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报酬偏低已成为我国初次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劳动报酬偏低对于形成合理的收入结构、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和谐阶层结构的形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原因很多,既有制度、体制原因,如现行工资制度不合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壁垒等,也有市场自身的原因和政策原因,如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再分配调节功能缺失等。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提高劳动者报酬在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在初次分配领域健全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在再分配领域深化税制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白小平 《社科纵横》2006,21(9):94-95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生存权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本文围绕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特征,较为全面地构建了劳动报酬权的内容,提出了在破产案件中劳动报酬权应优先于税收、所有权和抵押权的相关理论,并对欠薪保障制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收入与消费密切相关,消费调控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内外需求不均衡发展,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房价上涨过快、社会保障不完善抑制居民消费行为。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发展,应当加大货币政策在消费调控中的作用,发展和完善信贷消费,完善促进消费增长的税收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4.
由于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降,分配不合理加剧,利用非市场的因素攫取财富引起社会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在失业量较大和工资增长率较低情况下拉动内需始终无法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引起了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实施更为高效公平的收入分配改革成为焦点.对于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的期望不断提升,期待政府对于初次分配不再是"零参与",应该对在分配领域里纠正市场失灵承担责任;应该执政透明;应该优化市场分配的外在制度,如改革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等;尽快实施分享工资制等新的报酬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里着手冲破利益集团的阻扰,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政府主导下的收入分配最终要理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建立收入消费的健康关联.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性收入差距和工资性收入差距表现明显;14个区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但是不同功能区内部结果存在差异,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正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继续扩大,但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城市发展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可能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等都出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徐向国  薛伟 《学术交流》2006,(4):98-100
2002年以来,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水平和位次均低于吉林省和辽宁省,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反哺政策缺失,第三产业对居民人均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小,国有经济比重大,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农业经营方式分散等。应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以提高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位次。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中国近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若剔除实体经济行业中的垄断行业,差距则更大.整体而言,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偏向于虚拟经济行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居民整体收入差距,而且导致经济资源不断向虚拟经济行业集中,投机性投资需求和社会不满情绪增长,并损害了经济效率.因此,应采取措施遏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特别是为应对十三五期间社会深层次变革,谋求未来高效发展的全新动力的具体要求,必须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初次分配领域强调迫切性,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整体收入的比重,再分配领域重点将抑制收入差距和保障社会公平的目标具体化、微观化和定量化,从而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周健  邵珠琼 《创新》2016,(2):96-107
研究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提升,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的大背景——跨越"刘易斯转折点"下进行。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辽宁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研究推断,辽宁省在2010年左右开始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由于进入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辽宁省劳动报酬份额将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文章依据辽宁省劳动报酬份额的VEC模型以及与国际比较预测得出,2010-2020年,辽宁劳动报酬份额水平会从48.66%提升到55%60%。而要实现这一结果,则需要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制度建设以及调整人口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居民收入构成来源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项.从四分项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转移性收入,二者都起着差距促增的作用,而经营性收入则发挥了主要的差距促减作用,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很小.从主辅收入角度看,主要收入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收入角度看,初次分配收入是差距贡献的主体,但发挥着差距促减的功能,而再分配收入却发挥着差距促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澈元  窦开龙 《社科纵横》2005,20(5):219-220
论文对中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制度安排与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透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采取了"城市倾斜、工业偏向"的政策取向,导致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日益明显、城乡产业关联效应不强、城乡产业结构高度同构.根据城乡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的空间指向偏好,构想了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的圈层图.提出了通过产业合作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城乡第一、二、三产业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第二产业合作,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城乡第三产业合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China'svillageandtownshipenterprises(VTEs)havenowdevelopedbeyondtheusualpatternofprocessingindustries,andhavemuchincommonwithurbanindustriesintermsofprofessionaldivisions.lnrecentyears,45%ofthetotalvalueofruralindustrieshasbeenderivedfromheavyindustry,whilemorethan40%ofthetotalvalueoflightindustrycamefromsectorsusingnon-agriculturalproducts.Theoutputvaluesofthethirty-foursectorswithinruralindustriesareverysimilartotheirurbancounterparts(thecoefficientofsimi1arityisabove0.7).ThedevelopmentofV…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and income distributionduring the current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effect of the rural labor flow on income distribution.I. Size of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on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uralareas is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rural migrant population. However, it isregrettable that we do not have accurate figures for the …  相似文献   

16.
陈英 《社科纵横》2009,24(12):111-113,117
汉代阶层、行业、区域三大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破坏社会公正,而且危害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魏钦恭 《社会》2005,40(2):204-240
本文辨析和检验了收入不平等的两种表现形式及其对公众容忍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客观收入差距对公众容忍度并无直接影响,而感知的收入差距越大,对不平等的厌恶倾向越明显。但客观差距大并不意味着个体感知到的差距大,感知偏差及情境分割效应的存在,区县而非省级、时下而非过往的收入差距状况更易为个体所捕捉和感知,进而对其容忍度产生间接影响,且这种情境传导效应及对客观差距的感知程度在不同群体间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为我们理解过大收入差距与较高容忍度共存的反差现象提供了基于分配结构异质性的观察视角和情境反应在地化的经验解释。  相似文献   

18.
吴愈晓 《社会》2012,32(4):112-137
一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最近甚至开始出现女性超过男性的趋势。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本研究探讨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并着重检验影响教育获得的各主要因素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性别不平等存在城乡差异,农村户口居民的性别不平等程度高于非农户口居民;第二,父亲的职业地位指数(ISEI)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低,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第三,兄弟姐妹人数越多的群体,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最后,不同教育层次入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程度也不相同,教育层次越低,升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笔者认为上述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模式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父权制观念或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认同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周扬  谢宇 《社会》2019,39(4):186-209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两期数据(CFPS 2010、2012)和动态研究视角,本文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当今体制二元分割下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流动的发生机制及其经济后果,提出体制分割成为影响劳动力市场机会结构和经济后果不平等的重要集体性中介因素。体制对工作流动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体制的稳定性效应,即为其成员提供内部庇护,从而降低体制内工作流动率;体制的收入效应,即与体制外流动相比,体制内工作流动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增长;体制的壁垒效应,即体制阻止和排斥体制外的劳动力发生跨体制流动,从而影响工作流动的方向。经过使用倾向值匹配、IPTW等统计技术控制样本选择性后,分析结果显示,体制分割的这三方面效应均呈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本文将体制分割与工作流动过程相结合,探讨体制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动态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层与流动现状。  相似文献   

20.
单吉堃 《学术交流》2007,(11):102-105
在中央政府大力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仅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还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加速了资本深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