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雇佣群体不断壮大,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就地域来源而言,江南市镇的雇佣人员包括本地和外来两部分;就职业结构而言,市镇雇佣人员又可分为体力类、技艺类、管理类等。这些雇佣人员广泛参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活动,呈现出职业稳定化的趋势,形成了自身一定的社会等级体系,在市镇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大量的勃兴和发展,表明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城乡经济结构中商品经济比重渐次增加,自然经济的地位渐次下降。市镇是作为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社会职能而大量涌现的,大小市镇形成一个群体,组成一个繁密的各级市场网络,把江南经济推向全国领先的地位。对江南市镇作一具体历史的考察,探索其周围的环境、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对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内层的剖析,研讨其职能性质,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南各种商业、手工业市镇大量涌现。这些江南地区的市镇在经济方面蓬勃发展,显得繁荣富庶.已经形成了当时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之一;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这一市镇体系却始终未能在清王朝的行政体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章练塘镇是江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小跨界市镇。清政府面对这一特殊的跨界市镇,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对这一跨界市镇的影响深远。相比而言.这些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的效果却不十分理想。通过对这一地方权力运作模式的考察。对搞清行政分隶对市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业的发达,以及人口的增多,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尤为显著,它标志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本文主要根据方志资料,对江南市镇的兴起、发展、特点和作用,作些初步的论述与探讨(文中所称的“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江、浙地区)。一、江南市镇的兴起江南市镇的兴起,大致始于宋元时期。“市”很早以来就是商贾贸易的地方,而“镇”的名称原指戍兵置将的军镇,“镇”的含义为设置官将加强镇压。北魏开始在边境上设立军镇,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与刺史同”。隋代亦有“镇,置将、付”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起着推动国内外市场与商品流通和发展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备专业化趋势的市镇。而苏州府作为这一区域的典型代表,也勃兴出专业的米粮市镇,并一度成为全国的米粮流转中心。因此,对于苏州府米粮市镇的实态分析,将有助于探寻市镇的专业兴衰,显现市镇经济研究态势,也有助于江南市镇研究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市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江南地区,市镇亦然成为镇的代名词。但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尤其在北方边疆地区,镇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具体到陇东地区,镇的类型主要有军镇、驿镇、商镇、混合镇等,但其中以商贸性质的镇为主。另外,历史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是造成镇的类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乡财县管”改革的公共治理效应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财县管"在规范我国乡镇财政收支的同时,也改变了县乡政府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从而表现出了丰富的公共治理效应。我国需要适时把财政体制的改革切换到我国行政体制的完善,改进我国政府的乡村治理策略和管理方式,推动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良性转型和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南浔政治结构在近代的演进表明了市镇权力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之趋势.江南商业性市镇之权力通常由少数强宗巨族所把持.进入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向市镇集中,乡村地主中也有不少转向了市镇;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则提高了商人在市镇权力结构和社会中的地位.科举制度废除后,南浔又得风气之先,兴办了不少近代新式学校.加上太平天国的兴起打击了江南的旧家世族,也深刻改变了江南市镇的权力结构,为市镇权力的重组创造了新的机会与条件.另外,南浔政治结构在近代的演进也表明了市镇的政治向正规化、规范化发展,市镇本身的日益复杂化使市镇管理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需要,这样,仅仅依靠保甲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市镇社会之要求.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机构设置,变地方权威为国家在基层的政权分支.自清末新政以来,中国乡村明确了以市镇为中心的建制,建立了乡镇行政机构.市镇不仅成为农村传统社区的文化中心,而且开始扮演政治中心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清诗总集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江南市镇的地方诗总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相关文献对清代江南市镇的地方诗总集的载录非常有限,实际上,这类总集资料非常丰富.清代江南市镇的地方诗总集有其兴盛的原因,市镇在经济、规模上的发展是其编纂的基础,发潜阐幽是其编纂的原动力,前贤今人的诗歌总集编纂氛围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江南的世家...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的地方宗教因为受到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士绅权利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而蓬勃发展,虽然发展的过程受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管理与束缚,但是地方社会还是充分发挥了其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中的社会意识与民众选择的方面,是一种来自基层社会的自我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凸显;同时,能动也表现在被民众心态影响过的地方宗教对于乡里生活的反作用当中。