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源于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因应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要之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需要之产物。由于历史上潮人未能产生自己的仓颉,潮人也便与自己的书面文学擦肩而过。然而,口头文学却不会因此而无迹可寻。发祥于潮州的土著畲族,其始祖盘瓠就葬在潮州凤凰山。其《高皇歌》、畲歌仔等口头文学作品,应该是潮州古代文学萌发的源头。而书面文学之出现及其滥觞,应在中原移民南迁入潮及中原文化融入潮州之后。南朝刘宋年间,佛教开始传入潮州。由是,潮人文化得以在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长期浸润之下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土壤正是潮州古代文学赖以滋长之温床。而历代莅潮官员之文学移植与栽培便是其萌生、滋长之首要外在因素。因而,唐代是潮州古代文学之滥觞期。潮州古代文学滋长伊始便呈显着儒佛交辉之文化运势。  相似文献   

2.
<正> 在粤东潮人的历史文化进程中,韩愈以其治潮八月的功绩使潮人最终完成了自身的封建化进程,备受潮人的缅怀和敬仰。而在韩愈之前的陈元光,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在潮汕地区还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其诗歌创作的成就,就更是鲜为人知。本文拟就《龙湖集》等遗存诗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对唐代南方诗坛的贡献等略陈管见,疏漏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演至唐宋元明,体例渐趋完备,自后历代承先而创新有之。潮州为中国一定之区域,故其《志》亦随风而有所发展,惟因世变时移及战乱所扰而佚而毁没,所传世至今者不多,致世多不知潮州方志究有多少?最古者如何?笔者乃试就残存文献予以初步探索,终得隋《潮州记》至民国《潮州志》共二十八种之发展史辙,并略试探其发展与创新之略焉。  相似文献   

4.
地方学是一项综合学问,“跨学科”“跨域”是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重要的学科生长点。《潮史·潮人·潮文——吴二持潮汕文化研究论集》收入吴二持对潮汕文化的研究成果,共计25篇文章,主要分为三大版块,即潮史、潮人和潮文。其涉及多个学科,有宏观把握也有细微论证;在时间跨度上纵向涉及明、清乃至现当代。部分是先后承担古籍整理课题成果,如《韩江闻见录》《潮州诗萃》《潮州耆旧集》等,这些成果为传承弘扬潮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源。每篇文章都有相当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学术观点,大部分选题具有开创性,这是颇为难得的。同时该书认为潮学研究首先要“抢救地方文献”,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才能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吴二持对潮州文化潜心研究耕耘,其“抢救地方文献”的具体实践值得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5.
韩愈来潮之前“潮人未知学”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关于唐代潮州州学兴度问题之探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此语既出,后人遂咸谓潮之有文化乃自韩公始,是以有颂诗“不有韩夫子,人心尽草莱”之句。苏轼碑文显然本自韩愈《请置乡校牒》,但却有逾本意。其实,韩愈在牒文中有一段话至为重要,殊堪注意:  相似文献   

6.
《潮州耆旧集》是冯奉初编纂的明代潮人文章总集。所录体裁齐全、内容广泛,较为真实地记载和描述了明代国家、特别是潮州地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冯氏当年据以编选的各家别集或已亡佚,或流传不广。因此,《潮州耆旧集》拥有较高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大型古籍抄本《潮州诗萃》的规模、形制;简要评述其文学美学成就;阐述其在潮人文化史上的价值,包括体现潮汕先贤志节事功、间接反映潮汕历史重大事件、歌咏潮汕的地方胜景与文化遗迹以及诗作者游历为宦行脚所到沿途之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等多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潮州书院建置与我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发展受潮汕历史文化人物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因素决定;表现出山林化、以人为重、因人而设以及学术性、办学的自由性等特点。潮州书院建置的具体定址及环境营划受传统的潮汕风水理论影响,注重山川形气与宅居方位的布局以体现潮人避邪趋吉的风水理念。潮州书院建筑的内部格局还体现出潮人文化以礼作为等级观念的象征意义以及平衡和谐之美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嘉靖本的《荔镜记》已形成自己独立的声腔,这种声腔在南戏常用曲牌基础上变调而歌并吸收闽南民歌等当地音乐入曲,以闽南方言创作戏文曲词说白,并以闽南方言演出;这种声腔又有潮州腔与泉州腔之分,因两种声腔的音乐、语言、受众很接近,因此可以合腔,《荔镜记》就是使用潮泉合腔的戏文。《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不论是潮腔还是潮调,都见出至迟到明中后叶一种独立于正字戏、也独立于闽南戏的潮州本地声腔已经成熟地运用于潮州、海陆丰的戏曲舞台。这些潮州戏文虽然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其体制则秉承南戏的长篇巨制、七角行当以及基于曲牌体的灵活自由的演唱形式,甚至还有一些唱正音的遗存。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与当地乡社祭祀小戏结合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潮人郑昌时所著《韩江闻见录》的大体年代基础上,笔者从中发掘出一些研究潮州古音的材料,并据此对二百年前潮州音的许多特点与声类系统、韵类演变的时间、层次等问题,作些实事求是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潮州湘子桥历史悠久,结构独特,是潮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湘子桥的建造体现了治潮官员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桥梁独特的结构跟韩江航运的历史息息相关,"湘子"之名体现了潮人浓烈的崇韩情节。潮州湘子桥在潮州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1990年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诗集《龙湖集》,该集作者是距今1300年前开创漳州的唐初名将、诗人陈元光。集中有《祀潮州三山神题壁》诗三首,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抒写三山神庙最古老的诗篇,与“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王勃、骆宾王)同时,摆脱六朝的绮靡浮艳,有陈子昂之风骨、读来韵味盎然。另者,从诗三首中“龙凤敕碑铭”、“瞻庙开明贶”与“九重颁岁祭”“万古帝王钦”诸句看,御封“三山国王”应在唐而非宋,故疑志乘诸文的误载。陈元光距肇迹于隋的三山神庙仅百左右年,时近事鲜,对考究三山神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陈元光诗中所言应该是最可信的了。下面逐首注释,以请教文史诗词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是从诗剧开始的。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二年,他一共写了八个诗剧,即《黎明》、《月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广寒宫》、《孤竹君之二子》。其中《凤凰涅槃》等六个诗剧分别收入诗集《女神》和《星空》。可以说诗剧创作既是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的滥觞,又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中,有一个“向戏剧的发展”阶段。所谓向“戏剧的发展”就是指诗剧的创作。他说:“我  相似文献   

