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论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统论在南宋时,由于理学发展和民族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趋向,更加强调对于历史的道德判断,而且在强调"尊王"的同时,还突出"攘夷"的内容。方孝孺的正统论是宋元以后最有影响的正统理论,其理论渊于浙东金华学派的"尊本明统"的正统说,其特点是极力突出历史道德判断的意义,即有意超越一时的已成事实之是非,以一相对恒常的道德标准裁量历史,引领历史向善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方孝孺也有一定调和道德判断与事实判断间矛盾的考量,提出所谓"变统"的理论。方孝孺的观点对以后的历史理论与史学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尼采哲学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他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权力意志论是尼采思想的集中体现,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思想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尼采的哲学,并了解其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 (一) “正统论”是中国史学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它的出现和发展,显示了中国史学跟政治的密切关系,也正因为这样,环绕“正统”的争论,才历代不已。 王夫之在他的论著中,对历代“正统”问题十分注意,而且因应他所处的时局,藉论“正统”而表达他的政治思想。但在过去,不少学者认为船山反对谈什么正统不正统。日人内藤虎次郎在他的《支那史学史》第九章<述正统论>一节说: “《读通(钅监)论》的著者说,这类事不值一提,故关於正统论,书中不置一言。 国人魏应麒也接受这种看法,说船山“不作正统之妄说”,柳诒徵在《国史要义》论“史统”一章,一方面将王船山归入“不持正统  相似文献   

4.
朱子的正统论着眼于"一统",强调统一对政治秩序建构的重要作用,朱子提出"无统"说,也是建立在他对"一统"的强调之上。正统强调的是政治秩序本身的价值意涵,而不涉及过多的价值理想问题,但是朱子强调政治秩序是政治理想实现的前提。蜀汉在朱子那里是作为"正统之余"而存在,其正统性并不在于其创立者本身的德性,曹魏非正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党内思想建设问题做了重要论述,并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各种思想、组织、政治等问题提出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本研究主要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本出发,分析探讨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政治品质意蕴.刘少奇认为,共产党人只有通过实践中的锻炼和修养,并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身,才能成为"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合格党员.在新时代的今天,也只有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质、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持中站牢政治立场,才能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6.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梁启超指出:“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后,述中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念,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著的内容与形式,决非不足论之事.本文对传统史学中具有典型性的欧阳修的正统观做一探讨,以期加深对欧阳修史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期望通过这一探讨,加深对传统史学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着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由来论、类型归属论、历史方位论、现实本质论和发展道路论这五论的联系和统一上,揭示中国为什么必须搞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什么特质的社会主义,确定什么样的实践"中心"、实行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证"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要义"的深邃历史根源、深刻现实依据、客观内在性质、根本思想原则,从而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层级内容的,其所独具的这一整套历史哲学理论,作出概要式的梳理和阐明。  相似文献   

8.
赵永春 《学术月刊》2012,(6):137-146
宋辽金对峙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自称"正统",辽人和金人也自称"中国"、自称"正统"。元人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就围绕着辽、宋、金的"正统"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直至元朝末年,才由脱脱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承认了辽、金的正统地位。此后,有关辽金"正统"问题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刘浦江认为"明代士人普遍否认辽、金正统","彻底颠覆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与史实相去甚远。明代确实有人试图通过重修《宋史》,颠覆辽、宋、金三史"各与正统"的"正统体系",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但并非是普遍否认辽、金正统,这从明代官方未支持有关重修宋史的建议,并由国子监主持刊行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一史",以及"二十一史"在明代的广泛传播等方面就能看出来。它说明,试图否认辽、金正统一派的观点并未为明代主流正统观念所采纳,主流观点仍然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并未被颠覆。也说明,逐渐强化"华夷之辨",并按照"尊夏贱夷"思想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并未为明人所普遍接受。而逐渐淡化"华夷之辨",倡导"华夷一体",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古代美德伦理学中"美德"的含义须结合自然目的论思想才能获得清晰界定,近代规范伦理学中的"美德"定义同样也预设了一种对自然的全新理解。然而,由于现代学科的划分,研究者经常会忽略对伦理范式所预设的自然观的考察。唯有将思想家对伦理生活的思考置于其所处时代的自然观下给予考察,一幅"自然—个体—社会"的整全图景才会被清晰勾勒出来。只有考察了自然观更迭对伦理学范式转换的塑造作用,才能真正理解伦理学从美德论向规范论转变的深层意义,以及二者的当代融合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马聪 《南方论刊》2021,(3):35-37
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式,而意志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研究的前提和重点.马克思的意志论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哲学领域,也贯穿他的经济学思想始终,只有把"意志"放在实践活动中探讨并加以运用,才能实现意志论的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实践意志观往往是我们在研究时容易忽略的方面,但它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