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鼎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鼎斜折沿,方唇,口沿之上立双耳,耳上各卧一虎,浅圆腹,圜底,虎形扁足。扁足为扁平的变体虎形,凸圆目,张口,展体卷尾,曲背屈足,背上为勾戟状凸脊。虎身饰云雷纹,尾部饰鳞片纹。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正> 秦二十六年陶斗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所做的量器.质地为泥质灰陶,器高9.2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7.7厘米,可容小米1000毫升.秦二十六年陶斗其器形为直口,平沿,平底斜直壁,口略大于底,器物腹部刻有二十行四十字,口沿一字,内底二字,共四十三字.腹部铭文为:"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相似文献   

3.
西周蟠龙罍     
一九七三年春,在辽宁西部山区喀左北洞村孤山,先后发现了两坑窖藏的商周青铜器,这件蟠龙罍是第二号坑出土的。蟠龙罍通高44.5、口径15.3、底径16.5厘米、重8.2公斤。全器高耸,体形轻巧为平口、圆肩、高圈足。通体饰以繁缛的花纹,上腹饰以两两相对的卷体怪兽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皆以雷纹衬地。耳鼻作牛首状、耳衔圆环。覆盆式盖,盖饰立体昂首蟠龙,前足蹲踞盖面,周沿以长尾夔纹盘绕。造型端庄,雕铸精细,是一件罕见  相似文献   

4.
鲁白悆盨     
<正>鲁故城出土。通高19.2、长23.5,宽15.2,深8.7厘米。整体呈圆角长方形,上有盖。两侧有兽首衔环式把手,盖沿、口沿和圈足饰窃曲纹,腹部饰瓦纹,每则圈足中间有弧形缺口。盖面装饰象鼻纹和瓦纹,盖顶两组夔龙纹,每组两夔龙相对,两组夔龙纹呈扉棱状,既为装饰,又为捉手。盖顶中央为虎形钮,虎头前伸、尾上卷,虎身梢下蹲,似为蓄势进攻之状,同时虎身布满纹饰,造型生动。盖底对铭各6行36字:"鲁白悆用公龍兄,其肇乍其  相似文献   

5.
<正>1978年鲁故城48号墓出土。为西周晚期器物。此鼎通高25.7厘米,口径26.7厘米,腹围89匣米。斜折沿, 双立耳,腹微鼓,圈底三蹄足;上腹部饰一周凸棱,颈饰重环纹,腹饰双层垂鳞纹,两耳外侧饰凹弦纹。鼎腹内壁  相似文献   

6.
昆仑神话中的虎文化符号和西南彝语支民族中的虎崇拜,在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都是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虎崇拜。作为男性的野蛮人酋长和巫师的西王母之虎齿、山神和帝都守护神陆吾的状虎和虎爪,与西南少数民族彝语支民族的创世神虎、山神虎、象征男性祖先的虎及各种习俗中的虎文化,其文化意蕴是男性话语背景下对强大力量的崇拜。虎是神秘强大力量的载体,自然也就成为彰显男性力量的符号。虎崇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但其作为神秘强大力量代表和男性符号的深层意蕴却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7.
方鼎(商代)     
<正>1986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通长16.80厘米、通宽13.40厘米、通高21.50厘米,重3.230千克。长方形斗状。方唇、卷沿、深腹、平底微凹,四柱足、足跟有兽面纹,两立耳。器腹中间长条形勾连雷纹区域周围有呈"凹"字形的乳钉纹带,乳钉圆钝凸出。器腹上部饰云雷纹为地的对称凤鸟纹,以中央短扉棱为界。器腹四角均有凸出的扉棱。足上有与器腹四角扉棱对应的短扉棱作为足与兽面纹的分界。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地,圆目、角、鼻等明显。器内壁可见"融"字铭文。器底可见网状加强筋的痕迹。器形规整,底有烟炱痕迹。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8.
<正>一、导论库木吐喇第50窟位于新疆库车县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大沟内,和第49窟和5 1窟距离都较远,独立开凿在崖壁上。洞窟坐东面西,方向256°。该窟为一中心柱窟,由主室和左、右、后甬道构成。前室中部开门道,门道宽128厘米,残深156厘米,高222厘米。主室平面呈纵长方形,宽310厘米,进深436厘米,纵券顶,高323厘米。正壁中上部开一龛,地坪距离龛底高度为100厘米。龛底平面近似方形,宽112厘米,进深108厘米,高  相似文献   

9.
星期一:拌苦瓜白肉 取苦瓜150克顺长剖开,去瓤洗净,斜刀切0.3厘米厚的片,入开水中氽出、投凉。熟带皮五花肉200克切成2厘米长的薄片,放入碗内,调  相似文献   