由此性质而生发的民间信仰对于江南市镇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公众事务处理,甚至是地方政治体系的运行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学的教学当中,内蒙古自治区的旗县并存问题涉及政治学、民族学、法学、社会学等多研究领域。而且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民族特殊性,对这一方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科研意义。本文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方向,以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核心为理念的前提下对旗县并存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旗县问题的影响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加强对行政学的教学工作的深刻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今旅游者们所见到的江南市镇的硕果仅存者,如周庄镇、同里镇、南浔镇、乌镇、直镇、西塘镇、朱家角镇等,都是经历了几百年辉煌之后,留下来的一个空壳。它们在明清时代曾经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一度引领时代潮流,带动社会变革。本文选取“早期工业化”这一视角,展现它们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变革,诸如:以丝织业、棉织业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化,生丝、丝绸、棉布出口驱动的外向型经济所带来的巨额白银资本,江南市镇雇佣工人群体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权分散化趋势与田面权、田底权的分离。从而显示社会转型过程中,江南市镇在城市化、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江南市镇原生型城市化及其近代际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已经出现了城市化发展趋势。这种城市化是建立在商业贸易和商品化在业、手工业基础之上,在大中城市市场带动下萌生起来的。市镇与大中城市以及乡村家庭化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联系和关系。江南发达的水运系统维持和加强着这种联系。这是一种自然演进的原生型城市化。以近代工商业为龙头的近代城市化模式和这种原生型城市化的结合,离散了旧有的城镇乡村之联系。所的城市化模式既使一些城镇迅速发展,又造成城市结构失衡,城乡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同题,是一种二元结构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股洪流,商品经济的洪流,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涌动奔泻。它无孔不入而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又所向披靡,给江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清晰地显示明清时期江南社会进步的轨迹。本文,就旨在对明清之际江南市民的衣食住行状况作一个粗线条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华最古之县,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论.申、息二县是华夏大地诞生"县制"最早的地区.由申、息等楚县所显示的"县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县的行政首长由楚王直接任免;其二,县邑代表国家向县民征收军赋,用以组建直隶于楚王的地方兵团("县师");其三,地方兵团("县师")可由楚王直接调遣,参加楚国对外争霸战争.由申、息二县发其端的楚县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多方面凸显了"县制"的优越性.根据"县制"的三个特点,顾颉刚先生以楚灭之"权"为春秋"第一县",缺乏立论根据.息县建县最早,县名最古且无更易,这在中国县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6.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的市镇设置经验及其有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镇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行政单位,不同政体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设置市镇有不同的目的和历史价值。伴随城镇化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发展,各国对市镇权限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现实需要对市镇进行合并、撤销和重新设置,使之更加切合市民对公共服务提升的诉求。国外市镇设置无论是政府发起还是公民主动申请,在市镇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轨迹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形成了市场主导、自由放任、经济制约等各具特色的模式,从而在市镇自治、公民参与、资源整合、按需设置等层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一县一色"战略是指各县市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谋求县域经济的绝对竞争优势,实现县城经济突破,而实施的围绕一种特色产品从原料到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建立的特色产业群体发展思路."一县一色"正是谋求地方经济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路,它具有别具一格、集中一点、成本领先、循序渐进的基本特点.实施"一县一色"战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以营销为龙头,以制度为保证,以科技为动力.这一战略有利于实现县域规模效益、农民致富、财政增收和城镇发展.在实施"一县一色"战略过程必须注意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西兴起了一批较具特色的新型市镇,其中景德镇、河口镇、吴城镇、樟树镇人口约达万人以上,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江西工商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人誉为江西四大镇。(同治《清江县志》卷四)江西四大工商市镇的形成和发展,是宋元以来农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长期发展和城乡交流日益扩大的结果。对四大  相似文献   

19.
夏宁 《金陵瞭望》2005,(8):10-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等职能,其权力行使是否正当,决策管理是否科学,直接涉及到辖区公众的权益。人大负有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的职责,政府的行政权力延伸到哪里,人大监督管理应跟到哪里。  相似文献   

20.
唐德刚先生《晚清七十年》对“县”的性质、建制的说法值得商榷,从文字学与政治两方面结合古代礼制提出新的考证,对古代“县”的建制的产生演化及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侯国间的同与不同进行历史的考辨,证明唐德刚先生以“悬而未决”论说“县”,十分不当。同时为县之起源,立一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