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尚未形成对于妇女的公共教育形式,妇女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使其知晓"为妇之道".教育内容以道德礼法为首,还包括女红家务、典籍文化、音律丝竹等,上层社会妇女普遍读书习文,音乐艺术修养也受到重视.此外,朝廷、官府还时常以树立、表彰道德楷模对妇女进行道德教化.妇女道德观仍以传统纲常礼教为基本准则,尤以贞、孝为要,但也具有一定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陈才训  周慧敏 《学习与探索》2020,(5):156-165+192
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正统文人置于传统知识谱系,民间性、传闻性、实用性成为其最基本的文化属性。娱乐消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功能,它最能体现文学的审美意义,但受"文化"小说观影响的正统文人却对此持否定态度;一些小说家也对小说的审美娱乐功能表现得并不自信。"文化"小说观使小说家固守以"新闻"为小说的观念,记录新奇传闻成为小说家的基本创作方式。"传闻异辞"直接导致文言小说创作中出现"一事多载"现象,并使讲述型结构模式及超叙事结构成为文言小说重要的文本形态;"文化"小说观还对小说家题名、小说标题等"副文本"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促使一些小说家在建构文本形态时积极向传统知识谱系靠拢。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我国女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干将的胡适 ,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武器 ,在批判传统妇女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他的妇女观 ,对五四时期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新定位作了舆论上的准备。但由于其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固有的妥协性 ,又使其妇女观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妇女观是指社会对妇女的看法.人类的妇女观经历了从"文化人"、"经济人"、"政治人"到普遍人权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演变;考察妇女问题有三个维度,即分别以男人、人和妇女自身作为参照系,并对应于平等、博爱、自由三层面内涵;从总体上看,妇女问题的症结在于生理基础-分工选择-环境强化综合因素的作用,其解决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文明三个层次着手.妇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人类异化生产的结果,其解决在于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与社会总异化的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5.
尚中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文化确立的"和美"、"和爱"、"和立"、"和达"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历史地维护着民族文化的独立统一性,也责无旁贷地担当着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以"和爱"思想认知社会的多样统一性,化解各种危机与冲突,以"和美"观念引领"真、善、美"社会终极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和立"、"和达"原则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体系,从而实现无本质冲突的和谐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幸福思想史上两种主要幸福观念的批判性分析,本文认为,幸福就是享有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在人生中能够持续存在的积极快乐。幸福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想象、追求和体验,主体对幸福的不同体验也反过来影响着其对特定意识形态的态度。"中国梦"是对幸福的一种想象和许诺。从思想建构的角度理解,"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确的幸福观念,而且需要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建构起社会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幸福想象。  相似文献   

7.
李三虎  李燕 《探求》2012,(1):5-15
对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从文化来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强调科技对文化的带动作用。但从科技方面来说,科技创新本身需要从文化上加以建构,以便聚焦对自主创新的文化认同。目前自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经济命令",其文化建构至少包括如下四个层面:一是自主创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创新成果,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其对自主创新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适应自主创新话语的本土文化解释,以便将创新文化意向呈现为一种民族认同;三是在突出国家、区域创新角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内生创新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四是着眼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借助"学习型社会"概念,将自主创新展示为一种公民生活方式。通过这种创新文化建构,就是要提高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革命     
"革命"不仅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以往对"革命"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社会历史进程的变革之中,其实,这是对"革命"这一重要范畴狭义片面的理解.把人类的社会革命仅仅理解成以暴力来夺取政权,这实际上是对"革命"这一概念范畴的误解.这是在语言翻译过程中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革命观替代了认识和实践领域中的"革命"概念.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革命观,深入理解"革命"这一概念的本真涵义,倡导一种渐进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观念创新引导下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对于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那瑛 《学术交流》2007,4(7):116-121
中国是以空间来建构社会的,世俗秩序是生命空间的仿制,是"天上人间"的同构。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源于对天地运行和物理形态的感知与思索,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组织严密的天体秩序和四方隔绝的地理位置启迪了中国人,"天圆地方"、"天尊地卑"成为对生命空间的抽象概括。空间秩序成为社会结构的模板,"天人合一"成为社会建构的"元叙事"。空间的垂直度体现为天、人、地的排列,"天"成为掌管"人"和"地"的至上权威,反映在社会设置上就是等级制度的建立:皇帝、官僚、百姓形成了垂直的社会等级结构。空间的水平度体现为"尚中"观念的确立———皇权为最高权威,"中国"成为华夏乃至世界的中心。以"尚中"与"差序"为核心理念,中国人建构了从物质空间到理念空间、从政治空间到文化空间、从私人空间到社会空间高度一体化的空间秩序,实现了社会的高度整合。中华文明的孕育、产生与发展都与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密不可分,对空间观与社会秩序二者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社会的原初形态,从而借助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我国京畿地带与全国局部地区广泛传唱的"西调",咏唱妇女生活的题材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歌咏大家闺秀与高门贵妇苦苦相思之生活状态居多,歌咏佳人与士子密约 幽会的生活形态居少,歌咏女性慵困疏懒之日常生活景观的更少.由此推断,妇女题材的"西调"应当是一种以表现青年女性单方相思为主的恋歌,整体"西调"基本是一种以反映闺妇怀人为主、兼及青年男女其他生活题材的俗曲.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它的实质,则会发现:内中的女性故事片段只是一个象喻符号或表现手段,含有浓厚的比兴色彩与政治色彩,这类俗曲不过是一种失意文人的哀歌![关键词"西调";闺妇;题材;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