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仇文硕  杨清媚 《民族学刊》2019,10(3):88-97, 131-132
通过比较林耀华早期的经验研究和1936年拉德克里夫-布朗(A .R .Radcliffe-Brown)在燕京大学的讲学课程,发现了二者在社区研究等理论方面的相通之处。林耀华通过在东南宗族乡村作出的实地调查,发现宗族的社会学特点:宗族的经济功能基于血亲间的分工合作,其情感结构面向祖先和国家,是开放而又复合的。在面对市场时,宗族作为整体积极参与其中。在面对国家时,宗族接纳了国家的权力系统。宗族即是布朗所讲的“活”的功能体,具备适应现代化的能力。因此,林耀华一直坚持用宗族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呈现林耀华先生民族学研究中关于氏族问题的思考。从民国时期对华南汉人社会的研究到对西南藏彝地区的考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氏族问题始终是林耀华分析和讨论的根本。林耀华早年通过实地研究发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形态的氏族。到了晚年,氏族在他的原始社会研究中依然非常重要。基于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社会史框架,林耀华对氏族作了更为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发言指出:林耀华先生是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林耀华先生本人既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界泰斗,也同时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林耀华先生的一生,在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借鉴国外思想进行中国本土的文化观察与解说,以及重视经世致用的现代应用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项学术史研究,通过重温和比较林耀华先生三次赴凉山彝族地区的考察研究,来探寻他所思考的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的经验与问题,以期有益于拓宽"藏彝走廊"的研究思路。林耀华在1943年初访凉山时,注意到彝族社会的头人、等级制和声望竞争的特点。这些特点曾经为明清时期的国家控制所利用,国家通过将头人收编为土司来驱使其按照国家意志征服其他夷部。而等级制的内在封闭性也形成凉山现代化改革的困境。林耀华在20世纪80年代的考察中发现,经济发展有可能是改变凉山社会精神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突破口。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市场的发展仍需依托于政治关系来运行。  相似文献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滕星博士撰写的学术专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一书于2001年1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00千字,国际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和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6.
黄子逸 《民族学刊》2017,8(3):64-75,118-120
《金翼》以小说的笔法展现出中国东南社会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延续和变迁.本文通过于书中不同主体在交往互动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命运的不同,探讨东南社会在保存土地完整性的情况下参加到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可能;以不同精神结构个体的对比,展现出林耀华现代性方案中精神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比较林耀华和弗斯对于命运的不同阐述,分析林耀华以小说方式写作的原因以及平衡论的两面性;在比较不同的现代方案之后,呈现出林耀华的思考的特殊之处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民族学的回顾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民族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共同体。19世纪中叶正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叶民族学传人我国,最早介绍这个名称和概念的是蔡元培,他写了"说民族学"一文。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瑶族、苗族、高山族、赫哲族等民族进行实地调查,林惠祥、陶运逵、凌纯声、关泽霖、杨、杨成志、林耀华、费孝通等老一辈民族学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民族学专著,为中国的民族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放后,新中国的民族学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不论是林耀华本人还是中国学术界均把《从猿到人的研究》看作一部人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原始社会史著作,这大大遮蔽了它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抹杀了林耀华在中国古人类学史乃至整个中国体质人类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从猿到人的研究》应该且首先是一部古人类学专著,它用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创造人"学说,从形态学上全面论证了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一部带有通论性质的古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专著。它蕴含着一种哲学上的人观:人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和文化的;人既是自身力量之外制造的结果,又是自己的制造物。这在中国古人类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9.
应瑞典隆德大学东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史雯教授(Marina Svensson)的邀请,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在3月11日到14日访问该校,13日下午连续做了两场演讲,受到与会者欢迎并展开热烈谈论。第一场演讲,庄孔韶教授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的汉人社会研究,早期研究的平衡论及其代表人物林耀华的著名英文作品《金翼》,以及他本人的后续回访研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非常珍贵的是,庄教授在25年前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人类学传人中国已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从蔡元培先生介绍民族学开始,在老一辈人类学家们的培育下,中国人类学以高水平的态势进入国际人类学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了费孝通、岑家梧、杨成志、江应樑、林惠祥、梁钊韬、李济、凌纯声、潘光旦、许烺光、林耀华等人类学大师,他们以他们不朽的人类学著作为中国人类学争得了国际性的荣誉.  相似文献   

