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2)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裁决,将中国在断续线内的主张定性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历史性权利,认为该权利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庭的裁决存在诸多瑕疵:仲裁庭混淆了历史性权利与海洋自由的关系,将海洋自由与公海自由等同,对中国海洋立法作片面理解;夸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洋法中的地位,没有全面解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甚至对该公约的一些理解是错误的;仲裁庭故意夸大缅因湾案的作用,削弱对中国有利的案例的适用。仲裁庭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其作出的裁决不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3.
4.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是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南海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之后,周边国家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并相继提出对南海的领土要求,形成了南海问题,且日益复杂化。随着中国崛起进程的日益深化,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忧虑增多,南海的海洋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南海问题诸多方面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淑云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5,(3):81-86
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地缘政治争夺为国家安全服务,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自近代以来,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每一次转变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道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7.
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兼论中国的空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政治研究中最常见的理论之--地缘政治理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先后出现了"海权论"、"陆权论",以及"空权论",并为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在大国崛起中扮演了承担设计国家战略的使命.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加剧了国家利益的争夺.而且拓展了国家安全的领域.尤其是制天权与制信息权既成为各大国关注与争夺的焦点,又是地缘政治理论今后研究的新领域.回顾并展望地缘政治理论的昨天的演变、今天的现状、明天的趋势,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掌握中国的空间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旅行作家利用现代主义文学策略,叙述对于剧烈地缘政治变迁的主观经验,使旅行叙事成为严肃思索现代性后果的写作模式。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的《在中国屏风上》是旅行叙事"小说化"革新的开端。毛姆借助叙述视角的有限性,以及"漫游者"对视觉现象的批判性意识,打破了以往游记控制意义生产的独白式描述。以乡村性为基点的本真中国的操演,改善了毛姆关于战争和意义断裂的现代性体验。然而,怀旧与现代性的同源性意味着毛姆对现代性不可逆性的承认,并以世界主义作为伦理回应,从而实现旅行叙事在20世纪新的文化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承袭了朝鲜半岛分裂和南北对峙的格局,并被处于“一超”地位的美国所主宰.由于失去大国保护,朝鲜开发核武器力图实现安全自救.作为应对,韩国引入“萨德”.然而,“萨德”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其战略手段与目标严重错位.该现象主要源于美韩同盟中韩国的从属地位以及美俄和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如果韩国要维护国家安全,应当把维护半岛安全作为战略目标,为此,其应当构建真正的南北互信以减轻对域外大国的战略依赖.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对女性问题的考察始终没有在性别对立的视域上审视,而是始终将女性问题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加以研究,不仅将其放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理解,而且始终与政治、社会和法制发展的进程当中审视其与前者的一致性,这一研究典型地呈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以此形成的结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女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2OlO年12月18日,《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联合主办的“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建平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湘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厅级纪检员刘云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语境下,国家治理与政治安全的理论与实践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二者在内在本质上统一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主权,并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根本。由此,二者在发展进程上也呈现出国家治理转型与政治安全变迁的紧密互动关系。伴随国家治理由运动式到制度化再到善治型治理模式的转换过程,政治安全也呈现出从以军事政治防御为中心到以政治体系良性运行为中心再到以维护人民安全为中心的变迁轨迹。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的全新部署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政治安全维护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不断创新理念和方式来提升政治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此,新时代政治安全的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并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价值、治理主体、治理机制与治理技术等具体层面蕴含的内在要求中探寻出新时代政治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18.
汪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正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国内的民族问题却也更为明显、激烈地浮出历史地表,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议题。面对"转型中国"的宏大叙事,"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如何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同各有关方面进行广泛的对话?同时,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知识人,应该如何回应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现代化的严峻冲击以及日趋紧张的族群关系问题?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转型中国与中国多民族文学关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可 相似文献
19.
20.
正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共收到76篇论文,来自中、日、意等国的近百位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共同探讨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个方面,对20多年来新兴的社会文化史进行总结、反省与展望。会议论文涵盖了社会文化史理论与方法、新概念与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