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末,台湾客家族群之文化意识逐渐苏醒。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和台湾施行多元文化发展政策之下,台湾的客家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政府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政策,逐渐重视客家文化之发展,改善过去客家文化式微的境况。台湾客家族群,正可顺应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政策发展潮流,在台湾本土建构一套完整的客家文化发展政策,使客家文化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项重要内涵,进而建构台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的重镇。  相似文献   

2.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透过这一"隐性"特质来阐述台湾客家人所兴起的危机意识及其族群在这一危机中的反应,同时就客家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反思,目的是增进我们对台湾客家族群现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客家运动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客家人迁居四川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客家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四川在客家体系的存在,四川在客家体系中的地位,客家与客籍的区别,客居四川的生存环境,以及四川客家的文化特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和平徙居和多元文化融合是四川客家族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客家人迁居四川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客家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四川在客家体系的存在,四川在客家体系中的地位,客家与客籍的区别,客居四川的生存环境,以及四川客家的文化特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和平徙居和多元文化融合是四川客家族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中对女性的描绘和对女性的讴歌,展现了客家女性独特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以及客家族群独特的女性文化特点。这些山歌也教化着后人,加深了客家人族群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推动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类型入手,侧重分析客家土楼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作为客家人群共同体聚族而居的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体现了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又在与原住民的互动中再生出新的地域性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反证了客家人是由中原汉人、闽南人和畲等族群在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土楼成了这一人群共同体文化遗产的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客家精英发动了一场以抢救与复兴客家语言文化为主要诉求,且意欲藉此激发客家族群意识觉醒、争取客家政治与经济权益的社会运动.台湾客家运动兴起的原因错综复杂,它是在台湾社会的转型、客家族群危机意识的反弹、闽客情结的促动和客家社团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史实出发批评罗香林过分强调客家的中原汉人血统,还是从族群理论出发批判其“族群中心主义”,可能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罗香林研究客家时的社会情境和他对客家判定的标准。罗香林注意到了客家与畲民之间的血缘融合,从而发明和解释了“民系”理论,并从文化上来论证客家民系之优秀。罗香林对客家的界定,依据了客家人士的访谈,暗合了族群理论,也揭示了他那个时代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地域范围。1930年代前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存在着对客家人和客家地区的自我认同,民众对谁是客家人,哪个地方是客家地区,其实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相对清晰的界限。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重新解读三省交界地区宋以来的历史进程,或许对思考客家学自产生以来一直挥之不去但又无法得到正解的问题,即“什么是客家”,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茶亭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茶亭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受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客家人的精神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客家茶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茶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自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降,客家茶亭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