14.
《离骚》中的人物性质争议最多的是“女媭”,王逸认为女媭是屈原姊。后世承王说者,往往加以附会以证成其说。一是以文物遗存来附会,以《水经注》及其所引袁崧说为代表;二是从文字音训来附会,以洪兴祖《楚辞补注》为代表。游国恩肯定了张凤翼“妇女之通称”的说法。袁崧《宜都记》所载文物遗存是真实的,其附会女媭庙为屈姊庙,使材料自身存在矛盾,在秭归境内无屈原庙(祠)而有女媭庙,于理难通。女媭庙中“捣衣石犹存”揭示了女媭的身份,秭归之女媭庙、捣衣石的文化遗存,证明其是纪念“媭女”星的,而非屈原姊。媭(婺)女,是二十八宿之一。《离骚》中的“女媭”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女”星宿。  相似文献   

15.
<正> 半个多世纪前,已故史学家罗香林先生曾著文《唐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考》,认为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确如晚近地方志乘所言,是光州固始人,曾久任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父子由河南领兵人闽,“为带有移民性质之防戍”而今分布于闽南、闽西南、粤东之汉族一支“河老”民系,“固以元光父子所部将士之移殖为骨干”。罗先生所论,于闽南粤东开发史、汉族移民史,以及唐代府兵制度、边疆民族政策等关系甚大,不能不认真对待。我们把罗先生的结论放到唐前期的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的形势中加以考察,发现与当时史实及各种制度多有不合,其所引据的资料亦与正史多所抵牾。兹据管见,先献所疑,附论陈元光平蛮、开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对妻子形象的构建,受儒家身份的规定,历来偏重于品德。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的性别意识——对妻子体貌的注意与描写,是对儒家身份规定的逾越。文章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妻子形象描写范式,并讨论了儒家"身份"规定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史·哲”栏目隆重推出了我国著名古代文学评论家陶文鹏、历史学家祝总斌和龚延明的文章。陶文鹏《论宋词浪漫神奇之“造境”》,认为滥觞于屈原的《楚辞》,又在唐代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众多诗人的作品中放射出奇光异彩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8.
<正> 清初诗坛钜子赵执信曾于康熙三十五年应其科试同年、潮州知府张克嶷(拗斋)邀请,在潮州居留了八天。据《饴山集》所载,赵执信在潮州期间共写了14首诗,为他本人,亦为潮州的历史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录。另一方面,他的诗,亦给潮州文史工作者留下了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9.
《华人时刊》2010,(2):93-93
广东省潮州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除建立海外潮人博物馆,为乡贤回归的人士办实事,进一步促进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还召开影响力巨大的侨博会,促进潮州的底蕴发展,增强潮州城市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刊载陈勇博士《潮海开关史事考略》一文,该文援引不少珍贵档案资料,就"潮海开关的一些重要史事,诸如开关的具体时间、开关与开埠的关系、开关后潮海关与粤海关的财政关联等问题加以甄别考证……"不乏创见,为之耳目一新;但对于1853年粤海关创办的潮州粤海新关和1860年实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潮州新关的关系和名称变更的厘定、潮州新关开关时间、开关与开市(埠)的关系,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对此,略为考辩和商椎,目的也是为了"使有关讨论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