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初诗歌是同题集咏发展史上的最高峰,登上这一顶峰的无疑是月泉吟社,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创造了同题集咏的历史。元初同题集咏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历代同题集咏衍变的结果,是诗社规模急剧扩大后必然的选择,是伴随着理学背景下遗民群体第一次出现而造就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采用同题集咏的形式与元初遗民诗社活动多借用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密切关系。很好地发挥了“诗可以群”的功能,对后世诗社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八股文宗师王鏊的科举经义时文的学术渊源可循有二:一是受元代江西庐陵彭士奇所编彭氏家族宋元经义的影响.彭士奇是元代科举活动的重要参加者,是元代"股体"时文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和他有关的科举经义材料是现存最完整最真实的元代科举经义材料.彭士奇所编辑彭氏家族宋、元两朝科试经义全部程文,被明正统十年进士昆山叶盛在景泰四年得到....  相似文献   

3.
月泉吟社考述欧阳光在元初众多遗民诗社中,规模之大,人数之众,莫过于月泉吟社,故其在文学史上久负盛名。该诗社的活动留下了一卷《月泉吟社诗》,在宋元时期大多数诗社活动如云泥鸿爪,材料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它更显得弥足珍贵。一、月泉吟社之结社宗旨及社事始末月泉...  相似文献   

4.
林威 《东岳论丛》2004,25(3):133-135
金元易代之际,山东东平继承了金代学术风尚,成为北方的重要学术中心.元统一中国后,随着南宋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东平学风发生了向理学的转向.造成这一转向的时代动力是儒学在元初丧失文化核心地位而引发的生存危机.以延重开科举为标志,在尚文章的文士和重德行的理学家共同推动下,理学在元代完成了官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耶律楚材正是元初引导蒙古走向"汉化",促进蒙古科学文化发展,恢复中原文化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奏立十路征收所,任用大批汉儒为官;乙未籍户,谏阻毁农;尊孔教,用儒术,兴文治;保存典籍,初行科举,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6.
科举与社会流动是中国近世社会史的经典议题。元初科举停废后,儒士易业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潮流。本文以元初江西抚州儒士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其直面科废易业潮流的言行,尤其是科废易业儒士与固守本业儒士之间的比较与互动,揭示元初南方儒士易业行为与易业观念的内容与源流。  相似文献   

7.
赵润金 《船山学刊》2009,(3):150-152
赵必碌诗社缺乏较系统的研究。仔细研究后认为诗社宜称为“东莞遗民诗社”,通过对诗社成员作身份鉴定,对赵必球生卒年作考辨,发现赵必球参加诗社活动的地域是在东莞,活动时间在至元十六(1279)年到至元三十一(1294)年之间。诗社多以梅花为题材,抒写隐逸情怀和爱国志向。  相似文献   

