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民学研究》收入了国际知名的民族学家林耀华教授有关民族学研究的主要论文23篇。内容可分3部分。1、侧重讨论普通民族学的论文9篇,即关于民族学的性质、方法、范围以及民族学在新中国社会科学中的作用等问题;2、有关原始社会史的教学和研究的论文7篇;3、亲身在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研究的报告7篇。该书是作者数十年从事民族学教学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林教授的学生,在编校书稿时,心情十分激动。从老一辈民族学家执笔耕耘献身民族事业所走过的道路,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学发展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民族学是一门以民族作为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民族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研 相似文献
2.
如果《四土嘉戎》的书稿没有在战乱中遗失(2)[1],那么它应该能够成为《金翼》和《凉山夷家》之外,林耀华先生另一本享誉学界的重要著作了。《四土嘉戎》是一本不存在的书,但足以让中国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对它留下念想。《四土嘉戎》的书稿本是由林耀华先生于1945年夏在川康北界进行实地调查写就的《川康北界的嘉戎土司》《川康嘉戎的家族与婚姻》等文章集合而成的,其中对嘉绒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阐释,"其内容当可与《凉山夷家》媲美"[2]。 相似文献
3.
4.
多少风雨我们一起相拥,多少岁月我们一起走过,56个民族是一家,造就我们的大中国,无论还有多少坎坷,不管还要经受多少磨难,中华民族永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也希望后辈学者们能把这份情缘相传下去,不断有人去凉山,捎去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对他们的关心,并不断带回这份延续了几十年的人间真情。” 林师耀华教授(1910.3.27-2000.11.27)骤然逝世,不仅使民族学事业受到重创,也使中国少数民族痛失益友。笔者在先生晚年忝列门墙,罔蒙垂顾,略知先生身世。现略将先生对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的贡献说与《… 相似文献
5.
《金翼》以小说的笔法展现出中国东南社会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延续和变迁.本文通过于书中不同主体在交往互动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命运的不同,探讨东南社会在保存土地完整性的情况下参加到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可能;以不同精神结构个体的对比,展现出林耀华现代性方案中精神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比较林耀华和弗斯对于命运的不同阐述,分析林耀华以小说方式写作的原因以及平衡论的两面性;在比较不同的现代方案之后,呈现出林耀华的思考的特殊之处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8.
9.
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斡教授新著《东胡史》一书已于1990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匈奴通史》(前曾出版《匈奴史》)、《突厥史》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专著,也是我国民族史学界系统研究东胡史的第一本专著。全书218000字,除“前言”和“内容提要”外,共分十四章:早期东 相似文献
10.
吴东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在词的形式和内容这对矛盾中,形式规定着词的本质;词的语音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能规定词的本质;词的语法形式才是词的本质所在,词的语法形式是以主观的方式存在于使用它的人们的心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江绍原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和比较宗教学家.他的作品除了著名的<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①、<中国礼俗迷信>②、<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③等等之外,还有由陈泳超整理出版的小品文合集<民俗与迷信>(2003)④. 相似文献
12.
北方市镇与“商域宗族”——兼论“圈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是汉人社会研究的核心论题。本文以清季民国北方商镇杨柳青为个案,提出商域宗族论说,认为商号是市镇的空间与记忆符号、基本组织形式,商绅是市镇宗族的类型与核心圈层,宗族及其延伸组织不仅为农人且为商人所有,宗族作为商人天然的内层信任机构具有商营功能。它扩大了宗族类型研究,由此引发出圈层格局对差序格局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今之世,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大潮席卷而至,一方面是各种本土力量对“本真”的追求纷纷而起.前者讲求包容差异、多元共生,后者呼吁存留文化的原味或本质.两者之间的张力若是走向极端,则会产生种种冲突.冲突发展到极端状况,多样的、开放的、陌生人群聚的大都市,尽管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妙周密的人造环境,却可能在瞬间溃于极端主义者的暴力袭击.因此,一个重要的时代问题就是,作为当代人之主体的“我”中怎样融入了多种身份、价值且相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对于现代人来讲,旅游不过是一类寻常的消费,一种对"自然"的征服,一个能够暂时解放个体心灵与身体的有效方法.而这样的思维与行为之所以可能,一个关键条件就在于现代式空间观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位一体的学者,林耀华十分重视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也在不同的历史场合提出了民族学学科性质和特点、中国民族学的发展方向、学科人才培养、学术素养和学风、田野工作方法等学科建设的思想。这在宏观上关乎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完善,微观上具体考虑了学科发展的众多环节和细节,对学科发展显然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陈述其学科建设思想的同时,明确指出这些学科建设思想得益于吴文藻关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18.
《民族论坛》2021,(3)
江苏、甘肃两省三县偰氏、完颜氏和赵氏三个宗族在历史和当下不断跨越他者边界,形成了跨民族、跨地域、跨时空的宗族共同体,宗族成员找到归属感,宗族内部具备关怀感,宗族组织具有使命感。在个人、家庭、家族、宗族社会结构序列中,宗族成为民间合法的最高层级组织。宗族共同体跨民族特性实际上隐含着一种在对"边界"的跨越和消解基础上建构一个更高层级的上位群体,从而由"我们"和"他们"转变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我们"之过程。这种不断拆除边界、吸收"他们"变为"我们"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缩影,秉持了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混元""连续统"思维模式,传承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思想和讲究"天、地、人"融合的"传统主义",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宗族关系处理,大到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培养一种更广泛的"我们"感的共同体思想基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着启示和助益。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30日,列维-斯特劳斯终于还是没能迎来他的101岁诞辰,安详地离去.他的去世让我无比震惊,我所震惊的不是他已然远去的事实,而是他远去的方式.远在二十多年前,与他同享大师盛名的萨特,死了的时候几万人为他送葬,而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列维-斯特劳斯的死讯却是在他下葬后才被得知. 相似文献
20.
弗里德曼在中国乡村研究中提出的宗族范式长期以来成为学界探讨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范式之一,在这一范式的基础上,杜赞奇提出权力的文化网络以解释乡村及其与国家关系中的复杂关系。本文在延续这一研究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华南和华北汉人社会的宗族研究经验借鉴到云南的彝族社会,最后的结论指出,在当下乡村社会的研究中,除了考虑既有以宗族为基础的权力文化网络框架之外,情境性变化这一维度的加入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乡村社会中复杂关系的真正意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