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核心是合理统筹陆海两个战略方向,这意味着中国国家大战略设计正朝着陆海并重的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崛起为"陆海双料强国"的前景问题亟待研究。按照古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任何国家都难以长期维持"陆海双料强国","一带一路"战略以"互利共赢"为基础,超越了古典地缘政治以"扩张和争霸"为中心的狭隘视角,在"和平发展"的原则指引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中国大国力量的不断积蓄、国际权力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崛起为"陆海双料强国"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6,(2)
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导我国海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地与海洋的双向联通,发挥我国地缘优势,开创海陆统筹的海洋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海洋强国战略的互动关系,探索在"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中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途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府政策调整、直接干预、行政不作为等政治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政治举措、外部政治事件对推进"一带一路"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着大国博弈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局动荡风险和文明体系冲突四种政治风险。推进"一带一路"需着力避免战略误判和大国直接对抗,积极创造"顺势而为"的战略环境和机遇,继续推进陆海统筹和沿线市场化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的"对抗性"思维源自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基本逻辑.尽管地缘政治的对抗性在核武器产生后出现了以避免核战争为底线的妥协,在国际社会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时代呈现出相对弱化的趋势,但由于世界权力的两极分化和相互依赖中不平衡现象的日益严重,地缘政治的"对抗性"思维仍然普遍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之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经济体。为了达到共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以产业合作为纽带落实"一带一路"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是关键。为了切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考虑,以我国18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即"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展开分析,分析区域之间展开产业合作的可行性,着重从产业维度研究,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三次产业从产业结构份额和产业竞争力份额进行分析,以明确区域之间进行合作的产业选择。经研究,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应以地区为单位探讨产业合作方案,以落实"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08-215
只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方法视域出发,才能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构性总体逻辑,"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每一项内容都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意识和历史担当的表现。我们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矛盾需要依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实践逻辑,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其关键在于推进沿线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升,加强区域间多层次合作与共赢,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历史交往、经贸交流与合作前景仅是"一带一路"支点选择的必要条件,实现"一带一路"规划目标并能防范风险是支点国家选择的价值所在。布热津斯基以维系美国首要地位为基础,阐释支点国家的选择条件,其虽与"一带一路"支点选择目标具有不同,但对支点国家的选择框架与分析路径仍具有借鉴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一带一路"的支点选择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即:地缘位置、地区影响、政局稳定与合作导向。伊朗位于地缘要塞,是地区性强国与中东极少数政权稳定、外交独立的国家之一,并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伊朗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亦具有诸多合作契合。现阶段,伊朗遭遇的内外矛盾虽为中伊合作带来了阻力,但亦提供了合作契机。同时,伊朗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具有海陆联运效应,从而更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随即得到了中亚国家在内的多国热烈相应和积极参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阶段,作为首倡之地,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在中亚国家的深入推进,中亚国家对此认知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中国与中亚国家提高共同利益的认知水平,离不开相互发展战略之间的精准对接,着力构建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俊久 《社会科学》2020,(12):55-68
"一带一路"之于人民币崛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货币崛起本质上是国家间围绕国际货币事务展开的竞合现象、货币需求方与供给方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助力和巩固货币发行国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地位的"润滑剂"。"一带一路"沿线呈现"美元区"与"欧元区"共存的双寡头货币地理格局,这一特征是沿线经济体的货币需求与美国、欧元区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成功崛起,中国需在战略理念上把人民币崛起提升到供给可得、便利、稳定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认识上来,在战略目标上把人民币崛起定位于在"一带一路"沿线构建能支撑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资本控制体系,在战略途径上把人民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的"走出去"与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引进来"有机结合起来,并重点提升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计价、金融产品交易、货币汇率锚定、货币价值贮藏方面的职能,在战略伙伴上明智和审慎选择地缘战略棋手和地缘战略支点,在战略要素上强化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中国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利益进一步扩展。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涉及的地域广阔、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沿线各国禀赋和认知态度差异巨大,相关大国和国际社会舆论反应不一以及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经验不足等原因,中国有效维护海外权益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明显增加。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完善这一战略的顶层设计、制定海外利益维护的预警方案、不断凝聚相关大国的共识、提升沿线国家的安保能力、传播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国际维权经验,切实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主题之下,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IPE学科发展、IPE与国际安全、IPE与全球治理、IPE与发展问题、IPE视角下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中国对策、"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等专题研讨议题,涵盖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建设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一带一路"建设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内容。一批具有政治学和经济学双重知识储备、具备宏大国际视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提供了富有创见的学术智慧。尤其是在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中,与会学者们独具视角,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化了对"一带一路"战略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本文主要将与会学者围绕IPE视角下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对策三个方面的议题,以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和研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结综述,谨供"一带一路"研究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巫云仙 《河北学刊》2020,40(2):115-121
在"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框架下,边境城市是除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重要参与主体。由于地缘、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等因素,边境城市具有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优势,形成以"边贸互市+"为支点,"贸工民"有机结合的综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广西东兴市是探索"贸工民"模式的重要边境口岸城市,其创新性实践经验表明:"贸工民"模式是边境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政策沟通落实、贸工互动、跨境金融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民心相通等方面,与"一带一路"形成互动影响的正向效应。"贸工民"这一模式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边境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国家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可以作为边境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国际舆论、沿线国家舆论场和国内舆论场的互动。因为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动不拘,也因为印度的重要位置,中印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与竞争成了传媒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面对西方的诱惑,印度可在接受诱惑或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之间做出选择,而中国也需要从战略、战术和技巧等层面构建有针对性的对印传播战略,既突出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也促成印度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格局与秩序出现新变化背景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的重大战略规划,其目的是在遵循现行国际体系框架的前提下,以蓝海思维实施对外战略,力争在大国博弈中占据先手。"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中国方案、积极供应国际公共产品的典型案例,反映了中国外交更加主动、视野更为开阔、战略组合更为丰富的发展新趋势,表明中国外交正在逐步迈入强国外交阶段。  相似文献   

15.
