进一步提高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