8.
元灭宋后,科举停废长达三十余年.对于宋代以来“专尚科目”的江南士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甚巨,生活境遇、生存方式、士人心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在科举不兴的形势下,江南士人弃学改辙的情形十分普遍,儒学教育和学习陷入低潮.与之形成对照,江南士人中兴起一股学诗、写诗的风气,诗社活动兴盛,诗歌唱和频繁.诗坛风气以晚唐许浑、姚合等人为宗,格调凄苦哀怨.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人结社成风,有宋一代,宋代诗社共三百多个,可谓盛矣。这些社团对宋代诗人们的生活创作,以及宋代文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代诗社的兴盛当与宋代右文抑武、科举取士、频繁党争等政治因素都有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过从元初到元中叶许多文人对文与道关系、理与气关系折中调和、合道统与文统为一的不懈努力 ,元代散文最终走向了文章并尊先秦两汉和韩欧的道路。姚燧是元代前期南北文学整合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其散文创作中的明道、复古色彩 ,在折中文理、兼综古今中求得变化的特征 ,影响了元代特有的内容经世致用、文法秦汉唐宋并尊、文采与性理融合的文质彬彬、雍容温雅的散文气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元代初期,北方诗坛出现了一股复古风气。这一复古之风,以恢复传统儒家诗学思想为主,提倡风雅,尊崇实学,上追《三百篇》,下学唐人诗,为元代中叶诗坛的尊唐复古准备了前奏。它是金代中后期以来诗坛复古思想的继续,也是元初恢复汉文化活动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刘君若 《兰州学刊》2008,(12):184-187
元末吴中文坛临川人饶介是住产生过一定影响并相当留意于文学和文人的人物。其于元末张士诚政权中先后出任郎中、参军、左丞诸职,掌管文章之事。举办“醉樵歌文会”,营造自由自傲和享乐的人文环境;以“西园”为据点,多次举行诗歌雅集活动,对推动吴中文艺创作繁荣,尤其对以高启为首的北郭诗社成员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祐科举的恢复令广大士人欢欣鼓舞,改变了从吏进的入仕方式,对于馆阁文风的成熟有着重要影响。延祐首科得人之盛,引发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引导着天下学风与文风的走向。元代游士盛行,某种意义上说是取消科举后,文士入仕无门造成的奇特现象,成为元代一道独特的风景。延祐科举拯救了新生代文人的科举梦,同时也避免了他们重复老一代文士的遗憾,对于广大文人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进而改变了元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上,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回回民族的教育也在产生和发展。根据现有资料,可以把回族教育史分为四个阶段:元代至明代后期,是回民教育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元初)东来的回回人,多是伊斯兰教徒。当他们领着他们的后代参加日常宗教活动时,也就把自己的宗教知识自然地教给了他们;一些宗教职业者的后代,则以父传子继的方式,从父辈那里学习宗教知识;与此同时,一些回回上层的子弟,也积极拜师访友,学习汉族文化,走上仕途。这就是回民教育的萌芽。明代后期,胡登洲正式在清真寺里招收“满  相似文献   

15.
元代的新安理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举仕宦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簪缨仕宦,荣宗耀祖,是徽州学人的一贯追求。但是,综观宋、元、明、清时期徽州的地方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徽州学人在科举仕宦的道路上出现一个显著的马鞍形:宋和明清成就辉煌,元代陷入低谷。宋代,徽州学人科举仕宦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与元代科举张祝平元代科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在行省一级举行,会试于次年二月在大都中书堂举行,殿试紧接会试在三月举行。乡试、会试考试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殿试仅试以策论。《诗经》考试是在乡试、会试中进行。我们将元代科举的规定与唐、宋两代比...  相似文献   

17.
“月泉吟社”为元初宋遗民所创立的在当时诗坛上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一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①它产生于南宋遗民诗人面临民族压迫深重而思想文化方面却相对宽松的特殊背景,其作者大都为入元不仕的故宋遗老。他们通过独特的征诗活动,为后世的诗社活动提供了一套新的活动模式,对元、明、清文人结社造成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盐官的设置是元代盐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元一代,南北得以统一,元统治者对全国较大的几个盐运司的官员进行了统一设置,并罢去一些规模较小盐司的官员,这反映了统一局面下元统治者宏观调控,抓大放小的管理思想.随着盐务管理体系(盐运司一分司一盐场)的建立,元统治者整合金代盐官体系和元初转运司体系,相应建立了盐官体系,进而推广至南方产量较大的两淮、两浙及福建盐区.这是全国统一局面下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央垄断盐业,加强中央财权的重要表现.元代盐官体系盐运司官员设置的规范化使元代盐法在理论上臻于完善,并成为明清盐官设置的样板.  相似文献   

19.
五鹿诗社得名于郜焕元所编《五鹿诗选》,是清初以大名府为中心的诗人群体。诗社成员多生于仕宦之家,入清后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属于清初"纱帽"诗人。诗人之间基于家族、姻亲、同学等关系,交往频仍。他们以地缘为纽带,以读书、游园、留别为契机,流连唱和,形成规模庞大的诗人群体。诗社成员以郜焕元、袁佑、窦遴奇三人成就最高。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或出于时忌或囿于眼界,介入社会的程度不深,易代之际的民族矛盾与阶层冲突在诗歌中少有体现,缺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亦缺少鲜明的艺术个性。诗社诗人与地方官吏及游历诗人相互砥砺激发,一起有明一代地方诗坛之衰,共同营造了清初大名诗坛盛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元代高利贷资本是比较发达的。因此,这已引起了经济史研究者的广泛注意,对元初作为私营高利贷资本典型的“斡脱钱”、以及宋元高利贷的整体发展、利率变化的总趋势都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笔者拟在此基础上,对元代高利贷再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