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使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达到更高的新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富民兴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中阐述了“红军的创建,红军长征和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长征精神永不忘和‘新长征,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富起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三部分颂扬长征精神,第四部分主要写要让宕昌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宕昌3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宕昌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路线观,对做好现阶段新形势下的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笑笑 《公关世界》2022,(2):123-124
每一种精神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铭记长征精神,才能从辉煌的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才能使之与新时代新发展结合,把党的历史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30余万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完成了从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到大西北根据地的战略转移,不仅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而且为中国革命积蓄了革命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中,最主要的是依靠人民群众的长征精神。时光荏苒,长征胜利已经81年,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依靠人民群众的长征精神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维冬  李自强  王斌 《现代妇女》2013,(12):316-317,314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且作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进一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长征》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何立波 《老年人》2015,(2):42-43
格达活佛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白利寺活佛,著名爱国人士。红军长征时期,格达活佛以自己的地位和影响,积极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和宗旨,组织僧俗群众筹粮筹款,为党和红军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是宗教界爱教爱党爱国的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初,格达  相似文献   

8.
天下事     
《老年人》1996,(12)
天下事首都隆重纪意长征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9.
将星闪耀长征路──红军长征中的湘籍将领侧记夏远生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史册上,数以千百计的湘籍红军将领战功赫赫,英名永存。这里撷取若干闪光的情节片断,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长征先遣屡建成奇功拉开长征序幕的是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  相似文献   

10.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在这伟大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之旅中,中国军人克服千难万险,穿越11个省,终于战胜了围追堵截的百万敌军,奇迹般地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不朽篇章。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对当年红军的壮举心存敬意,而长征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被当代国人仔细收藏,成为他们创建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申蕾 《公关世界》2022,(12):138-139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比如,历史文化中的红军长征精神、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强化学校对学生的育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南梁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它是土地革命期间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具体包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和忠臣于党、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他们从南梁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南梁的政策,使得南梁苏维埃革命政府得以繁荣和巩固,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战的出发点。南梁地区在我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文化生活、政治文明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在红军长征北上的女红军中,杨厚珍是中央红军中唯一一位有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中央红军北上前,在女红军去留的问题上,中央提出了几个条件:1.必须是共产党员,思想政治上绝对可靠;2.必须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会做群众工作;3.要有好身体,能适应艰苦的环境。因为行军打仗,孩子一律不得带在身边。如果按照这些条件来要求,杨厚  相似文献   

14.
刘静 《职业》2020,(10):77-78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笔者基于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在分析长征精神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长征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态度,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前,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美国记者斯诺据此完成了著名的《西行漫记》,日本学者冈木隆三也有《中国革命长征史》传世。而在我国,虽然回忆长征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人对这段“家史”进行全面的记述。直到《中国红军长征记》问世,才有了第一部由中国人写成的长征史。该书的作者就是现年71岁的老人郑广谨。郑广谨本不是作家,也未曾投身红军长征,他能完成《中国红军长征记》这部煌然巨著,有着极为艰难的跋涉和攀登。1930年冬天,郑广谨出生在皖南绩溪一个大山沟里,因为家穷,他只断…  相似文献   

16.
《当代老年》2011,(7):11-1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各时期入党誓词都庄严凝炼。 红军时代的入党誓词 严守机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17.
蒋鑫 《公关世界》2022,(3):66-68
红军长征缔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传奇事迹,诠释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形成伟大的长征精神.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逐渐出现偏差,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有所弱化.因此,如何以长征精神为引领,结合新时代发展变化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保障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支撑.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下降的因素,从精神层面对民众进行引导,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待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控制力、影响力、主导权,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及精神文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精神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延续。本文主要是从红岩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红岩精神及长征精神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进一步梳理长征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心系群众、互助友爱;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内涵,弘扬长征精神,加强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引导高校团学干部从独立自主、找准定位;心系群众,做好服务;艰苦奋斗、提升能力三个方面解决其工作与学习难以平衡、功利与服务意识不清晰、能力与热情程度不匹配等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2):32-33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空间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服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