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严格区分“当代新儒学”(新世纪大陆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一脉相承之处,诸如积极回应当下问题、努力尝试复兴儒学、建构儒学本体论等,但毕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两个群体重建儒学的理路不同,所构建的新儒学的思想资源和关注层面相异;建构的儒学本体论也相差甚远.“当代新儒学”试图避免“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困惑,实现对“现代新儒学”的超越,并复兴儒学.但这个群体成员对于儒学的本体重构,或者太注重实际操作而显得“急功近利”,或者太“形而上”而难于被理解.“当代新儒学”的观点能否引起学界的共鸣和认可,人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
朱俊 《云梦学刊》2013,(3):63-71
检视台湾当代儒学诠释学的正当性与方法论,以回答它是否导致了当代新儒家过度诠释经典这一问题。林安梧否认熊十力有"六经注我"嫌疑,诠释是"存有三态论"哲学之要求。刘述先则提出"理一分殊"论。黄俊杰强调诠释与经典之间有两种张力,而孟子脉络解经法、"以意逆志"解经法是对此张力的缓解。李瑞全在儒学教学中实践体悟诠释方法。何信全则主张以西方形式逻辑来诠释儒学经典。  相似文献   

3.
张铭达 《理论界》2020,(3):84-88
上个世纪,儒家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全盘否定之后,变得衰微至极,直到数十年后,儒学复兴运动才开始兴起,可以说一波三折。这里复兴的"新儒学"指的是一批学者希望吸收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以抗拒全面否定传统的趋势,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出路。儒家通过吸收学习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思想来更好地适应当前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社会,同样的道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可以从传统儒家思想中提取新的视角。新时期的新儒者应该吸收西方现代化思想,"化西入儒",为儒学复兴带来动力,更应该让传统儒家思想走出国门,为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提供"中国传统方案",这是新时期儒家的使命。本文旨在分析儒家应如何在儒学复兴,儒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大大加深的背景下发挥儒学的"教化"作用,以及如何使得儒学进一步地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4.
论儒学的当代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于儒学的当代性问题进行了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的客观分析 ,考察了当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在建构儒学当代性中的得失 ,提出了儒学在今后进行当代性建构中必须要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宪政是西方文化传统长期孕育的产物,作为迄今为止最具操作性、最接近人道价值的制度,仍然处在向未来敞开的进化之路上。作为文化形态的儒学在"治道"层面上或许可以为宪政建设提供有限度的技术支撑,但二者分属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和规则体系,存在着文化基因上的非兼容性。当复兴儒学的文化意向试图转向恢复儒教"王官学"地位的权力诉求时,标榜复古更新的"后新儒家"就由学术上的荒诞走向政治上的反动,所谓"儒家宪政"既是对宪政的践踏,也是对儒学的歪曲。  相似文献   

6.
武圣强 《阴山学刊》2006,19(3):70-73
国内外广大学人对现代新儒家的界定、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等看法不一。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的时代意义与现代价值是它必须首先证明它在现时代的时代价值。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观这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这一文化思潮对全盘西化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驳论中得到比较细致却又是病态的发挥,但其病态的文化理论体系中又包含了合理的理论和方法论成分。认识现代新儒家与当前学科研究的关系可以在“一元统领下的多元互动”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儒家文化的核心,体现为它的伦理思想,儒学就是以伦理为中心的文化。和各种现象都含有正负两面性一样,儒家思想也有其精华的方面和糟粕的一面,并且儒家伦理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儒家文化涉及的方面颇为广泛,仅仅就精华的方面也不可能全面阐述,本文从儒家思想对于个人理想的形成、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晓洁 《理论界》2010,(6):99-101
儒学在当代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及其出路是近几年来学界的热点议题,对此,本文亦有自己的思考。我们除了揭示出儒学在当代中国所遇到的问题之外,还对其未来的发展出路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儒家基督徒"特指明末清初以来服膺、实践儒家存在方式并认信基督为终极信仰的知识性个体."儒家基督徒"具有其合理性存在的思想资源和儒学与基督教历史性对话的历史经验.关于"儒家基督徒"的论说为儒学与基督教对话提供了有趣而艰难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均衡观是儒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广泛蕴含于和的范畴及相关命题之中。均衡观对天人关系、文明(民族)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之内心的揭示,对化解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种族冲突以及道德危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孔子撰定的《五经》及其传记,即经学,乃中国古代文化之总汇;宗师孔子、祖述《五经》《四书》的儒学乃以人为本的"人学",它在构建和谐社会,避免人类生存危机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活儒学:当代儒学开展的基本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世纪后期以来,儒学的命运便受到了儒学研究者们的强烈而普遍的关注,并且先后提出了风格各异的拯救儒学的主张。然而,即便是以新儒学研究为契机而兴起的、至今仍极有热度的当代儒学研究,对儒学开展方向问题似乎也没有切实的应答和解决,以至儒学的实际生存状况仍然被描述为“游魂”。为此,本刊约请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等知名学者撰写了一组关于儒学在当代应如何开展的文章,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讲平等以后,等级观念长期以来受到反复批判.从儒家对等级的论述来看,等级制有合理性的一面,在以往的社会历史中,平等都是相对的,从未存在过绝对的平等.平等不是平均主义,不是没有差别.财富不平均,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平均主义更不合理,差异才可能公平.平等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人类的最高理想,现代社会的使命在于努力减少与减轻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儒学的转化与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时间、空间、阶层乃至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取径对儒家传统做了深入的阐述 ,并着重就“五四”以后现当代儒学的转化与可能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坚守人民本位,充分发掘儒学传统中民本思想的有益成分,构建现代平民儒学,是儒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自信是现代平民儒学的根基。现代平民儒学的实践者是人民群众,它区别于传统社会的"四民"。构建现代平民儒学,有助于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风貌,阐发中国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内在超越指儒家能够通过道德使得人生具有超越性,强调道德能够提供价值信仰,它源于并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但是,儒家思想的主体性特征必须放到启蒙以来现代性背景下讨论才有意义。儒家的主体性既可对接现代性,建立现代社会政治制度,也可克服西方启蒙以来的出现价值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现象,还具有西方近代以来的“公民宗教”功能,这些都是儒家主体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永捷 《文史哲》2001,(2):36-42
儒家道统的哲学内涵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道统说虽由唐代韩愈提出 ,但道统意识却是儒家自孔子以来的一贯思想。通过对宋代朱熹和陆九渊为代表的道统之争的详细剖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儒家道统意识对于儒学本身的发展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作用———道统意识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 ,但也会影响儒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孝文化存在的基础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新时期如何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种哲学,既要创构起一种独特的存在理解方式和秩序建构方式,又要建构起赋予这种存在理解方式和秩序构建方式以系统阐释的知识谱系、价值系统和存在精神,前者是哲学的精神历史学,后者是哲学的知识形态学.孔子哲学无疑是一种"不具有完全知识形态"的、体现其广阔政治诉求的道德哲学:其赖以生成的精神历史学,是"变中求不变"和"不变中求变"的历史经验主义;其赖以构建的精神形态学的基本框架是"仁德一公道"理念,它统帅起了人伦主义的知识谱系与救世主义的价值导向系统,以及以血缘一政治的等级平等、独立、自由为最高精神信念,以人本、公开、持守、担当为具体精神原则,以践行、尽性为实践理性指向的存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