11.
截止1981年底,全国民族学研究机构和团体,计有: 一、全国性民族学研究团体——中国民族学研究会。该会成立于1980年10月,会长秋浦,副会长林耀华、马曜、谷苞、梁钊韬、胡庆钧、陈国强、向零,顾问:方国瑜、刘咸、江应梁、吴文藻、吴泽霖、杨丝、杨成志、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体系,这是我们民族学界同仁多年来极为关注、竭力探求的课题。为了在认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民族学学会于今年7月上旬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在会上,专家、学者数十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据悉,《民族研究31991年第6期将发表讨论会纪要)。受到会议的启发,笔者再次阅读了国内外知名教授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这是我国目前民族学综合研究的一部力作,也是高等院校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专业师生较为理想的教材或参考书。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该书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王斯福及其《帝国的隐喻》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曾经担任过英国中国研究学会会长(19992002),1996年至今为《人类学批判》(Critique of Anthropology)杂志主编之一。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理论与中国宗教、各文明之比较研究与历史人类学。最近出版有其主编的论文集《制造地点:国家计划、全  相似文献   

14.
《银翅———中国的地方文化与文化变迁》是近年来关于汉人社会研究的不可多得的本土人类学著作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该书与林耀华先生的《金翼》在学理上的延续性以及其对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如果《四土嘉戎》的书稿没有在战乱中遗失(2)[1],那么它应该能够成为《金翼》和《凉山夷家》之外,林耀华先生另一本享誉学界的重要著作了。《四土嘉戎》是一本不存在的书,但足以让中国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对它留下念想。《四土嘉戎》的书稿本是由林耀华先生于1945年夏在川康北界进行实地调查写就的《川康北界的嘉戎土司》《川康嘉戎的家族与婚姻》等文章集合而成的,其中对嘉绒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阐释,"其内容当可与《凉山夷家》媲美"[2]。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费孝通先生和林耀华先生诞辰100周年.两位先辈对中国社会学和中国人类学都做出了各自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回顾和隆重纪念.现在,不少纪念活动,如学术座谈会、系列学术讲座、有关著作的发行等已经开始,此后会陆续达到纪念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叙事     
叙事从研究客体的"讲故事"以及研究主体的"写故事"两个维度介入人类学和民族学.在人类学和民族学发展所经历的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中,其叙事范式依次呈现为突出文学性、突出科学性和突出诗性的特点,并可以在文本的科学性与文学性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在人类学和民族学中国本土化进程中,民族志乡土叙事由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林耀华的《金翼》引领出两种不同的叙事范式,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乡叙事的跨媒介转向后,演变成关注科学诉求和关注伦理诉求两种叙事类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族”一词的概念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十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就汉民族的形成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但因大家对“民族”一词的概念理解不一致,结果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六十年代初,史学界又开展了关于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的大讨论,讨论中同样反映出由于对“民族”一词的概念分歧而引起的混乱。1963年,林耀华先生在《历史研究》第2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民族”一词的  相似文献   

19.
NO.01卷首语1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费孝通特别策划4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新闻高层访谈6进一步巩固和建设我国平等、 团结、互助的民族大家庭 /李瑞环新世纪寄语8以“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做好新世纪的民族工作 /李德洙12拥抱新的世纪 实现伟大振兴/吴仕民14把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带入21世纪/铁木尔民族印象17大西北的人要有两种心态/周涛 家园守望19在大兴安岭的怀抱里/乌热尔图22西海固:回民与水/石舒清24青海高原:何处觅“芳”草/察森敖拉风雨共渡25林耀华与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张海洋本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道理"概括起来有两个关键内容:农耕文明的农本"社稷";"家国天下"之家族-宗族的礼仪伦常。林耀华先生的《金翼》《义序的宗族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土地上的家族"历史风俗之画卷,特别是《金翼》以小说体"客观"记述了他的家乡张、黄两个家族的社会变迁,为民族志的实验语体提供了一个典范。在林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特殊时刻,笔者谨以此文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