模块网络化兴起、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孕育和地缘格局变迁给中国带来机遇与挑战,创新并优化"一带一路"建设方式确有必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转向"再生产循环相统一"的"集聚系统论",即依据模块网络化原理,将内外一体化大市场与延伸至公共服务的全产业链结合为整体系统来考察,从而使"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经济的空间格局、发展走势和生产演进特征相对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聚焦中心市场,依托多层次区域生产网络,打造国内转型升级战略重心区,建构"多式联运港区城"差异化支点,并基于此架设"枢纽-干线-网络"高速通道体系,以及通过创建层级网络公共治理体系,来定制化供给国际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为沿线参与国搭建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流通的平台,可以使各国借助更大规模和范围的市场提振民族经济。"一带一路"倡议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各国出于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等考虑,使地区间要素的自由化流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带一路"迫切需要理论先行。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理论的梳理,能够凝练出"一带一路"经济学支撑理论;进而分析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主要力量,提出论述企业是承载生产要素重组的重要经济单位,最终聚焦"一带一路"涉及的规模与范围理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化,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我国在国际关系当中已经由参与者、旁观者转变为倡议者、主导者。"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起就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肯定,但作为一个全新的公共发展平台,"一带一路"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挑战,如理论挑战、政治挑战、经济挑战、文化挑战、生态挑战等。因此我们应该谨慎思考,做好"一带一路"的理论宣传,对国际局势进行精准把握,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扩大文化的包容性,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动"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实现中国梦,也实现世界梦。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21,(11):57-67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包容、共赢的特征,是新时期我国推动构建面向欧亚、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当前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东道国的国际投资合作不断取得突破。基于东道国视域阐述"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影响机制,建立GMM模型分析OFDI演变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一带一路"OFDI的形成机制不仅受中国与东道国总体交往的联系紧密性影响,东道国经济禀赋条件与制度质量环境也非常重要。为高质量提升我国"一带一路"OFDI的投资效应,需进一步强化政府间全方位战略合作机制,优化投资空间布局,创新合作型投资模式,提高"一带一路"OFDI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民族交往与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命题。资本逻辑主张并推进的"异质趋同"博弈于文明主体声称并坚守的"排他斥异",引发了东西方文明交锋的结构性演绎,摹画和编织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场景。作为从"地域"走向"世界"进程的产物,"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东方语境以多元互补、相互依存、平等对话的协同进步,诠释于世界交往文明互鉴的应然态势。在现实性上,语境创设的话语表达生发于文化意蕴的结构谱系,不仅关涉政治实体的文化软实力,而且指涉经济实体的物质硬实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东方语境创设的历史承载,传统丝路精神的当代发展阐释于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东方特质。从范式的理论模型和结构图式出发,"一带一路"的空间延展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交互、目标性与系统性的相织,并在本源上形塑了东方语境创设的共生关系和发展向度。其"共商、共建、共享"的范式建构凸显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与G20框架具有相通的理念、相近的立场以及相关的合作领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融入G20框架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两者融合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水平提升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也会面临诸如诉求相异的国家间协调困难、G20机制因缺乏约束力而执行力不足等挑战。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席国,中国应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和协调,努力争取G20成员国的认同和支持,加快G20机制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各方金融合作,提高金融风险抵御能力,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纳入G20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