10.
家庭药膳     
爆人参鸡片 原料:鲜人参15克,鸡脯肉200克,冬笋25克,黄瓜25克,鸡蛋清1个,精盐、料酒、葱、生姜、香菜梗、鸡汤、猪油、芝麻油、味精、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1.将鸡脯内切成长5厘米、宽1.6厘米、厚0.16厘米的片;人参洗净,斜刀切成0.6厘米厚的小片,笋、黄瓜切片;葱、姜切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国画     
<正> 一九四一年秋,张大千先生赠给西宁友人伊志川先生的花鸟国画。纸底彩墨,长一二五厘米,宽三八厘米。  相似文献   

12.
家常菜     
风味特色:此菜是用豆油皮卷上鸡茸制成,在色、香、味、形上都好似鸡腿,吃鸡不是鸡,“鸡腿”又无骨,却能以假乱真。 原料:豆油皮3张,鸡茸100克,火腿肠3根,葱段2克,姜末3克,盐4克,胡椒粉3克,味精3克,白酱油2克,蛋清5克,淀粉30克,清汤70克,葱姜汁适量,猪油1000克(实耗1D0克)。 制法:1.鸡茸加葱姜汁、水、蛋清、淀粉搅成糊后,再加姜末、味精、胡椒粉做成糊坯。2.将每根火腿肠一剖成四瓣,再切成10厘米长的段,火腿两头削尖似鸡骨头状。将豆油皮平铺,每张裁成底20厘米,边为18厘米  相似文献   

13.
<正>器体通高33厘米,口长径14.5厘米,短径11.3厘米,足长径18.7厘米,短径15.2厘米。扁圆体,厚重。微敛口,鼓腹略垂,圈足较高、外撇。隆顶盖,菌状钮。口外两侧有环耳,绳索状提梁。器盖和器底内壁竖行"册父乙"三字。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14.
鐏于(春秋)     
<正>1977年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同出2件,形制相同。该鐏于圜首,鼓肩,束腰,素面,顶部有綯索状环钮,器型而厚重。通高49.0厘米,下口长26.2厘米,宽19.1厘米。鐏于是军中打击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目前发现最早的为春秋时期。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刘台子圆鼎     
<正>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出土。该鼎方唇,窄平沿,敛口,鼓腹,圜底,柱足,立耳。三足上粗下细,立耳微外撇。颈、腹部饰弦纹。通高19.2厘米,口径17.1厘米,腹深8.6厘米。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三年春,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南孤山西坡笔架山顶,窖藏坑内出土六件青铜器,计有:方鼎1、圆鼎2、罍1、簋1、钵形器1件。出土时器物皆立放置,上口平齐,依器高矮坑底呈斜坡状。本期封二选发其中四件,如下: 兽石蝉纹鼎:通高36.5,口径30,腹深17.6,足高14.2厘米,口呈椭三角形,腹较浅、腹下部外鼓、直耳外撇,蹄形足。腹部两层花纹、上部兽面、下饰简化蝉纹、雷纹衬地。夔纹鼎:通高36、口径27.7、腹深17.6、足高14.4厘米,直耳、圆腹、蹄状足、腹起六棱,将腹分为三面六组花纹,每组颈上部  相似文献   

17.
最早记载厦门历史的文物——《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于1973年,泉州东郊徐公岭东南面石井乡村民取土挖到一座唐墓,灰砖单室拱顶,长约4米,宽1.5米,两壁各五个方形浅龛,后壁有一从底到半腰的壁龛,墓底埔砖,有三个浅坑.墓内残存一块墓志铭,几个罐、碗、瓶等瓷器,一些铜钱、残碎铜镜,妇女头饰、头钗等.这块墓志铭长54厘米,宽41.5厘米,厚4.5厘米;顶角稍圆,底角方;顶部有云气火球  相似文献   

18.
公簋(春秋)     
<正>1977年山东沂水刘家店子出土,同出7件,形制相同。此件通高35.4厘米,盘径24厘米,圈足径17.7厘米。形似盖豆,簋身大口,方唇,折沿,浅盘,底略平,喇叭形圈足。器、盖饰鳞纹、蟠魑纹、三角鳞纹,圈足饰镂孔鳞纹。半球形盖,盖顶有八瓣镂孔莲状捉手,盖沿有四枚兽首小卡纽。盘内底有"公簋"二字铭文。现藏于山乐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9.
铜簋(商代)     
<正>山东青州苏埠屯墓地出土,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高11.7厘米,口径17厘米,圈足高3厘米,圈足径12厘米。方唇、侈口、微束颈、浅鼓腹、圜底、高圈足,足上部有两个相对的方形孔。腹部饰两道凸弦纹,两道弦纹之间有三组简化兽面纹,有短扉棱为鼻,仅有两凸目。  相似文献   

20.
甗(西周)     
<正>1985年济阳刘台子出土。通宽32.20厘米,通高46.70厘米,口径29.5厘米,为连体甌,器物厚重。方唇,卷沿,斜直腹。鬲部分裆,鼓腹,三蹄形足。甑、鬲结合部有三个伸出的榫扣以承箅。甑腹部一周云雷纹带,纹饰较浅。鬲部每足及对应的腹部均饰浮雕兽面纹。甑部有两处明显的补铸修补痕迹。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